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科作为文化哲学创始人,在《新科学》一书中贯彻历史主义原则,通过考察原始人类的诗性智慧,分析人类认识的生成过程,揭示了人类认识中想象和创造的核心地位,提出了"真理凭创造"的认识论原则,实现了"人类历史的本质在于它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认识高度。这对我们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案例1:口语交际《识字编故事》教学片段。在教学时,我先让小朋友看图画想一想这些古文字像什么?再猜猜它是哪个汉字。由于这些古文字非常形象,难度并不大,因此大家纷纷举手:"月"(弯弯的月牙)、"森林"(茂密的森林)、"鹿"(驮着乌龟的小鹿)。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大量的汉字都能以"图画"来绘出,只是因为年代久远,不断演变,有些已无法再现了。但语言文字与绘画是对孪生姐妹却是不争的事实。应该肯定地说,美术与语文的结合,不但可行而且必行。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汉字具有一定的图画性,追本溯源解析字理,把由点点画画组成的方块汉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还可以加深对汉字字义的理解,写写画画中感悟汉字的文化魅力。一、字理演示,巧学象形字刚刚上学的"小豆包"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如果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汉字,势必会打消他们识字的积极性,而带有趣味性的讲解汉字背后的演变故事往往更会吸引他们。那么,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汉字家园》(一)的第一课时,课前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袁晓园说过:"世界上唯有汉字有字理。"我们中国的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形表义,因义而音。每一个汉字的构成都有一定的道理和规律,假如教学中我们恰当地运用字理知识,把一些汉字字形与意义结合起来讲解,那么呈现给学生的将是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这样将会事半功倍,让学生对所学汉字印象深刻。现以教学案例说明。鲁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一》要求认识"舞、苏、冰"等十个生字。  相似文献   

6.
作为汉语的载体,汉字也像西方字母一样,是一套具有形音义的符号系统。然而,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其理据性。"六书"中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音义形之间有很强的理据性。汉字是由图画发展而来的,是一种表意文字,具有很强的理据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汉字的形音义之间也发生了变化,导致汉字理据性丧失或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理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汉字理据性的特点为学生讲解汉字,使复杂难学的内容变得简单容易化。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13,(Z1):16
汉字,方方正正,集形象、声音和词义三者于一体。可是,在外国人看来,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由线条构成的不规则的图画。真的像图画吗?其实汉字就是由图形演变而来的,只是现在看着不是那么像了。不过,要是看了下面的这些汉字,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汉字那么像图画,而且是全世界最有  相似文献   

8.
喻子涵的《汉字意象》不仅开辟了散文诗创作的新题材,而且开创了散文诗创作的新方法。他对古老的汉字进行现代性诠解,逐层揭开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哲理与诗性内涵。此文从美学视角解读《汉字意象》的意蕴美、情思美和境界美,以初步探讨喻子涵《汉字意象》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9.
正草原民族是天生的艺术创造者。内蒙古草原是一个遍地生长诗歌和散文的地方。在这俯拾皆是的诗性篇章里,能够脱颖而出的,一定有专属作家自己的"利器"。刘志成的散文即是如此。读他的散文,给了我太多的震撼和感动,还有来自心底的一声叹息。《一条歌的河流》是欢歌,也是悲歌。无论悲欢与离合,刘志成认真、郑重地对待他生命中的每一次悲伤和每一次感动。在他的笔下重重拿起,又重重放下,充满了作家对精神世界的自省。在第一辑《边地罹忧》  相似文献   

