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如何收集、整理、分析由实验或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并进行科学推断的原理和方法。下面对统计的初步知识作一简单介绍。一、统计工作的一般步骤1.确定统计对象,明确统计的目的和任务;2.选定调查方法,收集对象的有关资料和数据;3.对收集的资料和数据加以整理,可绘制统计图表;4.分析研究整理后的数据,揭示被研究对象的规律性,进行科学预测.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编小学数学第十册的教学内容包括: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比和比例,总复习三个部分。下面,就这些教学内容作一简要介绍。一、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本单元讲解数据整理,单、复式统计表和单、复式统计图,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整理和统计图表的意义,初步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和参加工农业生产打下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3.
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一、双基训练提要掌握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初步学会进行数据整理。能够绘制简单的单式、复式统计表和条形、折线、统计图。二、训练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搜集数据与整理数据的方法,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难点:1.统计表中各个项目的分类与表头的...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统计”是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初步掌握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答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增强对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1个单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到: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可代表2个单位。  相似文献   

6.
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分析、解释、表述等的活动.小学期间学习统计知识的目的在于感受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并且能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统计对于以后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是巨大的,数学课中的知识不只会应用在数学领域,物理、化学、社会学等都有可能依托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进行延伸.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 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1个单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到: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可代表2个单位。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增加了统计的有关内容,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人教版实验教材在一年级下册中引入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学生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第三册的“统计”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与第一阶段的内容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条形统计图的一个格子可以代表2个单位。因为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比较麻烦,所以有必要根据数据特点选择一格代表2个或者多个单位。这一变化不仅是表面上从1到2数量上的变动,它开始明确定义条形统计图中“格子”的本  相似文献   

9.
统计     
禄丰县城南小学宋云俊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感知统计的必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2.让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经历数据的收集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拓展地理统计图表是对地理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后绘制的图形或表格,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上的  相似文献   

11.
运用统计图表整理和描述数据是初中统计的重要内容.以甘肃省两所中学的七、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发现学生对统计图表的理解位于中等水平,不同学业等级和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相近概念含义混淆、核心知识理解不透和迁移运用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开展目标导学,注重对比分析,增润教学情境和突出应用意识来提升学生的统计图表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统计》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从中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并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陆丽萍 《河北教育》2004,(10):21-23
在信息社会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已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将统计与概率初步知识纳入到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在国际上早已达成了共识。而在我国以往的数学课程中教学统计与概率的落脚点放在关注学生机械制作统计图表的技能训练、单纯记忆过多的术语和套用公式进行计算上,使得学生很难体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观察、分析、实践、合作等能力及探索的精神,初步形成统计的意识. 4.通过调查、探究和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品尝到成功,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统计图表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科学研究和展览中经常用到。从小学低年级起,各册教材都渗透了一些有关统计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一些统计图表,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本单元是统计学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孕育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函数思想,为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和制作统计图表打下基础。本单元  相似文献   

16.
1 教材分析统计是一个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完整过程.北师大课标教材对该领域内容的设置就较好地遵循了这条主线.七年级的教材初步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画统计图表)等方面的内容.数据的分析是统计活动的核心,教材采用循序渐进、循环上升的方式进行处理,本章介绍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三个特征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下学期学习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等分析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这样安排既符合统计的特点,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将会经历加权平均数、中位数、  相似文献   

17.
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原统编教材采用的是集中编排.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则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一是充实了数据整理的内容,把平均数列人统计初步知识内;二是把统计初步知识的内容分散安排在中、高年级的三个学年中进行教学.这样既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又加强了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理解、掌握,提高了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简单的统计(一)”是学生在第八册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求平均数两部分.  相似文献   

18.
教材依据: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 设计思想: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等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的教学,而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学习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在教学中,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故事引入,探索实践、优化方法,巩固深化、形成技能、分析结果、体验决策,全课总结"等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能准确地阅读统计图表,获取有效信息,学会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形成统计概念,利用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决策生产和生活,因此以统计图表为载体的信息应用题已越来越受到中考命  相似文献   

20.
《统计》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简单的统计图表回答一些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过程,了解简单的分类: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收集整理数据是这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