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双语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少数民族双语人才的途径之一。双语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确定双语教育模式的理论依据。从民族语言学、语言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教育学等四大领域阐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理论基础,从而为双语教育的实践运作和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贵州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学前教育基础薄弱,以及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特殊性的实际等,培养具有双语言双文化技能、专业知识素养技能、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的民汉学前双语教师,从而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激发少数民族学习本民族语言的兴趣,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等。  相似文献   

3.
加强民族儿童语言能力研究有利于保护民族语言文化、了解人类语言的本质和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教学提供理论基础.民族儿童在语言能力方面可能更具有优势.而语音加工、词汇贮存和语言加工机制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语言是我国语言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冲击,部分出现了式微甚至濒危的生态危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制定和落实语文工作的政策,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双语(民族语言和汉语)教育;调查整理、跟踪监控,协同创新建设少数民族语言全息数据库;创意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建设特色文化旅游区。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哨葫芦村东干人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文章认为在多民族国家,语言的社会功能是决定各个民族语言选择和使用的关键因素,语言的选择和使用绝不以民族的意志和情感而转移;对于多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开展双语双文乃至多语多文教育是保存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统的一种必然选择;少数民族对语言的选择及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年龄、职业、性别和教育背景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制定民族语言政策时须对这些因素给予足够的关注;在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中,双语能力和双文能力始终是不平衡的,对此,在实施双语教育的多民族国家,政府有必要引导民众正确认识这种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我国双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阐述内蒙古民族大学蒙汉双语教育的发展现状,总结概括蒙汉双语教育的历史经验。蒙汉双语教育对于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语言的发展及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试论新疆双语教育的紧迫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论新疆双语教育的紧迫性赵秀芝双语教育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都有的教育制度,本文所说的双语教育是特指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掌握了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习汉语言文字的教育。为迅速提高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并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从地区语言环境与语言习得理论入手,并根据笔者实际生活中对少数民族学前儿童语言环境的调查,简要阐述了语言环境对少数民族学前儿童双语习得的影响,通过对语言环境的创设,使少数民族幼儿更容易掌握运用语言的技巧,提升双语习得的能力,并提出了创设双语环境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提高少数民族幼儿双语习得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使用超过120种民族语言。多元文化境域下,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承担着传承民族语言与文化的重要职能。在教育活动中坚持"多元一体"的双语教育理念,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开展教育活动,探析当下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认知、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培训体系等的客观存在,理论视角提出突破双语教育困境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模式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民族语言文字的作用与功能、民族语言文字在学校教育中的使用情况以及现阶段双语教育模式的发展等因素考虑,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主要可概括为普通型、初等型、特殊型和辅助型四种模式。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因地区、民族、居住环境、语言环境、文字使用情况不同和教育目标的差异呈现出多样性,富于区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并具有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作为民族语文工作的一部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的,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语文政策在不同时期("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例外)对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使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我国民族语文工作的开展;但另一方面,由于民族语文政策体系本身发展尚待完善,这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势不可挡的今天,我们的语言教学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民族院校面临的语言教学状况更为复杂。要切实发挥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的职能,民族高校语言学专业应及时更新观念,主动传递新思想,引导更多的各族学生以开放的语言视野,面对当代语言生活的需要,在主动积极学好少数民族语言的同时,努力学好国家通用语,学好外语;同时通过学生影响当地的社会人群,在民族地区的"语言沟通"和"语言保护"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少数民族共操26种语言,不通汉语的人口比例较高,操双语或转用其他民族语的人口比例较小。从学前开始实施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成功之路,要从民语入手,进行民汉双语教学,帮助学生达到“民汉兼通”,这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全进步、少数民族化的传承与弘扬,必然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用区分第一和第二语言的主要标准衡量,汉语教育对于部分中国少数民族采说应视为一种第一语言教育。少数民族学习汉语,不仅是学习一种语言,也是学习一种先进文化。汉语教育和民族语教育都是为民族的繁荣发展服务的.只不过汉语教育重在发展而民族语教育则重在保护。就宏观整体和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而言,民族地区中小学汉语教育和民族语教育之间不存在任何矛盾;而两种语言教育在时间和空间环境方面存在的一些冲突,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汉语方言音译地名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内蒙古汉语方言中,有许多蒙古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地名。这些音译地名,包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容,这是内蒙古自治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及其语言互相接触、互相交融的结果,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制定并实施的,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和作用,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扫盲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新时期,新创文字的社会功能面临着来自外部社会和少数民族内部环境的巨大影响,有些功能受到了削弱。不能否定新创文字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其某些功能仍在积极发挥着其他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东干人的双语教学类型由独立前的东干语—俄语、东干语—其他民族语言等,逐步向东干语—俄语、东干语—国语等类型过渡,呈现出双语互补、兼用其他语言来弥补母语功能不足的特点。本文认为其双语教学模式符合东干人的社会实际,有利于东干人儿童智力的发展。其经验对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对新中国70年民族教育政策的数量统计和内容分析,从价值取向层面将我国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分为突出少数民族语言平等权利的探索奠基期(1949-1965年)、强调语言标准的规范形成期(1977-1999年)和注重多元并存的体系建设期(2000-2018年)三个主要阶段,具有始终维护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的平等权利、着力坚持民族语和国家通用语的共同发展、积极探索"民、汉、外"三语教学的协调发展等特征。在各时期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规范和引导下,我国民族语言教育逐步建立了从以民族语教育为主、汉语教育为辅的双轨制过渡到国家通用语教育与民族语教育并存、外语教育协调发展的语言教育多元体系。70年来我国民族语言教育政策取得了历史性成绩,但受限于我国多民族多语言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条件,体制和机制上仍存在着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等诸多现实问题,亟待通过构建统筹协调的民族语言教育规划机制、完善科学联动的民族语言教育决策系统和建设规范有效的民族语言教育管理体系来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很早就形成了多民族交错聚居和相互杂居的状态;少数民族不但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还普遍使用汉语和汉字。根据《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资料》提供的数据,目前,少数民族文字的使用处于濒危状态;简化汉字在我国各族人民中得到广泛使用;学校是人们学习文字最主要的场所。鉴于此,在全面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同时,我们必须处理好汉语文与少数民族语文之间的关系;加强民汉双语人才的培养;倡导民族语文的学习,构建我国多民族语言文字生活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是在20世纪50年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制定并实施的,曾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发挥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和作用,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和扫盲教育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变迁,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有些功能逐渐被其他文字符号或其他文化形式所替换,但有些功能仍具有不可替换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