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晓鸣同志在《阅读的战略》一书中谈到过一种读书方法——“本位阅读法”,即:阅读者根据不同的需要,把阅读的视点或放在字上,或放在词句上,或放在段落、章节乃至全书上。由于不同的本位阅读法有着不同的效用,因此,在出版工作中,不同环节的职能人员在阅读书稿时采用的本位阅读法是不同的。比如:校对读稿,主要以字为本位;总编辑读稿则主要以全书为本位。至于编辑,由于必须直接参与书稿处理的全过程,所以,采用的应是一种全方位的阅读法,即编辑在编书的全过程中,阅读书稿应有多种本位,并在不同阶段有意识地变换本位。例  相似文献   

2.
试论校对的阅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奇 《中国编辑》2005,(4):53-56
校对阅读的特殊性 校对的阅读,不同于通常成人的阅读,有点儿像孩童的阅读,阅读的注意力在书面语言的细节,即字、词、符号、图表、公式等。当然,校对的阅读,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文字”,而是为了猎错,发现并改正书面语言中的错讹。这种阅读,既与孩童的阅读有着本质区别,又与成人浏览式、跳跃式的阅读不同,所以说校对阅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是校读。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9,(3)
校对,是一项以核对校稿与原稿一致与否为中心的工作,除此之外,还要检查剔除原稿中的错误。在校对过程中,校对人员的基本行为是阅读文稿。所以,从本质意义上讲,校对是一种阅读。不过,校对过程中的阅读与一般阅读不同,它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和特殊方式的阅读,学术界...  相似文献   

4.
有的人说校对的主要职责是发现校样与原稿的异同,由此断定“校对是字对字的简单劳动”。这是对校对劳动的误解。校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纵观中国出版史,校对工作从来就是编辑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槁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这就确定了校对工作的主要职责是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和发现原稿的错误与疏漏,即“校异同”以消灭排版差错,“校是非”以消灭原稿差错…  相似文献   

5.
校对是一种简单劳动吗? 我的看法是,校对并不是简单劳动,而是一门相当高深的学问,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校对,古称“校雠”,出自汉朝刘向的《别录》。据《文选》李善注,所谓校雠,就是一个人拿本子,另一个人读书,两人相对,就象怨家一样。按照这个解释,校雠就是互校各本的异同得失,也就是校勘,校订。另一种解释是所谓“校字如雠” (雠即仇):把错别字看做是仇人,“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非捉出来不可。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校对:根据原稿改正校样上的错漏字。  相似文献   

6.
去年12月由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批准发布的专业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已从今年元月起,开始试行。校对符号是编辑、排版、校对人员之间的共同语言。有了这种共同语言,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出版物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过去由于没有统一的校对符号,往往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甚至会造成差错。所以,制订《校对符号及其用法》这项基础性标准是非常必要的。为统一各单位原用的校对符号,必须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以取得制订该标准的充分依据。我们向全国各省市有关出版、印  相似文献   

7.
校对工作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有关的工具书,如《辞海》、《新华字典》等,对于不懂汉语拼音的人来说,使用这些工具书是离不开“部首”或“部首目录”的。而遵循和按照“部首”前后顺序,循序渐进练习不断提高辨别汉字的能力,对于提高校对业务水平是有益的。可以说“校对按照部首辨字法”是属于一种比较科学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的校对学家孙培镜先生在《校对概论》中说:“我国汉文字校对的发端,从正考父算起,距今约二千八百年了,在这漫长的世事沧桑中,我国历史典籍得以保存、流播,汉字得以统一、长生,中华文化得以庚续、弘扬,其间校雠之功不可没,历代校雠活动所积淀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在当今世界范围里,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校雠,即当今的校对。校对在《辞海》中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是指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员,这是校对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谈谈校对     
谈谈校对张鹏涛1校对的源起《辞海》对“校对”一词解释为:“①报刊、图书出版工作中的一个环节。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订正差错,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②指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员。”《世界大百科辞典》对于“校对”的解释为:“在字义上为比较订正之意。普通校对系主...  相似文献   

10.
症结不在“编校合一”万莲子【湘潭】时下因于友先同志一句“编辑代替不了校对”而兴起“编校合一”是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一种时弊的流行说法(见李频《校对是一种独特的阅读方式》《新闻出版报》1995.11.20)。我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的编辑,经过多年的编辑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1.
校对工作在保证辞书质量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辞海》的高质量与其多达12次的校对是分不开的。本文拟根据笔者多年从事辞书(尤其是大型辞书)校对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在辞书校对工作中充分发挥“校是非”的功能谈些肤浅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学者。从“校是非”来看,辞书校对工作与一般图书的校对既有共通性,又有特殊性。共通性主要体现在两者都要注意发现原稿和校样中的错字、别字、衍字、缺字,并注意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常识性、资料性错误等;特殊性则体现为辞书的校对还必须特别注意结构形式和编写方式方面可能存在的“硬伤”…  相似文献   

