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艳芳 《今日科苑》2010,(2):143-143
美国黑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的群体。他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双重身份,同时又置身于一个充斥白人文化和种族歧视的社会当中。在这些强大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美国黑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被异化。本文从异化理论的角度来解读小说《最蓝的眼睛》中不同黑人个体所显现的社会行为,同时探索黑人将如何生存的问题。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都应向其类本质复归。  相似文献   

2.
美国黑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的群体。他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双重身份,同时又置身于一个充斥白人文化和种族歧视的社会当中。在这些强大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美国黑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被异化。本文从异化理论的角度来解读小说《最蓝的眼睛》中不同黑人个体所显现的社会行为,同时探索黑人将如何生存的问题。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都应向其类本质复归。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有关黑人女孩成长的小说。其作品深切关注着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以及白人价值观对黑人女性所造成的心理创伤。本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批评方法,对《最蓝的眼睛》中皮克拉的"自我"幻灭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以复杂的叙事策略讲述黑人妇女的悲惨命运,体现了黑人女性在白人文化的强势作用下生命的扭曲,黑人在变异环境下的同化或顺应,以自己独特方式寻找自我等等。  相似文献   

5.
论布鲁斯式荒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群 《科教文汇》2011,(14):206-208
布鲁斯是独属于美国的一种黑人音乐形式,它产生于黑人被奴役压制的动物般的生活,如何看待自己、摆脱自身困境、解放自己的灵魂,是所有美国奴隶生存的核心。在黑人日常生活中,布鲁斯音乐家们逐渐培育出一种苦中有乐、寓悲于喜、欲哭还笑的风格,这种风格后来成为美国黑人文学的一种重要书写方式。布鲁斯所代表的美国黑人的存在状况和美国白人的历史经验最终产生某种契合,同时也表达了全人类的历史经验和关于自身荒诞存在的体验。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布鲁斯成为现代人类的另一种不可或缺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宋银苗 《今日科苑》2007,(22):204-204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本文揭示出黑人社区在白人的强势文化冲击下,由于对本土文化的疏离逐渐丧失对其成员的保护,并像锤子一样敲打他们,并由此导致黑人个体自我认同感的丧失,无意中充当了成了白人文化霸权的共谋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张玉凤 《科教文汇》2009,(2):235-235
综观张爱玲的小说世界,我们发现其女性形象无不在物质生存与寻找女性自我中苦苦挣扎着。从张爱玲早期创作来看,女性自我意识明显占据主导地位。到了创作的高峰期,张爱玲深切体会到在男权社会里女性艰难的生存困境,也意识到在物质生存面前,女性自我的无力感。后期,她冷静地审视和还原了以曼桢为代表的现代职业女性的生存境况和自我意识,在物质生存与自我中找到了相融点,同时也透出现代女性寻找自我归宿的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8.
《今日科苑》2008,(7):6-9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站在华盛顿广场的林肯纪念堂前面对数万美国黑人压抑不住心中的激动,发表了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一次演讲——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这位牧师出身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用他那低沉有力的语调,一字一句道出了渴望白人黑人友好平等相处的强烈愿望。他的声音传遍了美国大地。他用对梦想的坚守,对自由平等的追求感动了所有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9.
鲁迅以卓越的艺术语言,以小说的形式写出被压迫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在具体的形象创造中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鲁迅的小说在形象创造中蕴藏着为同类小说所没有的向历史控诉的深度,成为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面镜子,同时也艺术地展示了中国现代小说从开端不断地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王秀华 《科教文汇》2007,(6X):179-179
鲁迅以卓越的艺术语言,以小说的形式写出被压迫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在具体的形象创造中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鲁迅的小说在形象创造中蕴藏着为同类小说所没有的向历史控诉的深度,成为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面镜子,同时也艺术地展示了中国现代小说从开端不断地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胡静 《科教文汇》2009,(16):231-231,234
《所罗门之歌》通常认为是以黑人男性奶娃为主人公的作品,但彼拉特才是作品中真正意义的主角。她的自强不息,自信乐观。慷慨仁爱。她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对黑人文化的热爱给予在种族与性别双重压迫生存奋斗的黑人女性启示。她是莫里森眼中的完美女性。她是黑人女性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2.
鲁迅以卓越的艺术语言,以小说的形式写出被压迫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在具体的形象创造中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鲁迅的小说在形象创造中蕴藏着为同类小说所没有的向历史控诉的深度,成为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面镜子,同时也艺术地展示了中国现代小说从开端不断地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观念的监狱     
思想留在过去的监狱里美国南北战争之后,许多黑奴不愿意被解放,希望继续做奴隶。因为黑奴长年依附于白人奴隶主,一旦自由后竟然不知道该怎么生活,有些获得自由的黑奴甚至跑回到主人那里祈求住宿和食物而被白人射杀(他们也不敢接受奴隶,因为是违法的)。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就描写了奴隶对庄园主充满眷恋。北方大军打到南部重镇亚特兰大前夕,庄园主家的几个奴隶还骂参加解放战争的黑人是下流坯,不愿自由。  相似文献   

14.
张铌  阎立君 《科教文汇》2008,(35):251-251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作为目前最成熟的第三世界女性主义批评,已经成为当代女性主义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大众文化中黑人女性的自我形象批评进一步分析其对黑人文学批评的发展的推动和延展,以及对第三世界女性文学批评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曾祥辉 《今日科苑》2010,(10):165-166
昆仑奴之形象自唐以来多见诸于史籍,以及佛教文书和其他丈学作品之中,可见昆仑奴之形象深入唐人之心。唐之昆仑主要来源为南海黑人,间或杂以一定数量的非洲黑人,分官私两种,在宫廷和各地富人家庭中服役,分布广泛,较昔遍地为唐人所役使,其从事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出卖劳力和技艺两种类型上,虽社会地位底下,但亦为唐代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徐洪靖 《科技风》2014,(8):189-190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小说《紫色》是其代表作,更是她通过描写几位黑人女性勇于反抗种族、宗教和性别的压迫,同时不懈追求自我身份认同,从而体现出沃克的精神世界:对美国基督教的批判和超越;对黑人文化的追寻和继承;对妇女主义的倡导和追求。本文以《紫色》为例分析阐述作者所赋予其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7.
如同科学技术主导着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一样,以科学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文化正主导着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在诸多文化形态中,科学文化是现代文化的灵魂和内核,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影响。科学文化是引导人们创新求实、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李栩薏  伍伟 《中国科技信息》2009,(14):206-206,213
<觉醒>是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女主人公艾德娜不满足于做一个传统的贤妻良母,希望从过去那种谨慎的行为以及受压抑的感情和欲望中解放出来,最终走向觉醒、抗争.作者从艾德娜的自我意识的觉醒透析现代女性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殷文 《未来与发展》2009,30(9):49-52
金融危机以及信用卡危机的爆发揭示了信用卡风险除了金融系统自身的风险以外,有其社会来源。本文指出,消费社会的欲望的不可满足性,消费社会中人们对生活风格和品味的追求以实现向上流动。风险社会所孕育的专家知识的片段性以及风险的不可估量性特征是信用卡风险的社会来源。针对这些社会来源,本文提出了信用卡风险控制的对策:开发追踪工具来测量消费者欲望状况;使用生活风格评估系统;加强消费者风险教育是降低信用卡风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在19世纪维多利亚初期的生活状态和女性意识形态,突出了简·爱在男权为主导,女性意识逐渐苏醒的时代的先锋形象,对启示当今女性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和职场中解放思想,追求自身发展和爱情自由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