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语文媒介素养则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利用媒介,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媒介正确的认知,对媒介信息能够准确把握并评价的一种素养,是传统语文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都十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与时代接轨,强调学生观察社会,从报刊及其它媒体中获取信息等能力的培养,这些都表明语文媒介素养是语文素养的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2.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短篇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课文。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通常的理解是"反战"。如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就认为这篇小说"通过一  相似文献   

3.
<正>"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一词引起高中语文教师的注意是因为它第一次出现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结构的设计上首次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在25个学习任务群中,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与选修课程,分别都出现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学习任务群。由此,"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运而生,出现在广大师生面前,标志着跨媒介学习时代的降临。  相似文献   

4.
任何文学作品都有着特定主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若能从文章主题类型入手,优选教学策略,则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主题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人与自我,如《苹果里的五角星》等;人与社会,如《爱如茉莉》等;人与科技发展,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等;人与自然,如《沙漠中的绿洲》等。在教学过程中,当明确主题类型后,则可优选教学策略,并遵循一定教学原则,则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一.优化语文与人文关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下简称《永遇乐》)一词,被明代杨慎列为"辛词第一",入选了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其中,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这首词安排在必修二"历史的回声"专题"千古江山"板块。对于这首词,《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的教学建议如下:"一是领会作者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二是理解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忠心。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设想《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一花一世界"板块中的一篇文章。这一专题以活动体验为重点,要求引导学生围绕专题人文内涵和学习要求来学习教材,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品味、探究,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而"一花一世界"这一板块则更注重让学生于细微处去品读,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和意境。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材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供学生学习语文的文本。教师以教材为媒介,促成儿童和外部世界的沟通,唤起儿童心灵世界的觉醒。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规定为课程目标之时,对语文课程及其语文教材的功能和价值都应给予重新认识。把如今的语文教材视为"文选型"课本,那是用老眼光看新教材。语文教材绝非纯粹的阅读教材,或者说教材中选编的30篇左右的课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凭借,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凭借(阅读能力和习惯包含其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组  相似文献   

8.
2018年1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立了高中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本研究通过对语文教材中所选的部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探讨高中语文新课标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了解到,语文新版教材小学一、二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目前已经通过教育部验收。而此次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被曝出现较大而有趣的变化,被相关修订者称之为"是脱胎换骨的"。比如:一年级语文第一页是导学部分,《我爱学语文》取代了原来的《我爱上学》;二年级上学期第二课,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入选教材;三年级的延伸阅读中居然收录了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正如之前的"鲁迅文章大撤退""莫言文  相似文献   

10.
中学作文教学应重视日记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实验教材(《必修》二)有一篇课文选了几则《安妮日记》,以前高中语文课本中也曾选编过一篇经典——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两篇日记被选作课文,一方面表现了历代教材编辑者对月记这种写作形式约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这种写作形式无论是被用来描  相似文献   

11.
林芳 《天津教育》2022,(19):150-152
<正>“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提出的新名词,该任务群贯穿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渗透在其他任务群的学习过程中,这一重大改变体现了我国对媒介教育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媒介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见,跨媒介是语文课堂的学习内容,也是贯穿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理念,尤其对语文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立足于高中生的写作困境,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参加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教材的试教,根据新教材电子版内容,结合试教感受,从教材编写立意、教材内容和结构、教材功能及价值等方面,宏观上谈谈法律生活模块"新旧教材"之比较。一、新教材之"新"素养立意,这是讲教材编写的立意。立意是一部教材的灵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新课标")对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做了明确的阐述。新教材的编写,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主线。在政治认同方面:2017  相似文献   

13.
《百合花》为新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在课文研习中要体现"任务群"的特点,则要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渗透综合性和实践性语文学习的理念并在任务活动中培养核心素养。通过批注式阅读、撰写文学研究综述和跨媒介战争美学研讨任务来综合性学习这一内容。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师说》中的"其可怪也欤!"的"其",教材中没有给出注释,而在人教社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中译为"真是令人奇怪啊!"显然,《教师教学用书》是把"其"处理为与句末语气助词配合使用的语气副词。有的则把"其可怪也欤!"的"其"都讲成为"岂、难道"的语气副词。此外,更多的资料对此"其"字避而不谈。  相似文献   

15.
笔者写过一篇《〈祝福〉中的词语标点不规范》的文章,分析的是人教版(本文所谈教材均为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四册(2001年10月第2版,2003年11月贵州第3次印刷。以下简称2001版)教材中《祝福》的词语标点不规范情况。2006年2月拿到"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高中《语文》(必修本)第二册(2003年12月第1版,2005年11  相似文献   

16.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2019年12月第1版)中,收入文言小说名篇《促织》,注明"选自《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作为清人蒲松龄的代表作之一,该文深邃的寓意为世所公认,故民国时就被朱自清、吕叔湘、叶圣陶合编的教材《开明文言读本》(民国三十七年开明书店出版)收入。新中国成立后,早在五十年代的语文课本中也收入了《促织》一文,八十年代起又接连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所出版的语文教材收入.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推崇文学作品对于涵养精神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要以审美能力的发展来带动语文能力的提高。按照这个精神,《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加大了文学作品的比重;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在语文教材里展现着它的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北京、上海、天津、山东、辽宁、海南等6省份2019年秋季开始使用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通过的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以下称"统编高中《语文》")。此后"统编高中《语文》"将陆续在全国使用。下面谈谈笔者阅读"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感受和体会,以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一、教材概览通读"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这册教科书在"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教育  相似文献   

19.
邱明峰 《教学月刊》2014,(12):37-39
正浙江省推进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在语文课程教材中,外国小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分别是必修二中的美国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苏联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德国海因里希·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3篇,必修三中的英国高尔斯华绥的《品质》以及必修四中的法国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除了必修教材(苏教版)中有5篇外国小说之外,还有一本人教社的《外国小说欣赏》被浙江省高中新课改确定为选  相似文献   

20.
正《赤壁赋》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现收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二册(必修)。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注释不尽如人意。下面分条加以阐述。一、苏子愀然现行新课标教材注: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2006年11月第2版第32页)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四册(必修)却注为:忧愁凄怆的样子。(2004年9月第1版第154页)两个版本教材的编者对"愀然"一词的处理明显不同,但与教材配套使用的两个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