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超 《科教文汇》2020,(7):191-192
在我国语言不断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丰富语言特色的谚语。通过将特定的词或句进行融合,实现通过简短的意思表达食物,实现提升语言的精髓以及语言的内涵。谚语是民族文化的智慧与结晶,因此在翻译谚语的过程中,翻译者首先需要了解谚语的特定语言表达特点,其次还要了解谚语所表达的原文含义,同时要注重谚语所处在何种文化差异下,尽量在翻译的过程中保留谚语的特色、意境以及本质。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运用西班牙语进行谚语翻译,在用西班牙语翻译谚语的过程中,应当融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熟练地应用和掌握相应的西班牙语翻译技巧,以便能够更精准地实现汉语谚语的正确表达,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而且还是各个民族文化和地方语言精华的载体,同时也明显的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必须先了解这门语言的精华所在——即成语的文化内涵。如何正确理解和翻译成语也就成了学习外语者的一大难题。不同文化对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对成语和部分谚语的翻译和理解不同,引用某些具有文化特色的成语和谚语的原语及译语,来体现语言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成语学习,并从汉英文化对成语及谚语的理解和翻译中,了解成语和谚语的翻译对跨文化交流的作用和影响,加深我们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谚语是语言和文化的结晶。由于地理、文化、历史、政治及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英汉谚语中的思维及表达方式既有共性也有各有的独特性,这也就造就了英汉谚语翻译方法的多样性。运用不同的翻译手段,以期达到最终实现这种语言及文化的转换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体现文化特征的重要标志。每一种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够反映出特定文化背景下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谚语、思维方式、个人价值观、行为准则等。而翻译则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使用会对翻译产出起到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英语在自己的发展史上吸收了欧洲各个民族语言的精髓。英语谚语更是博采众长,简单通俗,精辟凝练,渗透割民众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民族追崇的重要而独特的文化价值观,是英语语言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就英语谚语的来源及翻译进行分析,对于学习英语、掌握英语谚语是极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6.
赵冬玲 《内江科技》2008,29(4):48-49
谚语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学习和研究谚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在学习日语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单词、语法、句型,还要注意谚语的准确翻译,本文试图通过对中日谚语的比较,希望能对增进中日两国文化的了解及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熟语是语言中反映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形象生动的载体,包涵人类对自然、社会现象和生活的认知和归纳.成语和谚语是重要的两类熟语.翻译时讲究形式美、音韵美和内涵美.本文就熟语翻译的"形美","意美"和"音美"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使目标读者通过译文也能充分感受到原著中谚语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文明灿若繁星的民间审美文化形态中,谚语是一种审美文化特殊的表现形态。谚语在藏、汉、英三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生生不息,显示出超越时代的魅力,其主要原因除了三种语言当中的谚语都通俗简练、寓意深刻、饱含哲理,是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智慧、文化、习俗、风尚的一面镜子。文章通过对民间口语、文化典籍以及宗教文献的查阅和分析,对于藏、汉、英三种语言中谚语的起源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藏、汉、英谚语的起源进行穷根溯源对于揭示三种语言文化背景下的谚语所反应的生产、生活历程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吕芳 《科教文汇》2007,(6S):162-162,168
熟语是语言中反映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形象生动的载体,包涵人类对自然、社会现象和生活的认知和归纳。成语和谚语是重要的两类熟语。翻译时讲究形式美、音韵美和内涵美。本文就熟语翻译的“形美”,“意美”和“音美”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使目标读者通过译文也能充分感受到原著中谚语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冠石,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翻译作为两种语言沟通的桥梁,不仅要转换语言,还要转换文化.从尤金·奈达的翻译性质示意图入手,以文化的视角分析阐述解释性翻译的必要性,并结合实例从成语、典故、谚语、歇后语、双关、专有名词、修辞手法、外来语和特定表达等角度具体分析解释性翻译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谚语的极大部分是人们对长期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所在;歇后语为汉语所独有,是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出的一种语言,有着类似于谜语特殊结构。因此,谚语与歇后语的英译往往成为翻译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汉语的谚语与歇后语有哪些特点,在英译的过程中如何能既使译文符合英语的思维方式,又能保留汉语的文化内涵,就是本论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人类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感情,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中英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生动地揭示出中英两种文化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王玮  韩朝旭 《科教文汇》2007,(4X):178-178
人类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感情,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中英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生动地揭示出中英两种文化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必然带有该语言共同体的世界观、价值观、行为准则等特征.谚语俗语作为语言中最富有活力和表现力的一种语言称名单位,是该民族文化、生活、经济、历史、心理等方面的浓缩表现,反映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兰媛 《科教文汇》2009,(15):251-252
习语又称熟语,堪称语言之精华,它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谚语、俚语、行话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沉积的产物,它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在此考察了英汉语言中心理与文化的同异现象。  相似文献   

16.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文章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浅谈英汉谚语衍射出的东西方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莉 《科教文汇》2010,(20):64-65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习语谚语,作为语言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折射出一种语言所代表的地域风貌特性、历史习俗传统、民族心理意识和文化形成过程等一系列因素。英汉谚语的差异现象正体现了东西方民族的独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贾凤伦 《科教文汇》2010,(28):137-138
成语谚语是一国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谚语用字精练、含义深刻,是人们生活、劳动、智慧的反映。在日语里,除了借用的汉语成语谚语外,日本人自己还创造了大量的成语谚语。由于这部分成语谚语的喻体和典故出处与汉语不同,翻译时,切不可望文生义。本文就这一类成语谚语的典故、出处、喻义进行了分析,并就翻译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郑嘉仪 《百科知识》2021,(27):44-50
谚语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记录着前人生活经历、经验与哲理的语句,浩如烟海的谚语承载着丰富的语言和文化内涵,在外语教育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引语 谚语广泛存在于各种语种中,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资料,具有很高的学习和研究价值,在语言学习中尤其是入门阶段的独特作用值得挖掘,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外语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20.
谚语是某一民族语言在使用过程中融合当地文化而形成的固定的独特的表达方式,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与丰富的民族内涵。谚语的翻译除需兼顾内容与形式外,还需灵活运用文学艺术语言,以形象译形象,以风趣译风趣。本文从素材的选取、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三个方面探讨了韩谚的特点,并论述了韩谚翻译的原则与方法:通过增补词语来点明含义;保留民族文化词语;做到语句工整,并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对不宜直译的韩谚可采用套译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