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普遍重视子女的发展与教育 ,在开展游戏方面有以下利弊 :首先 ,父母愿意抽时间陪子女玩 ,但不会玩。面对自己年幼的孩子 ,当今的父母大都不吝于抽出一定的时间陪他玩 ,但由于对孩子的心理需要了解不多 ,不知道孩子在玩耍时的某些特殊的要求 ,不懂得孩子游戏的特点 ,只好凭自己的意愿来教或引导孩子游戏。刚开始孩子也许还喜欢 ,时间一长就不愿意跟父母玩了 ,令不少父母有“费力不讨好”的感觉。其次 ,父母愿意投资给子女买玩具 ,但不会买。据调查表明 ,家长在子女身上的投资主要在上兴趣班、买图书和玩具上。在商店的玩具…  相似文献   

2.
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交往及情感联系的重要方式,是父母在自然的情景下,与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在和孩子游戏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想法去影响孩子的游戏。开展好亲子游戏,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一、亲子游戏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对某些学习活动缺乏兴趣时,父母可利用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身边的每件事加以启发诱导,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例如,要让孩子了解我国的主要城市,父母在带孩子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时,每天结合气象员报告的城市名称,给孩子介…  相似文献   

3.
湖北武汉市的一个家长来信问:我孩子今年12岁,上六年级,成绩不理想,且做事畏畏缩缩。我们做父母的真是恨铁不成钢,忍不住每天都要说说他。可不知怎么搞的,我们越说,孩子成绩反而每况愈下,而且人显得越来越孤僻、自卑,整天不言不语,我们应该怎么办呢?A如果父母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出发,经常说孩子“笨”、“动作慢、反应慢”,这会人为地加重孩子的自卑感。对于孤僻、自卑的孩子,父母要多些鼓励,少些指责。1.不要过于严厉,不要过多否定。如孩子长期处于缺少接纳和肯定的环境中,他就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2.不要过高期望与过高要求。自…  相似文献   

4.
古时候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很大。那么,孩子应有什么样的好环境呢? 1.游戏的环境孩子好玩好动好模仿,游戏能满足这种心理。家长应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给以各种游戏的工具。通过游戏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如判断力、知觉力、观察力、创造力等。联系当前家庭教育实际,父母在提供儿童各种游戏工具上做得较好,但忘记自己的年龄来和儿童一起游戏这点多数父母做得不够。  相似文献   

5.
孩子要靠父母养育成长,但是,父母不一定真正、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误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特长,其实,很多孩子不是没有特长,而是很多父母不了解什么是孩子的特长,更不能很好地发展孩子的特长。每个孩子的特长,就是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即个体的优势。它表现在孩子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身心发展等方面。如有的孩子善于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有的孩子办事公道,实事求是;有的孩子善于交际,对群体的适应能力很强;有的孩子对体  相似文献   

6.
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指为满足托班孩子的需要(建立新依恋、进行独立活动、自主探究与游戏、自我心理调节等),精心构建的心理氛围。它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平等、和谐、宽松的生活与学习氛围,教师和蔼的教态以及对儿童足够的关爱和尊重等。 幼小儿童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进入到幼儿园的托班时,会被种种的不适应包围着。焦虑、恐惧、失落与无助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营造精神环境上应突出体现亲、宽、乐、信、安。 亲——对待托班儿童应亲情色彩浓重,教师要像妈妈那样去爱、去接近与接受每一个孩子,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及更多的身体接触(抚摸、搂抱、拉手等),满足所有孩子爱与被爱的情感需要。  相似文献   

7.
开学时,我们班来了一位父母离异的孩子,她叫玲玲。听她原来班的老师介绍说,玲玲每天来园时都要哭闹,下午家长来迟一点也会哭个不停,活动中没有积极性,也不和同伴共同游戏。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们事先做了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我们班的老师统一思想,不向孩子打听父母情况,不谈论父母的是非。大家要真诚地关心玲玲,使她在老师们的身边感到安全和温暖。但同时,我们不能溺爱她、怜悯她,要让她和同伴们融为一  相似文献   

8.
正孩子天生都爱学习,当我们能在生活中帮孩子建立起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之后,下一步要考虑的是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更加可观的学习结果。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从自控力、时间管理能力、思考力等这几个和学习有关的关键词上给父母一些建议。面对这个时代的在线教育,父母又该怎么做呢?孩子自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他未来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一定要在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在游戏和生活中完成。  相似文献   

9.
现在,早期教育已深入人心。年轻的父母一见面就谈论着如何教育孩子。那么,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呢?一、要当孩子的玩伴。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要把玩具当教材,要引导孩子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聪明才智。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游戏是发展各种才能的重要的智力活动,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范围的有力手段。”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也指出:“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很大作用,它可以锻炼幼儿身体,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行为,发展幼儿智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如唱歌…  相似文献   

10.
玩具是游戏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它是激起游戏的发生和维系游戏持续进行的兴奋剂,它的教育效果是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比拟的。然而,玩具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而且,同一种玩具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所起到的教育效果也不一样,所以,在为孩子选择玩具时,要全面考虑玩具的功能,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安全、卫生的原则在为孩子选择玩具时,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种安全因素:1.物理损伤:选择玩具时,应先摸一模玩具有无锋利的边角、有无坚硬的刺状物、玩具是否由玻璃等易碎裂的材料制成,这些都可能对幼儿身体造成扎、刺、划…  相似文献   

