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活动是从1994年10月开始的。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表彰先进,加强新闻队伍建设,促进新闻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百佳”将每两年评选一次。据统计,本届获得“百佳”荣誉的人员中,中央新闻单位占百分之三十,地方新闻单位占百分之七十;报纸、通讯社占百分之六十六,广播、电视占百分之三十四;40岁以下的中青年占百分之三十三;有高级、副高级新闻职称的占百分之五十七。少数民族、女性、基层新闻单位等都有一定的名额。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克·梅厄说:全世界大约十亿人既不能读,也不能写。他说:全世界有一亿孩子不能上小学。有上千万学生中途退学。成年男子中文盲占百分之十九点四,成年妇女中占百分之三十点六,文盲集中于发展  相似文献   

3.
辛勤耕耘开拓进取─—记广东公共图书馆界的女能人陈瑞春(广东省文化厅)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女多男少,女性起码占总人数的六成以上,构成了图书馆界的“半边天”。在广东公共图书馆的“半边天”中,可谓群星闪烁,女能人辈出;她们用汗水和智慧在辛勤耕耘,开拓进取...  相似文献   

4.
传媒监洲网络是世界性的、由新闻从业人员中的自愿者组成的对传媒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加以研究的群众性组织。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中有一条战略目标,即倡导传媒中公正的、没有成见的女性形象。为时中国传媒中女性形象加以观察、研究、引导,1996年3月,首都女记者协会成立了妇女传媒监测网络,网络成立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中国妇女报》妇女论坛”专版上以“通过监测提高传媒性别意识”为主题,发表一整版文章,让社会了解和参与我们的工作。还通过该报的“女性与社会”专版的有关栏目,对大众传播媒  相似文献   

5.
行业动态     
妇女媒介监测网络在行动中国的妇女媒介监测网成立于1996年3月8日,旨在监测我国各种传播媒介对妇女形象的宣传报道。首都女新闻工作者认为:“1995年世妇会前,我国政府发表了本世纪最后5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在关于‘改善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方面,《纲要》首先要求宣传妇女与男子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权利和地位,宣传富有‘四自’精神的女性,改变社会对女性歧视和偏见。”而“男女平等这个基本国策的有效实现,有赖于传媒的正确宣传。”“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广告中,妇女对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得到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6.
在富庶的浙江宁绍平原上,有这 样3个县市:它们的综台经济实力已连续多年居浙江80多个县市区的前3名,并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尽管这里工商业发达,但农业生产不仅没有因为二、三产业的崛起而衰败,反而持续发展。今天,这3个县市均已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产粮大县”,每年完成国家的粮食定购量占全省的百分之二十八以上,因而被誉为浙江“三小虎”。  相似文献   

7.
沈莹 《记者摇篮》2004,(10):34-34
作为一张主要给全国女性阅读的新闻纸——《中国妇女报》,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吸引了太多的关注、承载了太多的希望……她恪尽职守地记录下女性尤其是中国女性生存、发展、平等的现状和未来以及女性与人类,女性与社会、女性与自然等等内容。“妇女报”中的“女”字就是该报纸的本色所在,保持了本色就有了自己的特色,也即个性。  相似文献   

8.
梁微 《新闻窗》2006,(5):72-73
《中国女报》于1907年1月14曰在上海创刊。百年沧海桑田,中国女性的地位已然从当初的“呼唤觉醒”转变为“世纪关爱”。回望过去,《中国女报》虽不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女性报纸,但她却代表了那个时代妇女觉醒初期第一批女性报纸的办报特色,是诸多女性觉醒呼唤者的精神结晶,也是妇女为自己争取权利的舆论平台,更是19世纪末各类国人办报思想中女性主义部分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佟吉清 《新闻传播》2009,(10):100-100
特色,造就影响力。胡锦涛同志在致中国妇女报创刊10周年的贺信中,鼓励这份全国唯一的女性大报.“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事实上,从1984年10月创刊那天起,妇女报便以“向社会宣传妇女,向妇女宣传社会”为宗旨,始终从女性视角出发,以传媒人应有的责任和风骨.不失时机地打造具有女性视角的新闻评论,向社会宣传妇女与男性拥有同等的人格与尊严,同等的权利与地位。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1980,(3)
去年日本共出版了四万多种、十二亿三千多万册书。按人口平均,全国每人可分十几册。不但书店,甚至百货店、食品、果品店等,都兼营售书业务,读书之风颇盛。抽样调查表明,一年里读过书的人占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十五至十九岁者居多,占百分之八十八。但是,也还是有人不读书。据调查,全国每五人中有两人一年里未读一本书,有百分之四十五的人“一本书沒买过”。经抽样调查,不读书的原因以“没有时间”者居多,占百分之三十。认为读书“无此必要”和“不爱看书”的  相似文献   

