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与发展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与动脉作用,对中国经济具有强劲的促进作用.高速铁路的建成在时空上缩短了距离,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增进人才、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带动了新一轮的城市资源整合.可以预测新的城市经济圈的形成,未来单一的城市竞争转变为城市群的竞争,与此同时,受高速铁路发展的影响城市商业格局会出现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首都经济圈战略是"十二五"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北京及周边区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但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而言,首都经济圈区域一体化程度较低。本文针对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差异大,存在产业对接困难的问题,提出创新合作模式,探索以"总部经济"、"飞地经济"等模式实现区域产业对接,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悦  白庆华 《情报杂志》2006,25(6):84-86
城市经济圈是一国经济的重心和增长极,如何推进城市经济圈健康、快速、有序、和谐地发展是一重大课题。网格是虚拟组织之间的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作为一种体系,它与城市经济圈之间有许多可对应的共性。基于此,提出了我国城市经济圈的战略发展框架,说明以网格为“基础设施”推进城市经济圈发展的必要性和根本原因,最后重点探讨了如何应用网格推进城市经济圈和谐发展,并指出了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建设“环首都经济圈亚核心”是释放北京城市发展压力、加速填平京冀发展“经济鸿沟”的必然要求,是打造区域战略性资源整合平台、形成我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对环首都经济圈亚核心进行了科学界定,从城市规模和经济联系量等维度筛选出环首都经济圈的亚核心,并根据产业结构分布确定其发展定位,着重从区位优势、产业承接、联动发展等视域提出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城市建设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而新城开发的速度决定了该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进程。然而,一个新城的发展必须有相关产业支撑,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旅游产业对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增强城市活力,打造城市品牌,完善城市各项功能,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完善,凝聚人气,加快城市综合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城市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生态对农村建设同样有着很大的影响,农村温室大棚作为生态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对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温室大棚的经营和养护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生态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能力建设成为中西部乃至全国更具辐射带动功能的经济和科技重要增长极.通过分析成渝两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发展的现状,提出对策和建议,对实现成渝两地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共用,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科技资源共享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构建十堰“3小时交通经济圈”是十堰市委、市政府结合十堰市经济发展实际,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近期战略目标。它是发展交通,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十堰小康社会的巨大动力支持。统筹干支公路网协调发展成为十堰市实现“3小时交通经济圈”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发展是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打造"首都经济圈"战略,对于河北省来说是一次重大发展机遇。本文介绍了河北省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和特点,重点找出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以推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4—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分别测度及评价二者发展水平,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二者耦合协调测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数字经济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较低;(2)经济圈的二者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态势,显示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和贡献逐渐增强;(3)经济圈各城市的二者耦合协调程度不同,各城市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程度不一,形成不协调发展态势。据此提出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全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此背景下,交通工程的建设工作逐渐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城市发展,交通工程建设的设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凤岩  范永康 《未来与发展》2010,33(11):101-104
近年来,机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愈来愈强,临空经济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作为资源型城市,大庆市已把发展临空经济列入大庆"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临空经济圈,把临空经济打造成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运用SWOT方法对大庆发展临空经济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大庆发展临空经济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主要城市软件产业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各城市软件产业的特点,找出制约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制定促进软件产业发展政策是推动以城市为中心区域经济圈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出发,使用对应分析和DEA方法对我国主要城市软件产业的效率和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各主要城市软件产业的效率和相对技术开发能力的赢利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别,但软件开发专业人才匮乏是制约各个城市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这个科技掌握生活的时代,科学智能化的交通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交通管理系统比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有效的运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对于交通安全,便捷出行,交通信息共享等多个方面有很大的影响,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对与城市的运输发展,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基于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对于城市发展建设起到的重大影响及作用,本文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在中国与中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以来,新疆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还是从地缘经济角度考虑,新疆与中南亚区域经济整合趋势是不可避免的。环新疆经济圈概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明确了中国新疆参与中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可以预见,21世纪的新疆将成为沟通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中介纽带,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循环与协作的"催化剂"和"推进器",成为欧亚大陆的又一国际经贸中心,从而为"大中华经济圈"在世界东方的崛起做出历史性的贡献。本文在环新疆经济圈概念背景下,深入分析了新疆在中国与中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兰州是典型的河谷型城市,在城市空间上也体现出明显的河谷型城市特征,从城市形态和城市间关系来分析兰州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在城市形态分析中主要从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社会群体、经济活动、公共机构及交通情况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兰州城市间关系主要分析了兰州经济圈和兰州—西宁经济圈。  相似文献   

17.
"中三角"经济圈交通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关系、"中三角"城市圈交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发展可持续交通战略为目标,提出"中三角"经济圈交通发展战略建议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马拉松赛事对城市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建设健康城市,活跃城市旅游,有效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影响城市市民对赛事的认知,马拉松赛是一项对城市有着重要影响意义社会活动。对于志在打造体育名城的秦皇岛来说,如果开展马拉松赛事,这将大大推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城市化发展,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反过来又会作用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不断发展需要良好的交通设施作为支持。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中,为了促进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多元交流,许多地方都会建造立交桥,以求顺畅无阻的交通环境。建设立交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需要专业的知识和设计施工人员的辛勤劳动。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钢箱梁在城市立交桥的建设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实现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布局的重大战略支撑,研究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关系对建设成渝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整理2011-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16个地级市的31个衡量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数据,构建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成渝地区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双城经济圈各市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在时序上呈整体上升趋势,但多数城市与成都、重庆、绵阳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考察期内成渝双城经济圈各市耦合协调度均值提高了0.15,接近于濒临失调阶段,整体协同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成都市和重庆市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