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育洪 《江西教育》2005,(22):19-20
关于个性化教学的概念,我的理解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教师凭借良好的教学素养,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最优化地组合课堂结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展示教师个人的教学智慧和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我们的学校》这课的教学目标和课文提供的图文材料以及三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等实际情况,我对教材进行了特殊的删选分析和个性化处理,把教材重新整合为寻找学校的“昨天”、展示学校的“今天”、展望学校的“明天”这三个主题活动的内容,教学活动也围绕这三个主题进行…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课堂上,教师要依托课文文本,活用文本,充分挖掘教材的特点,在课堂中安排练笔,以读促写,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积累,活用课文文本这一"例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新课改、新形势下,我们还要考虑如何让课文和练笔更好地融合,并赋予课堂练笔更丰富、更创新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语文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脉络十分清晰,体现了教材的整合性特点.如六年级上册教材共八组,其主题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围绕专题和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选择了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四篇文章,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它们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传统的教学往往按部就班,每篇课文的教学各自为政,"单篇"和"整组"割裂、脱节的现象明显,不能很好地体现教材的整合性特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为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提出明确的要求.下面我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为例,谈谈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课文导语教学设计初探.  相似文献   

4.
略读课文的教学需要在"略"字上下工夫。一是在学习目标上注重"略",强调一课一得;二是在教材处理上讲究"略",强调不求甚解;三是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略",强调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与编者、与教材对话,真正让略读课文"略"出精彩。  相似文献   

5.
《金色的草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的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思路、教学流程三个方面展开。一、教材分析《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因此,根据单元主题和本课特点,我设定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2.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  相似文献   

6.
怎样组织课文段落的教学?怎样找准领悟文本的切入点?是不是用了多媒体就能让我们课堂取得效益?其实,都应该根据课文来定。深入地钻研教材,细读文本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下面以几个教学小片断来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学片断一:(苏教版教材《番茄太阳》)师:作者说"这一幕"让"我"的心温暖起来。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一说这一幕中有哪些镜头?  相似文献   

7.
《赵州桥》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既要突出单元的教学目标,又要体现课文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激趣入课、智能闯关、品读"美观"、迁移学法等途径,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及艺术特点,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8.
"课文系统""图像系统""作业系统"这三大系统,是乡土地理教材内容呈现的三种不同形式。合理编排"三大系统",能使乡土地理教材内容的形式特点充分呈现。乡土地理教材《金张掖》的内容通过地理教材三大系统呈现,其内容呈现特点有三:一是缩减课文系统;二是彰显图像系统;三是精简作业系统。  相似文献   

9.
课堂阅读教学,在教材处理上,需要"得体",需要"得法"。所谓"得体",就是教师在备课、教学之中有明确的"文体"意识,知道根据课文的文体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文体特征,特别是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同行小学教师对语文教材中的选学课文处理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种:(1)教师完全不教,也没有安排学生去自主阅读;(2)不安排课时教学,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且设计一些练习;(3)安排1课时教学,且按照略读课文教学处理;(4)安排2~3课时教学,基本按照精读课文教学处理.选学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用件",是"语料",是重要的教材资源,但选学课文教学的着力点在哪里、教学目标如何定位、教学策略如何运用却缺乏有效的指导,以至于出现以上种种处理方式.笔者认为,应通过选学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也是选学课文选编和教学的意图和价值所在.为此,笔者结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黄果树听瀑》一文的教学设计,谈谈选学课教学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1.
统编语文教材已正式使用了,教师用好统编教材首先需要把握好教材的编写理念和基本特点。经过国家、省、市、县(区)不同层次的培训,广大一线教师基本明确了统编语文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和创新之处:一是"双线组元",即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二是"三位一体",即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构建的阅读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作者、时代背景———逐词逐句串讲,作内容分析,教师基本上是"独霸课堂";二是目标单一,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学生成了笔记、背诵的工具;三是"从本到本",缺少"迁移",教学以读懂一篇课文  相似文献   

13.
"教材只是个例子",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一篇课文继而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同类问题,需要教师反复研读教材,深入发掘这篇课文独一无二的价值,即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问题。主问题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提炼,也可以是对作者写作方法的聚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还要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了推进"学讲"课堂,我校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虽是独立备课,我和同事对《夹竹桃》一课进行了大同小异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恩情》是我参加江苏省仪征市第二届"真州春耘"课堂教学竞赛的课文。这一课的教学历经"三教",使我在一次次的自我改变中成长。一教:目标偏离教不好《母亲的恩情》(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一篇"文包诗"课文。课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不管是"文"还是"诗",都洋溢着母爱的光辉和游子的感恩之情。备课伊始,我深深地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那么,每节课如何体现和落实教学大纲的精神呢?我认为:应当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指导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执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我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确立了这篇文言文的训练重点:疏通文意、列出提纲、熟读成诵。朗读贯穿课堂始终。1.指导诵读方法,突出三个层次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不仅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而且注重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按三个层次由易到难诵读课文,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达到这个朗读最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一提到文言文,不少学生便顿生畏难情绪,觉得文言文枯燥、单调,要坚持学下去很难。于是我好好反思了一下当前的文言文教学,觉得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作者、时代背景——逐词逐句串讲——作内容分析,教师基本上是"独霸课堂",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二是目标单一,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面面俱到,唯恐有所遗漏,学生成了被动笔记、背诵的工具;三是"从本到本",缺少"迁移"。教学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2课《桂花雨》第二课时一、研读文本,说教材教材解读:这篇课文与第三单元其他3篇课文都是"抒情"为主题的散文,主旨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浸润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各自的侧重不同。《桂花雨》注重叙事,在叙述中回忆童年的快乐,再现淡淡的乡愁。本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  相似文献   

18.
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发现自己还没教的课文,班上就已经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会读甚至会背了.上如此"熟悉"的新课,怎样才能使他们在课堂上乐读、爱读,有兴趣地学下去,实施"有效教学",成为我经常思考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慢慢体会到:要让学生感觉"会读的课文原来还这么有意思",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把握不同教材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方式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现颉取我和学生们在课堂学习的几个小镜头和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生动地讲述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深深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相似文献   

20.
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富有时代特征的理念是那样的深入人心。为此,根据我校的语文教学实践,以实现"两个有效",特制订了语文"阅读课"课堂教学模式,即:定向目标式阅读教学模式,自读、质疑、探究拓展式教学模式,诵读感悟鉴赏式教学模式,让课堂真正实现开放、动态生成,可持续发展。一、定向目标式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目标优化,制订阅读目标不能凭主观意向,既制订阅读目标,又制订教育目标和发展目标。比如说一篇新的课文,制订三个目标:第一条要求学生把课文反复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