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伟 《体育学刊》2002,9(4):67-69
对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承担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全国性重点课题的3所高等院校,两年来实施体育素质教育课程实践影响大学生体育动机强度的变化效果进行了统计学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体育素质教育,对促进大学生锻炼动机强度在深层次、多结构的良好变化发展方面具有显性意义,大学生体育动机强度正趋于理性化、个性化和整体化的全面发展完善阶段,已基本奠定了学校体育的多元化教育基础,具有较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程理论价值取向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目前国内体育课程研究的现状,提出体育课程理论的价值取向问题的研究,对于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和体育课程实施的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园的系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 《体育学刊》2002,9(2):64-66
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运用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开展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园区模式的实验与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项目区域体系、学生集群体系、师资集合体系、教学方法体系和科学评价体系5个主要子系统构成了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园区的基础框架,该教学模式具有系统科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实施目的是打造幸福体育,是体育功能价值在认识上的新突破。本文研讨以“为什么幸福体育是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为出发点,总结出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特点,分析出幸福体育可以解决体育教学中忽略生本化、内容不衔接、缺乏运动兴趣、评价不全面等问题,探讨出幸福体育课程给学校体育带来的变化,最后提出幸福体育课程实施需要做的教学准备,以期为一线体育教师实施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提供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围绕我国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这一主题,阐述价值、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的内涵,厘清价值取向内在构成;从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发展趋于人本化、多元化以及对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研究日趋深化三个方面来对我国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的体育价值取向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从培养先进的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着手。对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理论做了研究和分析,以期对这一课题引起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为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更为完善的、更为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试论以校为本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校本体育课程资源内涵、价值取向、基本特征以及编制程序进行分析研究, 认为:体育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不仅在种类的多样性,而且表现在同一种课程资源具有多种的课程价值。并从学生需求评估、课程资源的筛选、教学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以及评价与改进等方法入手,建构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体系,设计并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美国体育课程模式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美国体育课程动作教育模式、多种活动模式、户外冒险活动模式、运动教育模式、知识观念模式、体适能教育模式、社会发展模式、学习结果模式8种课程模式作了简单的介绍,得出给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若干启示: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应旗帜鲜明;借鉴美国经验,构筑多样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汲取美国各课程模式精髓,丰富我国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对体育课程目标的确定即所谓价值取向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而是体现了国家对未来人才身心健康要求的意志。因此,我们要探索调整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价值取向的可行性对策。要通过高校体育教学体制、教学课程、教学手段、教学空间的系列改革来确立合理的价值取向,促进大学生们积极主动地锻炼培养其良好的思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为将来实现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课程实施的理论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其实施的本质包括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研究体育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和条件,有利于目前正在进行的体育课程改革真正落实和新课程计划的顺利进行。体育课程改革者应充分认识到课程实施的重要性,为课程实施创造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时机"与"时机感"对击剑比赛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主观上和客观上的"时机"和"时机"在距离上、动作上以及精神上的特点,以及"时机感"的具体表现,发现"时机感"是对"时机"的预感和发现的一种能力,它既受天赋的影响,也受后天的严格系统地科学训练的影响。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两者缺一不可。本文总结得出"时机感"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注意力长时间集中的训练法;抓"时机"训练法;实战训练法。  相似文献   

12.
浅谈"时机"与"时机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良好的时机和时机感是比赛获胜的保证,阐述了什么是时机与时机感以及时机和时机感在训练、比赛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研究表明,"贵由赤"起源于元代卫戍部队长跑技能训练,定型于1287年,最初是训练铺卒和士兵的一种手段,逐步演绎为官方举办、皇帝嘉奖、卫戍士兵参加的一项体育运动,几经演变,"贵由赤"便成为蒙古族长跑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角抵”和“手搏”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在部分文献资料中还存在有相关“角力”、“角抵”、“角抵戏”、“手搏”等词语混用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对古代武术典籍的研究。对此,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古代的竞技活动“角抵”和“手搏”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论述。认为“角抵”与“手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且对研究古代武艺至关重要,不能将其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5.
“氧债”和“无氧阈”是运动与无氧代谢中的经典概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带动运动生理学的迅猛发展,这两个经典概念逐步受到挑战。本文就有关公认的科学事实对“氧债”和“无氧阚”这两个概念提出质疑,以期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在今后的教材编写中采用一套准确、合理、恰当的概念.推动整个运动生理学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作者采用“顺向”与“逆向”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以探索其教学效果的优劣。  相似文献   

17.
武术是以人的身体活动来完成的,所以武术在具有技击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健身作用,武术从来就兼有健身和技击实战的社会职能,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侧重。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表演竞赛、养生保健进行研究分析,以使我们能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武术中的"打、练、养"及他们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并由此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该文主要让人们了解太极拳是武术的一个重要拳种 ,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 ,以套路、推手也即搏击为其运动形式。论述了在习练太极拳时首先要了解它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 ,并要熟知 :“武”是太极拳的内涵、“舞”是太极拳的表现形式、没有技击含义的“舞”不是“武”、“武”和“舞”是互为基础 ,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等。正确认识太极拳中的“武”与“舞” ,尤其是“舞”在太极拳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从而 ,因“舞”而健身和有“武”而防身的双重价值得以实现 ,使太极拳运动得以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9.
足球“黑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影响我国足球赛场秩序的"黑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裁判员的道德水平、对裁判员的监督和管理缺乏科学有效办法、各俱乐部的利益驱动、环境影响、立法不健全与打击不力等是"黑哨"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对达瓦孜运动发展进行分析.认为达瓦孜源于两千多年前的西域,汉代传入中原.近400多年来主要以家族方式传承.具有娱乐价值、健身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