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素养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对美的鉴赏能力,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与知识教学相比,美育教学又是较难进行的,笔者做了以下尝试,愿和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语文教材中,最具美育功能的内容要教诗歌,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美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诗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诗歌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那么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主要应从诗歌的"三美"——音乐美、思想美、意境美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中学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灵动最丰富最美好的内容,在散文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引入美的殿堂,让他们感受美、热爱美、鉴赏美、追求美。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诗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以郭初阳的《远和近》教学为例,分析如何使学生感知诗歌的情感美、形象美、语言美等美感,以达到唤醒学生审美享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新《全日制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在教学过程中 ,要进一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由此可见 ,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不可分割 ,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当融为一体。语文教师应善于在阅读教学中 ,在传播知识的同时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但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呢 ?下面我试以莫怀戚的《散步》为例谈谈个人的肤浅认识。一、诵读美读 ,感知情感美朗读 ,是语文课的必要环节 ,也是感受美的基本环节。培养学生对美…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美能磨练人性.“可见,审美教育对学生多么重要.<“九义“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使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姚佳 《成才之路》2012,(18):29-30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穿美育,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陈健 《河南教育》2005,(10):22-22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既符合新课标对语文课的要求,又体现了重视个人感知的人文精神。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美一个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应该知道如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并恰如其分地利用这种近似于质朴的原始情感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语文审美教育,实质上是语文情感教育。作为审美对象的语文教材,大部分内容都是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统一体。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语文审美教育,让学生从原…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大纲也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感、健康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就充分肯定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审美教育,以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来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激发创造美的热情。  相似文献   

10.
陈莉 《学语文》2005,(5):53-53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由此可见。重视对学生审美素养的教育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而CAI的普及与运用不仅带来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美能磨练人性。”可见,审美教育对学生多么重要。《“九义”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使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写景抒情散文,极具形象性、情感性,学生非常喜爱,最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下面以朱自清的《春》为例来谈谈。 一、调动视听感官去感受美 审美感受的获得,首先是由于我们“看到”了景色,“听到”了音乐。美,正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这两扇窗户,而被感知的。因…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是语文课中的一任重要任务,《语文新课标》中也强调了"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这一目标。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建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激发引导学生感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内心已有追求美、欣赏美的欲望与意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除了达到必要的语文教学应用性目标、探究性目标外,还必须鲜明地设置审美性目标,笔者认为,通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有效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其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古典诗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让人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进入一种美的境界,表现一种美的情怀。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审美教育,通过美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创造力及鉴赏力。引导学生感知美,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其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培养中学生的文学审美素质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 ,语文教学过程应该自始至终地贯穿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区分美与丑、高尚与卑劣、科学与愚昧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能自觉地反感丑恶 ,热爱一切美好事物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美育功能。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还要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美育教育应当始终不渝地鼓励学生对美的追求与美的创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美的价值,也才能反过来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感受美和理解美。  相似文献   

19.
语文美育有两个最基本的任务:一是审美情操的培养,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二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启发学生去感受美,引导学生去鉴赏美,激励学生去创造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 ,中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语文教材中不乏反映自然、人生、艺术和社会美的佳作 ,为美育提供了生动具体而又意蕴深邃的审美对象 ,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 ,语文教师要善于以一系列独特的教育手段 ,使那些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触及到学生的情感深处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传播美的信息 ,渗透美的哲理 ,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知美 ,理解美 ,评价美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 ,并在实践中积极地创造美 ,从而逐步形成钟情于美的心理品质。一、创设情境 ,激发审美情趣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