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也是发挥和考验教师机智的重要“战场”。所谓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课堂动态生成有时并不是随机的,它往往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做一些简单的预设,即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教材情况进行分析设计。  相似文献   

2.
王红丽 《中国教师》2008,(18):56-57
<正>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把握好"生成性资源",科学课堂中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精彩。生成性资源不是教师预先设计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活动即时产生的资源。理想的科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  相似文献   

3.
正"生成课堂"理念是江苏特级教师李仁甫先生所倡导的。生成课堂主张教师课前精心预备教学内容,写板块式教案。课堂上,根据学生及教学现场的需要选择版块教案,教学内容为学生和课堂服务,而不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散文在高中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散文教学却一直为人们所诟病,比如模式化教学、形式化讨论、教师解读为根本,以课前预设目标为前提并且对文本作任意性解读等等。笔者认为,将生成课堂理念引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动态生成的,动态生成教学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课堂也是动态生成的,课程不是既定的,在教师的合理选择、开发下,它也是动态生成的。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裁剪",让教学的内容能够向外延伸,并且教师要善于整合资源,让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不断地优化和改进教学。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  相似文献   

5.
<正>素质教育观要求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课堂教学绝不是教师编剧并导演的一成不变的戏剧,而应该是一个在教师主导下动态的自由施展的舞台。课堂应该是生成性课堂,是一种动态课堂,课堂教学不但是让学生学会多少知识。解决多少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能够解决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倡导课堂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努力创设生  相似文献   

6.
正"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师纷纷开始探求生成性课堂教学。然而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动态生成课堂,我们会遇到许多不可控的生成性因素。因此,教师需要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及时捕捉、分析、判断、重组和处理来自学生的生成性要素,以致能有效促进课堂生成,真正享受课堂生成的精彩。一、因势利导,点拨课堂智慧的生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书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实践证明,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不确定的,它虽然可以预设,但不能强行规定,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有价值的信息,关注教学动态发展的过程,抓住学生知识动态生成的有利时机,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使这些信息成为推动教学动态生成的重要资源,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一、精心预设,引领生成课堂预设简单说就是教师打算怎样上一节课,这种"预设"不是对教学过程的全部细节进行预设,而是站在宏观角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堂是灵动的、多变的,构建高效高中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关注课堂中的各种生成。本文从高中数学课堂动态生成基本特点分析,以及高中数学课堂动态生成具体实施过程两个方面阐述了关注课堂生成的重要性。旨在指导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学生存在的疑问,以及学生提出的各种游离于教师预设以外的问题,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9.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可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如何把握新课标的精神,让课堂生成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呢? 一、建构弹性方案,注重课堂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预设时,首先必须以人为本、以学定教.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那么,如何更好地让思想品德课堂超越预设,在动态生成中呈现出蓬勃的生命活力呢?一、精心预设是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的"敲门砖"生成与预设是矛盾统一体。教师精心预设,准备得越充分(根据课程标准及学情),就越能更好地捕捉、利用生成性动态资源。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教育智慧,利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调整教学流程,动态处理课堂,  相似文献   

11.
成功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的执行预设方案,析是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高质量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动态生成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惟有做到“心中有预案,行中无教案”,寓有形的教案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随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找准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切人点,才能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一、预设生成让数学课堂活中有序  相似文献   

12.
课堂生成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抓住随机生成的内容,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必将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但课堂的生成不是随意就能产生的,只有学生真实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态度有了展示交流的平台,课堂生成才有可能.课堂要有动态生成就需要预设、对话、等待和宽容.  相似文献   

13.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是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人格,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然而,动态生成该"生"在何方?我们对此进行分析、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叶澜教授曾说:"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洽"的"动态"过程。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促进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呢?一、关注学生的个性,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背景不同,对学习活动的认识也会有差异。对于学生的一些"独特"想法,如能巧妙处理,往往会生成新的教学思路,使课堂中出现闪光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时,课堂已近  相似文献   

15.
<正>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是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人格,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然而,动态生成应"生"在何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有的课堂由于学生的无意导向,致使其发展方向并不是向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目标前进。这时就需要教师关注和把握课堂生成,根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闪光点,将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不断地判断、重组,以便教师随意、机动地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将所授内容展示给学生。  相似文献   

17.
李超 《考试周刊》2014,(3):69-69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推进的过程。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资源的生成,再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及交互的回应反馈,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生长元",实现不同于教学设计原定内容或程序的新教学过程的生成,同时在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中,体现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彰显教师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教育界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教师要从生命的高度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主张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不断相互碰撞,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火花不断迸发。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师生才能感到生命活力的涌动。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新理念追求的理想境界。所谓课堂“生成”,是指学生的一种自主建构的学习方式,即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  相似文献   

19.
正时下,追求生成的课堂教学似乎已经是一种时髦。这源自于传统教学对"不着眼于人的教学"的一种指控——教学是人类特殊的活动,是一种动态过程,师生围绕文本,进行对话,于是就产生了"生成"性教学资源。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对"生成"趋之若鹜。对课堂评价言必"生成",甚至制定的课堂评价标准中,以生成的数量来标示教学质量的正负。似乎,没有生成就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课堂,就不是优质的课堂,就一定是传统课堂。  相似文献   

20.
张孝洪 《湖北教育》2007,(11):47-49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备课时都能预测到的。那么,课堂教学,教师是不是就无从下手了或任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显然不是。关键是教师要找准教学的"启发点",激起学生的"愤悱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迫切的需要,成功的体验,而不是一种被动的、低效的劳动。下面试以今年5月份我区在区实验小学组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集体教学研究活动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