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到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因此,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  相似文献   

2.
高尔基说:“艺术的目的是夸张美好的东西,使它更美好;夸大坏的,……使它引起厌恶,激发人的决心,来消灭那……生活中可耻的卑鄙龌龊。”由此观之:艺术美,不仅产生于真实反映生活美、美化了应该美化的生活美,而且也产生于真实反映生活丑、丑化了应该丑化的生活丑。  相似文献   

3.
教学要求:1.学会11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用“应该、本领、真正”3个词练习说话.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知道应该从小锻炼生活本领,不应该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相似文献   

4.
张荔荔 《教师》2013,(12):55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一般认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那么作为语文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的外延也应该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相似文献   

5.
张丽红 《考试周刊》2014,(56):88-88
<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应该学习他们"自己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我们认为:学习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要拓宽数学知识的应用渠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相似文献   

6.
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诗人的愿望应该给人以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数学的学习素材取自于生活,数学学习的知识也应用于生活。数学的学习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而应该是充满生活味的,有趣味性的。生活中的数学很多,比如:上街买东西要用到加减乘除,建造房子要画出图纸等等,这些都是要用到数学指示的,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生活需要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不应该只是传授一些抽象的知识,而应该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的理念,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应该包括生活中的内容,让数学教  相似文献   

10.
一   “作文与生活“,还可以而且应该倒过来说一遍:“生活与作文“.前者的着眼点在“作文“,后者的着眼点在“生活“.两个说法合起来,是这样一个公式:生活一作文一生活.作文,源于生活,又为了生活.……  相似文献   

11.
问:您对早恋者的评价是什么?答: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问:您对已经被老师和家长发现了的早恋学生有何建议呢?答: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问:父母应该怎样看待早恋问题?答: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问:您怎样评价那些排斥早恋的学生呢?答:无情未必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教学应该把文本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师生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碰撞",使学生对文体产生新的感悟,由此生成主体智慧。1.从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激活体验期待。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应该与生活融为一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真实的生活情境体验的过程,是置身  相似文献   

13.
问:父母应该怎样看待早恋问题?答: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故乡》)问:您怎样看待早恋现象在校园里的蔓延呢?答: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问:您对已经被老师家长发现了的早恋学生有何建议呢?答: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相似文献   

14.
刘宏  田笑 《教育与职业》2012,(29):177-178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的现状的分析,进而对大学生的低碳生活的教育提出几点措施: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国家社会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校园媒体和学校组织的引导、家长应该对大学生加强监管与教育,希望对帮助大学生树立低碳生活的观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把语文学习仅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是不可取的,切断它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是不可能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整合。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正>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注重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觉得生活与数学知识是紧密联系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下面我就针对怎样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先生说:"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从活动中去学习,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学习经验。"卢梭的这  相似文献   

17.
既然生活是丰富多彩、流变不居的,那么教育就应该是开放包容、灵活生动的。回到生活,走向开放而灵活的教育应该成为新时代学校教育的自觉追求和价值取向。回到生活,首先要重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重建学校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核心素养的共通性,生活方式的共通性,生命情感的共通性。回到生活,还要实现学校人际关系的优化:校长与教师应建立学术关系,教师与教师应建立同盟关系,教师与学生应建立平等关系,学生与学生应建立伙伴关系,教师与家长应建立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我们的英语课堂也应该走向生活化、自然化,让学生对英语乐知、乐学、乐用.因此,构建生活化的英语教学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真情永驻     
《威尼斯商人》中有这么一句话:“一时的对手不应该成为永远的敌人。”乔丹也说过:“他只是我事业上的对手,生活中我们依然是哥们儿。”苏格拉底更是一言道出了真谛:“无论竞争多么残酷,人与人之间都不应该抛弃温情。”是的,竞争不应该抛弃温情。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让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让语文教学散发生活的气息,贴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