12.
吴丽 《报刊之友》2014,(2):135-136
对于刚加入出版行业的年轻生力军担任校对一职后,如何入手校对一期报纸?本文旨在告诉新入行的校对同行如何运用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以及如何综合运用这几种方法校对一期报纸。文中以《英语周报》2013~2014学年高一外研第6期报纸为例,对如何具体运用这四种方法进行校对进行了说明,以期对新入行的校对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校对是一种简单劳动吗?我的看法是,校对并不是简单劳动,而是一门相当高深的学问,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校对,古称“校雠”,出自汉朝刘向的《别录》。据《文选》李善注,所谓校雠,就是一个人拿本子,另一个人读书,两人相对,就象怨家一样。按照这个解释,校雠就是互校各本的异同得失,也就是校勘,校订。另一种解释是所谓“校字如雠”(雠即仇);把错别字看做是仇人,“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非捉出来不可。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校对:根据原  相似文献   

14.
我曾参观过一家大出版社举办的“书刊差错质量展览”,涉及到编辑、装帧、设计、校对、印订等五个部门。使我感到吃惊的是,由于编辑和校对的失误而造成了数以万计的成品错。其中以汉字同形字出错的比例最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我在校读一部学术著作《孙中山的思想和道路》(全书20万字)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各次校样中的错别字进行调查研究,共计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非常重视书刊的校对工作,他花在这方面的精力,不亚于他在著述和编辑活动方面所付出的心血,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生命,碎割在给人改稿子,看校样,编书,校字。”(《鲁迅全集》第11卷) 当时,一些书店的校对人员在校对稿件时,常常“以意改令通顺,并不查对原稿”,以致使著译者“想了许多工夫,这才决定了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校”的解释为“订正”,“校对”则有三个义项,分别是1.核对是否符合标准;2.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3.做校对工作的人。古人有“校雠”一说。即“校勘”。“雠”就是“校对字”的意思。有意思的是,“雠”又同“仇”,颇有视出版物中的错误为仇敌之意,必要将其消灭。校对工作发展到现在,  相似文献   

17.
为校对立学     
《图书校对学》出版了,中国版协校对研究委员会主任周奇先生在《出版发行研究》上撰文说,《图书校对学》的出版,“实现了现代校对学‘零’的突破”。作为本书的主编,感到欣慰。回顾过去,在为校对立学方面我们作了些什么,学到了什么?瞻望未来,在校对学的研究上还要做些什么? 一、做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知觉特点对校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等特点。知觉特点对校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知觉的整体性使校对受常规的线性阅读方式的影响,知觉的选择性使校对容易按照自己的期望去选择背景、感知刺激,知觉的理解性使校对容易受知觉定式的影响。针对这几种表现,校对要提高字辨功夫,勤于学习,虚心求教,加强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1988年秋,由于教学需要,我开始对校对学理论进行探索。与此同时,我又以业余校对的方式.从事书刊校对的操作实践,并且开始撰写校对概论的教学讲义和校对论,尽可能做到教学、生产与科研三结合。1992年,在《中国出版》上发表了题为《我国汉字校对传统的初探》的论。从那时到今天,在九年的时间里,我陆续写了一些有关校对理论研究的章,大都发表在《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编辑学刊》、《编辑之友》和《出版科学》等刊物上。在这一过程中,我从我国历代校雠学家和当代专职校对人员的有关论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终于看到现代校对学体系的轮廓,并对其中的若干板块有比较具体的认识。这些板块虽然大小不同、层次不同,并且有所交叉,但都是现代校对学体系所应包括进去的。  相似文献   

20.
校对永远是配角,无论是对杂志还是报纸。 甘心于校对,以校对为终生职业且把它做得有声有色的人不多,《襄樊晚报》社有一位,叫潘正贤。 潘老师62岁,做校对已有40年,如今退休了被反聘在晚报,仍做校对。去年12月24日,在第二届全国晚报编校质量抽查评比中,《襄樊晚报》荣获第11名,得分96.25分,比第一名只差2.4分,报社同仁都说:潘老师功劳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