11.
感觉统合是人体器官各部分的感觉信息,经大脑功能的活动,有效进行组合,以供人们学习与运动的完成。当这一系统不能正常运转时,就被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如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安静下来、在上课不专心等等。据统计,大多数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因此,父母要注意给孩子及早治疗。不过,治疗的方法也很简单,父母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亲子游戏让孩子能自我组合好。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孩子长大都少不了游戏。在澳大利亚,现在的孩子经常玩电子游戏机,而不像他们的父母、祖父母小时候那样做猜谜游戏,但有些游戏的形式却经久不变。如捉迷藏、滑滑梯、翻单杠等。 澳大利亚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全国  相似文献   

13.
一分钟接触。父母要注意摸摸孩子的头部、肩膀,握握孩子的手,通过接触来传递父母与子女的亲情、爱和力量。与儿女发生肢体的接触要注意心情、场合、文明等。一分钟倾听。父母不要总是让孩子听自己说,父母可转换一个角度,倾听孩子的呼声。在倾听孩子的讲话时,一定要集中精力、精神振作、态度和谐、热心倾听孩子的讲话。一分钟游戏。中学生毕竟还没有长大,毕竟还是一个孩子,还没有成人,通过游戏增进与孩子的情感,提高孩子的生活兴趣,调整孩子的精神状态。所进行的游戏,必须是健康、积极、有趣味的,引领孩子过充实、向上、  相似文献   

14.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薄情就会产生冷漠,冷漠会产生自私自利,而自私自利则是残酷无情之源。”要想铲除孩子这“残酷无情之源”,家长须从孩子幼年时即给予他们建设性的关怀,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情感环境。 做孩子的玩伴 父母每天应至少抽出20分钟时间和孩子共同游戏、玩耍。游戏、玩耍中,父母应真诚、准确、具体地表扬孩子好的行为,如  相似文献   

15.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客人面前懂礼貌,守规矩,并能得到客人的称赞。但往往很多事情常常把父母弄得很尴尬:如在饭桌上,孩子突然伸手端过对面的那盘红烧肉,旁若无人地大吃起来;当父母与客人谈话时,孩子不断地插嘴,一会儿要这一会儿要那;当与客人道别时,孩子却怎么也不走,甚至大哭大闹……这些有失体面的举止,均是孩子不礼貌的表现,往往使父母十分恼火,冲动时还会打骂孩子。  相似文献   

16.
拿起《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这本书,细细品读书名,我们从字面意思上不难理解,父母要想让孩子改变,首先要改变自己.当孩子发生某些状况时,我们作为父母有时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总是大声呵斥、指责、埋怨孩子.由此可见,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家庭教育中两个重要的角色,爸爸妈妈的语言行为更重要.  相似文献   

17.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起着很长的作用。家长与幼儿同游戏,还有其特殊的意义。与孩子一起游戏,是父母观察、了解孩子的最好时机。当孩子全身心处于游戏活动中时,他们的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等等,往往会毫无保留地反映出来,如有的孩子缺乏毅力,有的孩子较任性等,从而使家长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毕业,孩子要上小学了,父母又将面临一个新问题-- 幼儿园、小学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也称衔接时期,这个时期,幼、小两个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比如大班幼儿渐渐增加对规则游戏的兴趣,反映出他们规则意识的加强,但仍然热衷于游戏;小学一年级学生能接受许多规则约束,但仍然保留对游戏的兴趣。幼、小衔接时期的特点是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此时得到正确的引导,新(小学)阶段的特点就易形成。因此,父母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能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为孩子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三、孩子爱玩危险的游戏小T是个6岁的男孩,因他家附近没有操场,也没有其他玩的场所,所以他就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到路上扔球玩。那条路上车辆不多,但有时也有出租车通过。父母担心路上危险,所以不让他到那儿玩。妈妈经常喝斥小T:“不要在路上玩!”挨批后,小T老老实实地回家了。但当妈妈不在或看不到他时,小T又在路上玩。危险的玩耍,如在公路、铁路线上玩耍或玩刀、玩火等,一定要严加管教。当孩子屡教不改时,家长有必要打打孩子的屁股或手心。一旦事故发生后,大人往往会后悔自己没有批评得更严厉一些。  相似文献   

20.
孩子1岁左右开始学步,从父母牵拉到独立行走,步态自然多是摇摇晃晃,两条腿呈八字形分开,形同醉汉;两三岁后的孩子走路较自如,但动作不协调,速度不均匀,呈头重脚轻的样子;三四岁后的孩子已掌握行走的动作要领,虽步伐尚不均匀,但动作协调,步子也稳健多了。此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行走时的步态,以便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一般来说,3岁后的孩子出现以下步态,应视为异常。鸭步。孩子行走时两脚距离很宽,身子左右摇晃,肚子前腆,上楼梯要一只脚先上去,另一只脚再往上提,颇为费力,走路的姿势像只鸭子,应怀疑为进行性肌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