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出重头戏,但提起作文,学生总会产生畏难情绪,有位作家曾用了这样一幅对联形容写作文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写作果真如此令人生厌吗?通过总结近十年的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2.
《教育》2008,(25)
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写好作文不是一件易事。有位作家用这样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针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现就对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难点。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写作教学一直是个常说常新却又始终令人纠结的话题。写作经验、作文秘诀层出不穷,可谓仁智互见,却难有被广泛认可的可操作性强、实效性好的系统教学程序。这种状况一来意味着写作教学存在着有待开发的无限广阔空间,二来也导致了写作教学长期以来难以避免的杂乱无章。有人曾写一副对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描述学生写作时的苦愁状态,可谓传神。  相似文献   

5.
王文斌 《教育》2008,(9):53-53
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写好作文不是一件易事。有位作家用这样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针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现就对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断肝肠。”作文真的如此愁苦吗?学生怕写,老师怕教。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爱上作文呢?  相似文献   

7.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是师生共同的心病。有一位作家曾用这样一幅对联形容学生作文时的情景: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  相似文献   

8.
王月花 《成才之路》2009,(14):43-44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幅对联:苦坐苦思苦寻苦觅苦药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不展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让人好笑之余不免深思:是什么让作文如此之难?究其根本,就因为缺乏对写作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9.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每读到朱老先生的这两句诗,我便思考我们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在哪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有这样一幅描写学生作文时愁苦情状的对联,上联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下联是: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眉批是:写不出来。如何为作文教学注入"活水",这一直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致力探索的课题,笔者在这点上也做了些尝试,取得一些收获。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副对联:苦做,苦等,苦愁,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干肠.横批是:写不出来.从这幅对联我们就可以想像到作文对学生有多难,也就怪不得长期以来,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严重,情不真,意不切了.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笔者认为要写出这样的文章重在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即想写、会写、有内容可写,让学生真正做到"我笔写我心,我笔抒我情".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作家,曾用这样一副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人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这就是同学们写作文时的真实写照。同学们都怕写作文,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不少学生在写作文时像数金币一样数自己写的作文字数,数完了接着再写,写一段再数,  相似文献   

12.
陈淑兰 《海南教育》2014,(10):30-31
学生作文写作之难,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来形容: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指导规范太多,要求过高,如要求作文应有创新意识、个性特征、想象力、幽默感以及美的语言等等,超越了学生所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尝不到"跳一跳,  相似文献   

13.
杨春艳 《考试周刊》2009,(39):85-85
在一幅描写学生写作难的漫画中,作者用了这样一幅对联描绘一个冥思苦想的学生: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难道写作文真的如此让人惧怕吗?学生提到作文就皱起眉头无从下笔,教师提起作文也是苦不堪言,往往教学精力用了不少,教学成效却迟迟不见,结果造成地人人畏惧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  相似文献   

14.
许多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低,作文程式化现象普遍,观点陈旧.思想狭窄。他们害怕写作文,没有写作欲望,没有表达激情,视作文为一件苦差使。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的情感家园干涸。写作思维受到限制,缺乏写作热情。要扭转这种局面。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效率,首要的是应当转变中学作文教学的视角.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副对联形容孩子们写作文时的情景: 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相似文献   

16.
李健芬 《现代语文》2009,(3):135-136
中学写作教学高耗低效,学生怕写作、不爱写作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痼疾。虽然作文在中、高考中占40%的比重,虽然广大语文教师大胆地进行作文教学改革,但据调查情况看,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仍然很低。面对写作教学的这种现状,我们有必要对其中的原因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中学生作文教学形式由传统的"八股"式逐渐转变,形式多样、传播速度极快。随之北京高考已将"微写作"纳入考试范围,中学作文教学如何开展微写作教学乃是当务之急,本文对"微写作"内涵、起源发展以及影响的探索给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给予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中学生来说,真正喜欢写作的其实并不多,许多作文是"逼"出来的,这给作文教学带来很大的被动。笔者认为,在引导写作的过程中,老师的赏识活动的积极介入,对改变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以及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有着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一)写作准备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学生愁写作文,很多情况下是愁没东西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病却要呻吟实在是一种折磨。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首先积极引导他们"找米",在寻找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他们投以赏识,从而达到在快乐情趣中找到"米"的目的。在教学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时,我就充分感受到赏识教育对他们积极寻求到写作素材的巨大作用。这篇只有1200余  相似文献   

19.
赵馨 《考试周刊》2008,(52):35-35
一提起语文,很多学生头脑中马上会出现"作文"二字,也正是这两个字令千千万万的学子望而生畏,他们写起文章来往往是应了一幅对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情愁理愁物愁景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是"写不出来"。好不容易"憋"出来了,却与众人雷同,如刻画人物的肖像,总是"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或"苹果般的圆脸",写高兴是"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相似文献   

20.
张彬丽 《中小学电教》2011,(11):143-143
<正>记得一位作家写过这样一副对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这可以说是学生写作文时的真实写照。同学们都怕写作文,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每次写作文都觉得无话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同学们没有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所以我觉得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是培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