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接受美学对英语专业精读教学创新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受美学首次发现并肯定读者的阅读主体地位,强调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读者与作者一起创造的,提出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不确定性”和“空缺”的观点,总结出读者的“期待视野”与作品之间具有一定审美距离的规律。这些理论对英语专业精读教学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确立学生在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科学设计英语专业精读教学,并不断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强化主体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现代接受美学“走向读者”“空白论”等重要的理论支点,为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实践现代教育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方法论启示。基于此,我们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和理论思考。“走向学生”,确立主体意识接受美学与其他各美学流派相比最显著的特征是把读者提升到突出重要的地位,确立了读者主体性原则。接受美学的奠基者前西德的姚斯认为:“在这个作者、作品和大众的三角形之中,大众并不是被动的部分,并不仅仅作为一种反应,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不仅是由作者自己创作,而且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和完成的。不同的读者在不同的阅读环境和不同的阅读时间都会为作品付予了不同的含义,使文学作品不断的丰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能恰当地借鉴和引用接受美学理论,可以增强学生的学生兴趣,提高欣赏能力和写作水平,从而为语文素质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视点中的探究性阅读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接受美学与探究性阅读教学 20世纪60年代,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联邦德国“康斯坦学派”提出了“接受美学”理论,并使这一新的理论成为当今世界颇有影响的一种美学理论。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沟通了文学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观念,也因此引起了我国语文界的关注。从我国目前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来看,绝大部分的选文是文学作品,尤其是高中的语文教材,文学作品占了60%以上,即使教材中的记叙文也与文学体裁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这么说,中小学生的阅读实际上大部分时间是在阅读文学性的作品。所以,用接受美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还是顺理成章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以读者的阅读活动为研究重点的接受美学理论,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发轫以来,已经对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而广阔的影响。正是接受美学的创立,才导致了文学研究重心的转移,即由过去以文本为中心转移到以读者为中心,从而使文学研究的趋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由作家独创的,而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和完成的。读者不仅仅是鉴赏家、批评家,而且也是“作家”,鉴赏和批评过程本身就包含了对“文本”的再认识和再创造。所以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接受美学称自己的文学研究理论为接受研究、接受理论或接受美学。接受美学由于其研究重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接受理论”又称“接受影响美学”。“接受美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西方文学研究中一种新的方法论,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教授汉斯·罗伯特·尧斯首倡。它是在作家、作品、读者三者的关系中去研究文学的一种学说。其理论核心是从接受者(即读者、欣赏者)的角度去研究、探求一部作品的意义结构。语文教学也可以运用“接受理论”。如果把教师精心设计的每一堂课当作一件文学作品的话,在教师的施教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是本世纪60年代中期在西德兴起的一种关于文学阅读的美学理论。这个理论批评了以往的文学理论把文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文学作品本身的“本体论”观点,明确提出了文学史不仅是作家创作的历史,更是读者阅读和反映的历史。他们认为读者与作者一样肩...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是H·R·姚斯,其核心是读者中心论。姚斯在其接受美学的经典著作《走向接受美学》中说:“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野。”接受美学强调文学作品意义的实现是通过阅读对之具体化,它强调读者的能力作用,强调读者阅读的创造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到“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少求  刘艳军 《教育艺术》2006,(2):13-15,12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研究、接受理论,是由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康士坦茨大学教授姚斯和伊瑟尔等美学理论家创立的一个美学派别。20世纪80年代传到我国,对我国美学理论及美学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作为文学理论的一个流派,它着意于文学的接受研究、读者研究,将文学研究的重点由文学作品本身转移到读者的接受上。是以读者接受为依据的独立的理论体系。将接受美学的理论观点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就意味着一种思路的转换,即从“灌输论”转向“接受论”。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有太多的问题,语文教育这个话题极为沉重,语文教育不能自我封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艺学、语言学、文章学有益于教师理解文本的内涵,而教育学和心理学则帮助教师更好地处理文本,对其剪辑加工。本文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接受美学”的角度,谈谈其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并探讨实践中容易产生的误区。一、接受美学的理论要点1、文学本体论。文学以何种方式存在?文学是文学作品、读者、作者三个环节交互作用的一种活动,一个动态的流程。文学就存在这个流程中。就文学存在方式而言,惟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活动,并…  相似文献   

11.
接受美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研究、接受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前联邦德国康斯坦茨学派。作为文学理论的一个流派,它着意于文学的接受研究、读者研究,将文学研究的重点由文学作品本身转移到读者的接受上,是以读者的接受实践为依据的独立的理论体系。接受美学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核心概念“未定性”、“具体化”和“期待视野”等均从现象学或解释学中直接移植过来。笔者认为,借鉴接受理论,回到接受美学的这些基本概念上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问题是很具启发性的。一、“未定性”:接受的一个重要前提接受美学认…  相似文献   

12.
在接受美学原理指导下,不同读者阅读同样的文学作品时,会对文学作品产生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理解。围绕这一现象,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形成原因的初步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把接受美学相关理论引入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时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最终怎样实现学生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为了读者的阅读,它充分肯定了读者的中心地位,强调了读者在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接受美学的含义,分析了接受美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以及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接受美学是源于西方的文学理论,它强调重视读者的阅读主体地位,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是体现于作者的文学创作,还需通过读者将其升华和再创造以其更加丰满。接受美学还提出文学作品"空白点""未定性"以及读者的期待视野等观点,为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改革开启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一、“接受”的内涵 西方学术界对“接受”问题的关注始于古希腊的“解释学”和由此发展起来的接受美学。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研究、接受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前联邦德国康斯坦茨学派。作为文学理论的一个流派,它着意于文学的接受研究、读者研究,将文学研究的重点由文学作品本身转移到读者的接受上,是以读者的接受实践为依据的独立的理论体系。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率先对教育接受活动、尤其是以大众传播方式进行的教育中的接受活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重视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以自己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期待视野为基础,对文本进行富有个性化色彩的解读与填空、交流与对话。这是一个文学作品由“第一文本转化为第二文本”并由现实的读者实现文学接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接受美学理论对语文新课程的影响接受美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由联邦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教授尧斯和伊瑟等五位文学理论家创立,其基本观点是:1、文本的价值和意义是由读者在接受中创造并实现的。文学活动是一种审美接受与生产的过程,文本的产生并不是文学活动的终点,它的潜能与价值只有在读者的接受活动中才逐步得以实现。所以尧斯说:“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同时,由于接受者有时代、国籍与自身因素的差别,因此,任何文本的意义和价值都只能是暂时的、开放的和相对的。2、读者在阅读文本前已经…  相似文献   

18.
“接受理论”又称“接受影响美学。”“接受美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西方文学研究中一种新的方法论,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教授汉斯·罗伯特·尧斯首倡。它是在作家、作品、读者三者的关系中去研究文学的一种学说。其理论核心是从接受者(即读者、欣赏者)的角度去研究、探求一部作品的意义结构。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我觉得对语文教学活动的研究也可以运用“接受理论”。如果把教师精心设计的每一堂课当作一件文学作品的话,在教师的施教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不亦应该是接受者(即学生)么?我们不妨用一个图来表示“接受理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自从于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兴起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作为接受美学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德国著名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强调阅读过程中读者的中心地位以及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交流。论文旨在概述伊瑟尔接受美学观中的隐含读者观点和文本召唤结构中的文本空白论。文本空白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是普遍的,是文学作品取得读者认可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H.R.姚斯在其接受美学的经典著作《走向接受美学》一文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野”。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看,文学接受是发生在文本和读者问的对话,文学朗读就是读者的审美期待视野对文本的响应和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