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清末,深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了我国实业教育的产生。陕西地处西北边陲,是关学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经世致用"传统,在地方开明官吏的推动下,在救亡图强的客观要求下,陕西开始兴办具有实业教育性质的教育机构,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成为近代陕西实业教育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清末,深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了我国实业教育的产生。陕西地处西北边陲,是关学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经世致用"传统,在地方开明官吏的推动下,在救亡图强的客观要求下,陕西开始兴办具有实业教育性质的教育机构,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成为近代陕西实业教育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清末陕西政局的演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它省份相比,既有共性,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清末陕西政局演化乃至首先响应武昌起义,亦不是偶然的,这不仅与陕西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底蕴关系密切,而且与陕西复杂的省情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陕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五个方面阐述了陕西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陕西高职教育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陕西高职教育发展的六条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政之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时期最富有积极意义而又有极大社会影响的内容,它在学习西方先进教育制度基础上,伴随着对以科举制为核心的传统教育制度的解体,促成了许多新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积极教育制度因素的大量出现.这次教育改革从教育立法、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推动着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完成了中国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陕西高等教育面临着教育国际化的巨大挑战.本文分析了陕西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原因,教育国际化这把双刃剑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经济国际化背景下,陕西高等教育如何加快自身的发展,并不断的加强教育国际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贾勇 《职教论坛》2006,(16):27-30
反思陕西民办高校的高职定位,认为陕西民办高校应积极应对政府在其办学类型定位上的一刀切,提出高职教育可采用四年制工读交替的人才培养方式,新近升本的陕西民办高校有望成为陕西高职教育的主力军.政府应注意借鉴我国高等教育择优重点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那些公益性较强、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高职院校给予重点支持.国家要大力宣传高职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社会尽快更新人才观念,为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8.
“陕西现象”即在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高新技术,发达教育,先进文化与经济、观念等不相协调的特殊情况。据中科院,北京大学等权威研究机构的报告表明,陕西省有关高科技,教育知识化、网络化等在全国的排位非常靠前,而有关经济指标的排序都较靠后。经分析,这种奇特现象的产生既有历史原因和客观原因,也有主观上和其它诸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最要紧的是如何面对现实,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实现协调发展,来遏制“陕西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陕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与环境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全方位分析陕西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现状,以及社会、人民对教育的承载能力和客观需求.提出非线性式发展和以人为本、低重心、高质量、重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同时阐述陕西高等职业教育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0.
1909年成立的陕西咨议局是准议会机构,虽然只存在两年多的时间,但它是政治现代化的一次尝试,对清末陕西政局产生过重要影响。因此从陕西咨议局的筹办、成立、议员、议案等要素来分析陕西咨议局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政之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时期最富有积极意义而又有极大社会影响的内容,它在学习西方先进教育制度基础上,伴随着对以科举制为核心的传统教育制度的解体,促成了许多新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积极教育制度因素的大量出现。这次教育改革从教育立法、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推动着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完成了中国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区域内人口素质大大提高;学校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增强。但还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调整教育发展结构,加大教育投入,建立科学决策机制,才能实现陕西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清末“新政”时期,承德通过设立民选的代议机关、增加承德府、州、厅、县的建制、实行司法独立及军警分离,开启了近代民主之风,在政治体制、司法独立、警政建设等方面与北京同步发展.因此,清末“新政”对承德社会近代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晚清天主教在陕西三边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教案教务档》、《清末教案》等清宫档案资料及其他第一手材料,结合西人著作,对圣母圣心会从1874年到1914年间在陕西三边地区的传教活动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展现了圣母圣心会在陕西三边传教的概貌。  相似文献   

15.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教育公平是人们追求的永恒理念.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往往难以兼得,教育发展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本文从地处西部的陕西高等教育出发,探讨在机会均等的视角下,从实际出发,结合陕西省的经济、教育资源特点,探求教育公平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反思陕西民办高校的高职定位,认为陕西民办高校应积极应对政府在其办学类型定位上的一刀切,提出高职教育可采用四年制工读交替的人才培养方式,新近升本的陕西民办高校有望成为陕西高职教育的主力军。政府应注意借鉴我国高等教育择优重点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那些公益性较强、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高职院校给予重点支持。国家要大力宣传高职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社会尽快更新人才观念,为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7.
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中,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式学堂的建立,留学生的派遣,以及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和女子教育的开启,都为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却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正是清政府仍想继续维护其封建统治的目的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清政府为了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自上而下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清末新政。其中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中最富有积极意义的一项内容。清政府在教育改革中废除了科举制,兴办了大量的新式学堂,颁布了新的学制,健全了教育行政机构,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清末的教育改革并没有脱离"中体西用"的原则,并且改革滞缓,当然也没有挽救其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陕西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末,历经20多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中国西部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从规模和质量两个方面归纳陕西高职的基本情况,梳理20年的发展历程,分析事业发展的工作经验、存在问题和面临环境,为"十四五"发展建言献策。总结并回顾陕西高等职业教育20多年的发展历程,归纳梳理了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做了进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完善现代职教体系、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等推动陕西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20.
清末湖南新政是湖南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一环,由此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学者大多偏重于对教育改革和新政推动者的研究:教育改革方面涉及到学堂体制、实学教育和法学教育等方面,而新政推动者方面则侧重于官员、士绅阶层以及立宪派。分析表明,现有研究成果多是宏观上的论述和分析,个案研究相对稀少,对新政时期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变迁的研究尚显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