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列汉诺夫认为:“利益是道德的基础”,道德不是个人利益在个人意识中的直接投射,而是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在个人意识中的显现。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最有利于社会历史进步的那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是社会利益的标志,因而也是衡量逍德的尺度。在道德内部存在着利他和利己的矛盾:社会的利己主义需要个体的利他主义,个体的利他主义正是满足了的社会的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2.
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他主义道德虽然坚持了无私利他 ,鼓舞了人们无私奉献的至善热忱 ,却反对一切个人利益的追求 ,抛弃为己利他和单纯利己原则 ,而以无私利他要求人的一切行为。这样 ,一方面 ,它对每个人的欲望和自由侵犯便最为严重 :它侵犯、否定每个人的一切目的利己的欲望和自由 ;另一方面 ,它增进社会和每个人利益最为缓慢 ,因为它否定目的利己、反对一切个人利益的追求 ,也就堵塞了人们增进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最有力的源泉。于是 ,合而言之 ,利他主义道德是给予每个人的利与害的比值最小的道德 ,因而也就是最为恶劣的道德。反之 ,利己主义道德否定、反对无私利他、自我牺牲 ,而把利己不损人奉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原则。因此 ,一方面 ,利己主义对每个人的欲望和自由侵犯较为轻微 :它仅仅侵犯、否定每个人的损人的欲望和自由 ;另一方面 ,它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又颇为迅速 ,因为它肯定为己利他 ,肯定一切利己不损人的行为 ,鼓励一切有利社会和他人的个人利益的追求 ,也就开放了增进社会和每个人利益的最有力的源泉。于是 ,合而言之 ,利己主义道德便是给予每个人的利与害的比值较大的道德 ,因而也就是较为优良的道德  相似文献   

3.
李强 《中学教育》2008,(8):30-33
合理利己主义道德价值观在历史唯物主义和人性论中都能找到足够的理论支撑,而且也日益成为当今社会道德生活的必然诉求。面对学校德育的困境,最根本的出路在于适度降低意识形态对道德教育的控制,以合理利己主义对集体主义道德价值观作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4.
不能用“合理利己主义”代替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评一种“新伦理观”》(《真理的追求》1984年第6期金阳文)文章评论不久前出版的一本名为《新伦理学》的小册子,认为该书把古今中外的伦理观一概归入“利他主义”、“合理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三大流派,把利己...  相似文献   

5.
段南萍 《红领巾》2004,(5):59-62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用者可以自由使用他人的作品,但不能以合理使用为借口,任意使用他人作品.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使用他人的作品就是侵权行为.著作权法中有关合理使用的规定,不论是其他国家还是中国,基本采用的是列举式,而非穷尽式,这使得法律判断标准具有较大的模糊性,也使合理使用与侵权界限的区分成为司法实践中最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为了使合理使用这一法律规定更具操作性,在著作权法中明确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细化一些限制规定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争讼,并进而使著作权人的利益以及合理使用他人作品者的利益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实现法律的保护功能和利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一些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个体、私营和“三资”等企业,实行的又是商品经济,因此,利己主义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倡导集体主义的效果是有限的,甚至是行不通的。协调个人和集体、国家,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只有依靠合理利己主义,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才是现实的。合理利己主义应该而且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既能调动积极性,又不致危害  相似文献   

7.
功利主义理论的主要倾向是合理的利己主义,即主观动机利己,客观行为则人己兼利。主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理论调解了英国维多利亚社会日趋紧张的人际关系,并深刻影响到19世纪英国小说家的道德观、价值观。托马斯.哈代的短篇小说创作也是其功利主义道德观的书写。  相似文献   

8.
对合理利己主义的剖析浙江工业大学詹灶福本文将以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合理利己主义伦理思想进行考察,并在剖析其合理性中的不合理性的基础上,阐明所谓的合理利己主义既不是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指南,也不是什么人生信条的道德原则,而是十八世纪早就受人批判过的旧...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道德准则,是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合理利己主义的本质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不宜在我们的社会中提倡.  相似文献   