10.
一、第一把金钥匙:"画字成图"巧记汉字汉字有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示、会意转注、假借和形声。文字学家唐兰先生曾指出:"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绳结记事的劳动过程中发明了用图画记事的方法,当时的图画就是汉字的雏形,并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象形字。由于刀刻的需要,图画演变成了横平竖直、整体呈方块形状的汉字。如:人教版小语第一册识字"日耳目"一课:"口""耳""目""日""月""火"等,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然而,识字教学却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软肋"。课堂上常见象征性地把生字逐个拼读,一一讲解,却少有巧妙设计,精心打磨。其实,汉字不是僵硬、呆板的符号,它们是无影无形的图画,更是点横竖撇的奇妙组合,本身就蕴藏着激发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更高效。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一、图解识字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教学生字时,可以依托图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把"舟、竹、石、泉、川、燕"按"实物——象形字——汉字"的顺序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既能使学生快速地掌握字形,也能使他们领略到汉字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我想我第一次阅读,是在小学一年级。那时我刚刚学了一些极简单的汉字——对一个孩子来说,那是比手工、体育、图画甚至算术还要枯燥的课程,你得一个一个记住那些由横竖撇捺等既不好玩也不好看的笔画组成的字;上下来去大小多少你我他……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读起课文中的一篇课文。那课文的题目好像叫《秋天》。我那时学得的文字,差不多刚够我把那篇几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教材安排了17幅图画,以及与图画相关的生字,形象地再现了图画与汉字之间的联系。教学理念教师应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汉字,主动学习汉字,进而视识字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教学过程一、复习1.开火车认读“日、月、水、火、山、石、田、土”8个字。2.把“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的图画贴在黑板上,把汉字发给8个小朋友,做汉字与图画交朋友游戏。二、观察图画认识生字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页上的九幅图及汉字)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图上画的是什么,猜猜图旁边是什么字。看哪个小组猜…  相似文献   

15.
世有公论,中国文化的最大的特征是诗性。诗性是我国传统文化之根。"中国文化的本体是诗,其精神方式是诗学,其文化基因库是《诗经》,其精神峰顶是唐诗。一言以蔽之,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或者说,诗这一精神方式渗透、积淀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艺术各个门类中,并影响、甚至是暗暗地决定了它们的历史命运。"(《中国诗学精神》,2006年海南出版社《刘士林中国诗性文化系列》之一)。王改正在《诗性文化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吗?》(《疑义与析》第58页)中认为:"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中国传  相似文献   

16.
诗性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汉字创造的意象性、本真性、想象性及其与书法艺术发展的关系等诸方面,在本质上体现的就是一种诗性精神。其所涵括的诗性思维、诗性语境和诗性人格,对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当今这种诗性精神的缺失,也成为书法艺术的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看图读拼音识字8》这一课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图画和纯拼音句群,第二部分是六个生字、两种新出现的笔画,田字格中的范字和生字的笔顺。 作为“看图读拼音识字”这类课文,在教学时,首先要把握这类课型的特点,即:借助图画和拼音,达到落实识字的目的。同时,在教学中要从发展儿童语言来考虑,了解识字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将汉字与图画相联系,加快识字速度;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训练学生反复的熟读拼音,增加汉字字音复现的频率。  相似文献   

18.
由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被媒体渲染成一个文化热点。本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宗旨是:让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本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还举办了“全民焐热冰封汉字”活动,据说上亿人参与了这一活动。葳蕤、搴芳、翊赞、剀切、哂纳、颟顸……这些冰封在古籍中的词语,被参赛的小选手用现代化的书写工具书写出来,在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先生的《图画》,是在北洋军阀时期所编的《华工学校讲义》四十篇讲义中的一篇。虽只短短几百字,却多方面地说明了有关图画的知识。我想就课文中涉及的某些问题介绍一点知识,供备课时参考。一、画面上的“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图画》里说,“(立)体之感觉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西洋画用定点透视法来显示画面上的人物、景物之间的远近关系。中国画用散点透视法来绘写景物,也就是说,不固定在—个视角。比方说,北宋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绘出清明时节开封城汴河岸上店铺林  相似文献   

20.
比兴思维是诗性思维,它兼有隐喻性与转喻性,其在作品中的建构机制,赋予作品一个诗性结构。《红楼梦》的“象征一隐喻”/“寓言一转喻”转换的寓言性叙事结构,正体现了比兴思维“象征一隐喻”/“寓言一转喻”转换的诗性建构机制;《红楼梦》通过“以象运事”、“预叙”控制和比兴思维多种表现手法的交融,呈现出叙事诗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