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指导课的讨论式教学法,是指选取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各类主题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从中发现问题;通过开放式的思考讨论,让生生、师生就“问题”进行平等的对话,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一个问题、一件事情,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自我成长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结合笔者所开设的图书馆选修课——“微言堂”读书之旅的教学实例,阐述讨论式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   总被引:179,自引:0,他引:179  
案例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时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及传统教学存在着区别,具有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历年高考试题中也可以看出,阅读的分量在逐年增大。若要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在平时教学中下工夫。我的操作程序是:阅读、思考、归纳,总结、应用、提高。在学生阅读时,教师应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以避免学生读而不思。所提问题应紧扣书本知识,这样边思考,边总结,不仅可以大大提高阅读质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以氮气化学性质的教学为例,简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卓晖 《中小学管理》2007,(10):32-32,33
所谓"案例积淀式"校本研训,是指在校本研训活动中以案例为载体,通过成长剖析、问题讨论、阅读思考、课堂诊断、专题研究等活动,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反思,以案例的形式记录各自学习、思考、成长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柴凤英 《甘肃教育》2002,(11):42-42
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让学生掌握粗读与精读相结合、阅读与思考相结合、理解与标注相结合、一般理解与重点理解相结合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把握概念实质、找出章节知识的重点的方法;使学生养成对难以建立的概念、难以掌握的规律愿与他人讨论的习惯等。此外,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校际教研活动中,笔听了几节语课,发现了这样的“新课堂现象”:一上课,老师就课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集体读课后。就分组讨论。讨论后,每个小组推举代表发言交流,老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笼而统之作一些评点,而后布置作业、下课。听了这样的课后,引发了笔对新课程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阅读个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陶罐和铁罐》导读昆明市盘龙区书林一小施锐《陶罐和铁罐》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时;要着重引导学生把讲读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凭借“思考·练习”中的问题,进行阅读。思考、讨论,从而语养学生独立阅读、独...  相似文献   

8.
阅读感悟是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感染的理想途径,也是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必需。语文教学需要学生在阅读感悟上狠下工夫,以此达到形成精神支柱的目的,本文就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感悟中形成精神支撑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李丽 《现代语文》2007,(2):69-7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及参考答案的拟定都由教师“霸”持,学生的阅读只是被老师预设的问题“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发现、设计问题和提出观点的权利,因此很难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那么,课外阅读,走出校门后的阅读,会有老师帮助设计问题、启发引导他们理解问题吗?其次,对同一文章、同一问题,学生就不能有不同的看法?再者,从阅读的情感看,学生得不到思考快感的阅读能算是成功的阅读吗?从这三方面思考,我深刻认识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高明,决心还学生阅读思考的权利,于是,我尝试了一下“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出题、拟答案,反过来考老师和同学,在意见相左时,说出理由,进行探讨。具体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指导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采用设疑引趣法,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思考,引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行为。现行教材均有大量的资料、事例,为学生阅读提供了较好的素材。同时,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和观点,学生要认真阅读,用心揣摩,深刻理解把握。指导学生阅读时,一是要处理好泛读与精读的关系;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三是要注意材料与观点结合,读记结合。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整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框题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即写出整…  相似文献   

11.
徐素梅 《江苏教育》2006,(3B):11-11
目前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不喜欢阅读。其原因是教师讲得过多,用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代替学生的思考,用理性分析代替学生的感性体验.牵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课堂教学培养的学生。怎么可能喜欢阅读呢?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让他们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石,初中生只有充分掌握数学知识及其应用方法,才能得心应手地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在过去的数学课堂上,知识讲解与习题练习占据着绝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学生几乎不会进行独立的数学阅读,往往只是从教师口中获取信息,导致其数学阅读能力发展缓慢.新课改实施后,核心素养替代了原本的课程教学目标,初中数学课程的重心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成长状况获得了教师的关注,而如何高效地切入阅读练习,则成为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模块化阅读与体验式阅读在数学阅读教学中的融合方法进行讨论,旨在探索出一条符合学情的数学阅读路线,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阅读,让语文阅读课成为名副其实的读书课,应该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好好地去读,美美地去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要以读代讲、以读代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思考中阅读,在思考中发现、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乐趣中成长。  相似文献   

14.
<正>一、探究式教学概述探究教学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以探究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的探究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学习方法为主要目的的。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不应将结果告诉学生,而应设置问题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提出假设,然后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  相似文献   

15.
李改英 《考试周刊》2013,(99):36-36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探究性阅读教学方式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地阅读课文.是学生与课文作者间的一种交流。探究是一个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过程.探究性阅读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的交流关系。本文主要探讨探究性阅读的意义及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探究性阅读。训练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达到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主要反映在“三缺”上:一是“缺席”。教师从观念上就不重视,没有把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引导学生阅读他们应该读的好书当作自己的责任,根本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阅读指导,甚至反对学生阅读“课外书”、“闲书”。二是“缺招”。即理念上认可阅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和不可替代性,但实际上基本处于无为状态,既不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和困惑,也缺少可操作的指导方法,难以进行有思考、有具体策略、有效果的阅读指导。三是“缺品”。即重视阅读,  相似文献   

17.
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为教材,让受教育者通过阅读、分析和思考,以及相互间进行讨论和争辩,以提高思维、推理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富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是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既是一种教学活动,也是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一名从没有离开课堂教学的教育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清楚阅读能力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很大作用,并在书中有很多篇幅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解读,在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给了老师们许多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建议。下面试论述一下。一、阅读能力的具体标准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描述的: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一定使阅读能力达到一种自动化的程  相似文献   

19.
王承凤 《湖南教育》2002,(12):53-53
学校语文教研组可对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文进行研究,根据每一类型的课文提供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目。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各年级的特点,选取一种杂志,要求全班或全年级统一订阅。教师每学期在该杂志中选取数篇文章组织学生阅读讨论,提出阅读的基本要求和讨论的问题,规定阅读的时限和讨论的时间。文章的选取要有针对性:一是要学生喜欢看,对胃口;二是要适合他们的水准,看得懂;三是同教材有一定的关联,用得上。问题的设计一要切合儿童的心理;二要切近他们的思维水准;三要有益于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每次阅读讨论,最好要有一个…  相似文献   

20.
“阅读兴趣”成为语文教师最关注的一个词语。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教师的发现与点燃,我们深知读书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身为一年级教师,我们在一番思考后,决定借助绘本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