10.
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律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使用制度作为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调创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多元利益关系、维护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上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这一制度自产生时起就不断受到科学技术的挑战。当前,网络环境的形成极大地影响着著作权制度,数字网络技术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合理使用制度亟待人们检讨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合理信赖原则,是指当与某人有一定关系的因素的存在,使另一方当事人时其产生了合理的信赖,这种合理的信赖应受到法律的保护.所谓的"合理"是要通过民法界定,并加以保护的.对合理信赖的救济可以通过当事人抗辩权、时期待利益的赔偿、对信赖利益的赔偿来实现.另外,保护合理信赖还需要对民法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亚当.斯密问题”的再认与消解,试图说明经济人出于利己动机的市场交换行为,能够促进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协调发展,达到共赢的效果,力求揭示正确对待“亚当.斯密问题”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的利己本性是亚当·斯密分析人的行为动机的出发点,人对自我利益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只要利己在不违背法律、不危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是完全正当的,在道德上具有合理性.但过度的自利就会导致自私,危及他人及社会.同时与人的同情、谨慎、仁慈和正义等美德是格格不入的.自私,在谴德上应予以拒斥.人是社会的动物,人在实现自利时,必须顾及他利,否则自利也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从利己本身看 ,利己无利无害他人及社会 ,无所谓善恶 ,无所谓好坏 ;从利己实现的手段和给他人及社会带来的影响看 ,利己可善可恶 ,可好可坏。利己和利他是使人类社会得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利己不是一种病害 ,对自我的追求不应成为一种禁忌 ,为自己谋幸福不应受到轻视。  相似文献   

15.
本教学设计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等入手,教学过程强调新颖导入。注重教材的水资源概念、分布与人类社会等基础主干知识,结合教材的两个与加入的"渤海海水西调入疆可行吗"案例将学生进行分组探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在设计的最后采取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地理区域去分析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利己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西方产生于十七世纪。它是当时处于上升状态的西方资产阶级用以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特权,要求争取个性自由,维护个人利益的一种特殊的思想武器,也是资产阶级道德的一个基本原则。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等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个人主义的基本立场。十九世纪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进一步发展和激化,各发达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7.
网络著作权相对于传统著作权而言,在法定性、专有性和地域性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著作权法规定合理使用制度,是出于利益平衡的需要,即作者利益与使用者利益、作者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平衡的需要.《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的相关规定在原则上均可以适用于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但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版权保护体系面临着调整与变革,新的作品使用方式的不断产生,合理使用制度受网络技术挑战的程度越来越深.  相似文献   

18.
对于传统价值观念中的"义利之辨",严复认为,中国两千多年来把义利分割造成了近代中国经济进步缓慢。他根据功利主义的观点并吸收进化论思想,对"义利之辨"的旧说进行批评,构建了自己的合理利己主义价值观,试图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商标侵权的一种抗辩事由,合理使用理论产生于美国1946年《兰哈姆法》的规定,成形于1992年"街边新仔"一案的判决。此后,在"海滩男孩"案的判决中,商标合理使用理论得到发展与完善。美国的立法与判例确立了两类商标合理使用,即"第一含义合理使用"与"第二含义合理使用",两者适用的对象不同、构成的要件不一。商标合理使用制度应当在我国《商标法》中予以确立,具体来说,首先要区分两类合理使用行为,然后再对其适用对象与构成要件分别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问题,在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中均有较大的分歧,"为他人谋取利益"应否成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在反腐败斗争中如何做到既不放纵犯罪分子,也不使无罪的人受到刑事追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我们认为,"为他人谋取利益"不应成为受贿罪的必备要件,只要收受了他人的财物,不论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均应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因为,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与受贿罪的本质相矛盾,受贿的本质是行为人对职务权力运用的廉洁性的破坏,从而损害政府的威信。如一味强调"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则为一些以权谋私者逃脱刑事追究创造了条件。至于"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内容,既包括谋取合法的、正当的利益,又包括谋取非法的、不正当的利益,即为他人谋取的利益是否正当,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