11.
罗红 《新闻记者》2007,(12):58-59
所谓女性传媒,就是以报道女性、反映女性生存状态为主要内容的传媒。综观中国妇女媒体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它兴起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妇女走出家门,为自身的自由、权利斗争,号召妇女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为国家民族的和平与解放出力。被誉为“中国沉沉女界报晓的第一声”的向警予(曾任1923年创刊的《妇女周报》主编)将妇女问题与政治联系起来,提出妇女解放同整个人类解放不可分开的著名沦断。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妇女编辑出版领域空前繁荣,对女性学与编辑学的研究已经成为编辑出版中的热领域。这将对社会生活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尤其对妇女发展和塑造社会性别环境作用更为直接。但在编辑学研究著作中,从性别视角探讨编辑活动的研究却难以见到,编辑学研究领域存在着性别意识缺失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编辑学领域的性别研究问题进行探讨。一、编辑学研究领域的性别意识缺失与女性学1.编辑学研究领域的性别意识缺失为了了解编辑学女性/性别研究状况,笔者进行论著和论文收集。在国家图书馆网,用“编辑”对“学位论文”和“中文普通图书库”的“所有字段”分别检索,然后用“女性”、“妇女”分别进行二次检索,在1994年-2003年的38篇博士论文中没有发现,在图书中没有与“性别”、“女性”有关的,与“妇女”有关的13本图书鲜有论著。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用“编辑”检索1994-2000年的“关键词/篇名/摘要”为16602篇,再用“性别”、“女性”、“妇女”分别检索,得到15篇、22篇、6篇;其中不仅多有重复,有些内容不属于女性研究的范畴。用“传媒”对该网络数据检索,得到1508篇,对“篇名”的二次检索中“性别”有20篇,“妇女”有29篇,重复大多...  相似文献   

13.
从飞机上俯瞰,菲律宾的七千多个岛屿,就象一颗颗晶莹的珍珠,撒落在碧波万顷的太平洋上,真是美不胜收。今年六月,我随中国广播电视代表团访问菲律宾。我们参观了一些广播电台,对那里的广播业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菲律宾的地理特征,使得广播成为这个国家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根据菲律宾广告顾问公司(PAC)最近的统计表明,在大马尼拉市拥有电视机的居民占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七,其他地区占百分之二十六,报纸的订户数在大马尼拉市是百分之七十五,其他地区占百分之四十二。广播则占明显的优势,全国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口拥有收音机。马科斯总统在会见我们时说:“根据最近一次调查,有百分之八十的菲律宾人是从广播里得到消息来源的。”菲律宾的农民在耕地时,习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当今新闻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如果我们冷静地回顾一下,那答案竟然颇具戏剧性,其中之一便是:女性问题。开年之初,《中国妇女》杂志率先推出“1988——女人的出路”的讨论,引起社会的关注。其实已不止是关注,用其编者的话说,改革的大潮冲击着妇女;受冲击的妇女,在改革的大潮中寻找着自己  相似文献   

15.
文摘林     
0214美国的妇女档案馆/潘世萍编译//山东档案1993年2期美国亚瑟和伊丽莎白·舒尔辛格图书馆1943年因其女校友莫德·伍德·帕克捐赠“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中形成的手稿及出版物而得名“妇女档案馆”。经过多年的努力,档案馆成为各界妇女档案材料的收藏地。其馆藏范围:妇女权、选举权、男女平等和当代妇女运动的资料;妇女在从事政府的政治的和法律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新闻     
全国77位新闻发言人在京培训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近日,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的77名新闻办主任、(准)新闻发言人聚集北京,接受由国务院新闻办为期一周的业务培训,以不断提高发言人的综合素质。 大陆新闻从业 人员中女记者占40%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去年11月17日,在福建晋江举行的海峡两岸女记者研讨会透露,大陆新闻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上升到40%,但在传媒决策层中女性仅占4.7%。  相似文献   

17.
贺军 《山西档案》2005,(5):44-47
当西方一些学梦想着创造一种女性字的时候,在湖南省江永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这里的妇女很早就已把女性字应用于日常的生活和实践中,这种字被称为“女书”。江永妇女把女性字记在纸张上、绣在手巾上或印在纸扇上,通过传唱等方式来分享感情、闲聊家常和交流生活经验。当地妇女在男权思想主宰的世界里通过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创立了她们自己隐秘的语言空间。江永女书不仅是人类惟一的性别字,还是一种流传至今的世界性古老字,可堪称世界化瑰宝。2002年,江永女书荣登首批《中国档案献遗产名录》,这标志着日渐凋谢的女书,被列入全国重点档案抢救之列。女书形成的奇妙性和女书化的特殊性,犹如一股不可抗拒的魔力,吸引了许多中外学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女书研究已形成一股热潮,其中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民族学、女性学等领域的一些专家学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不俗成绩。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六年,是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从数量和规模上看,还是从质量和内容上看,新闻事业均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请看下面一组数字: 据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底统计,全国各类报纸已发展到一千五百六十九种(加上实际存在的各种小报已达二千五百余种),比一九七六年底的二百三十六种增加了百分之五百六十五,比“文革”前的一九六六年的四百一十三种,也增加了百分之二百八十;全国的广播电台已发展到一百六十一座,比一九七六年的八十九座增加百分之八十一,比一九六六年的八十七座增加百分之八十五;全国的电视台已发展到一百零四座,比一九七六年的三十二座增加了百分之二百二十五,比一九六六年的十二座增加了百分之七百六十七。(注) 十年来新闻工作在改革中取得了长足的进  相似文献   

19.
对女性休闲的关注与女性的社会地位上升有很大的关系,这是由妇女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引起的.据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女性有4.8亿之多,占全国人口的48.7%,其中有较大影响的是中青年妇女,即20~50岁这一年龄段的女性,约占人口总数的21%.①  相似文献   

20.
杨化玲 《大观周刊》2012,(21):285-285
毛主席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社会主义的中国女性在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女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女性的代表,它们的身心素质和理想打算,关系着我国社会稳定发展,尤其对家庭的和谐和下一代的培育有着至关重要作用。21世纪,我国许多价值观发生改变,女大学生的情感、心理的特殊性使得她们是一个广受社会关注的群体。笔者作为一名大学恩政教育工作者,将从大学生情感教育基础发出,提出一些实际有效地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