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外大传播》2010,(2):65-65
2010年至2011年,由中国与澳大利亚双方政府举办的“澳大利亚文化年”活动将在中国举行,届时将举行各种文艺演出及展览等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年     
万江心  李静 《职业圈》2012,(1):62-64
由于关于企业文化的奠基之作都是在八十年代诞生的,从那时到如今,是企业文化在中国实践与发展的30年。这30年,是企业文化从一个逐步被企业认识。逐步被重视、逐步升温成“文化热”的30年。 2011年11月12日,“企业文化三十年:实践路径与方式——中外企业文化2011北京峰会”在企业文化理论诞生30年之际隆重召开。30多年来,我们的企业坚持改革创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年     
由于关于企业文化的奠基之作都是在八十年代诞生的,从那时到如今,是企业文化在中国实践与发展的30年。这30年,是企业文化从一个逐步被企业认识。逐步被重视、逐步升温成“文化热”的30年。 2011年11月12日,“企业文化三十年:实践路径与方式——中外企业文化2011北京峰会”在企业文化理论诞生30年之际隆重召开。30多年来,我们的企业坚持改革创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04,(10):64-64,F003
1999年和2000年江泽民主席和希拉克总统在互访的时候共同确定举办中法文化年。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了文化年获得巨大成功;2004年秋季至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的文化年正在进行当中。中法互办文化年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文化学刊》2011,(1):123-123
宫承波在《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撰文指出,新媒体文化是一种崭新的媒介文化,尽管它目前的生存尚有些困窘,甚至存在一系列悖论,如对传统文化拓展与冲击的悖论,自由狂欢与侵权、乱世的悖论,草根性与精英化的悖论,全球化与民族性的悖论,  相似文献   

6.
《文化学刊》2011,(2):25-25
张红霞在《文化研究》2010年第5期撰文指出,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客观现实和历史趋势。文化多元化的内涵丰富,它具有多元共存、和而不同、融合创新、长期稳定等特点。文化多元化实质上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文化多元化有利于增强文化的生命力、保持文化的生态平衡、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化解民族冲突等。由此可见,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10,(4):190-191
呼唤"绿色文化"张贻元在2010年4月13日发表的《呼唤"绿色文化"》的博文中指出,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积极建构"绿色文化",即引导人们坚持"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学刊》2011,(3):143-143
蒋原伦、郑建丽在《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10期撰文指出大众文化是在多重因素结合下出现的新型文化,特别是其与新媒介结缘,人们常常称之为媒介文化;由于其经济因,人们也称之为消费文化;又因为其社会因,人们还称之为流行文化。  相似文献   

9.
2010年6月9日,以“想象澳大利亚”为主题的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正式开幕。自启动半年来,澳大利亚已经在中国举办多项活动,较为成功地向中国人民展示了澳大利亚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0.
学术文摘     
《文化学刊》2011,(2):10-10
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廖礼平在《唯实》2010年第12期撰文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承载者。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新的文化媒介往往会带来一些新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化学刊》2011,(2):160-160
高磊在《大众文艺》2010年第12期撰文指出,中国地名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地名不是纯粹的地理现象,而是典型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也是词汇学和社会语言学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为推进对外文化传播,帮助武汉外籍人士了解与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地域文化,武汉市委宣传部国际交流传播中心组织举办了四场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分别围绕中国书法、绘画、音乐、江南园林等主题,以活泼生动、深入浅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文化学刊》2011,(1):111-111
张红霞在《文化研究》2010年第4期撰文指出,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客观现实和历史趋势。文化多元化的内涵丰富,它具有多元共存、和而不同、融合创新、长期稳定等特点;文化多元化实质上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文化学刊》2011,(4):124-124
杨静如在《前沿》2010年第24期撰文指出,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无论是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还是精神文化生活,都受到民俗事项和民俗传承的影响,因为任何一种民俗事象,都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社会普遍传承的风尚和喜好。  相似文献   

15.
李舜 《对外大传播》2006,(10):53-55
2003年10月至2005年7月举办的中法文化年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是中法建交以来最大的文化活动,也是中国国际传播的大手笔。中国政府近年来与其他国家互办了各式各样的文化年,有中美文化年、中希文化年、中意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印文化年、中韩文化年。这些文化年的举办,有效地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在国际上舆论弱势的状况。无疑,中国文化年的举办既符合我国传播现状,又符合我国对外传播的基本政策,是一种符合新闻规律、适应国际惯例的对外传播方式,拓展并创新了对外传播的领域,增强了对外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文化学刊》2011,(3):165-165
高宏存在《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加剧了对文化资源的争夺,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支配性力量衍生出文化霸权,对发展中国家文化资源的产权造成了极大冲击。  相似文献   

17.
《文化学刊》2011,(2):179-179
李曦在《东岳论》2010年9月第9期撰文指出,作为“整体生活方式”的文化观念,是雷蒙·威廉斯为开展“文化研究”而从英国传统思想资源库中提炼出来的理论根据。这个观念与马克思主义有诸多共通之处,因而成为他后来构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基础。与此同时,这个观念对大众文化合法性的肯定还促成了当代西方思想学术界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18.
《文化学刊》2011,(5):127-127
周在波《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文化及文论的创意,从资料的积累、问题的思考探讨到观点的形成、理论的表述,以及从创造性思维的提倡到创新理论成果的完善等整个文化创造的生态过程,构成了文化学术创意的机制。营造优化的文化创意机制。促进文化创造流程的良性循环,显然是文化建构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北京市以“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文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文化学刊》2011,(4):175-175
李继先在《中州学刊》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企业文化的结构作为企业文化理论的基本内容,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三层次说和四层次说。这些层次说都存在着各自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