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会"是记者综合新闻素质的考验场,记者想考出"高分"挖掘出好新闻,既需要沉着耐心地倾听和观察,又需要对新闻事件进行思考、调查、验证,使新闻有深度有温度.本文结合实例阐述了如何挖掘"两会"好新闻.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记者的出镜采访越来越多.新闻报道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采访质量的高低.其中,记者是采访过程的核心要素.当前,日益复杂的新闻现场对记者出镜采访的临场反应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新媒体时代下,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很容易成为网络关注热点,随时有成为"网红"的可能.记者想要获得好的新闻素材,让采访走心,就必须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切不可有"娇骄"二气,与群众疏远,产生心理隔阂.本文针对厦门女记者打伞戴墨镜采访这一典型事件进行分析,试图给出镜采访的记者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如何让"非合作型"采访对象开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青年记者》2006,(14):41-42
近年来,新闻采访遭到拒绝的事件屡屡发生,记者被打被骂的暴力纠纷也时常见诸报端。当然,在记者被拒事件中,新闻记者采访遭拒更多的是以非暴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说,这种新闻采访遭受软拒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更为普遍,对新闻活动的影响更大。“非合作型”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新闻采访学把采访对象分为“合作型”和“非合作型”两种类型,“非合作型”的采访对象,即在特定的情境下,对记者采访明确持不欢迎、不合作态度的人。面对记者的采访,为什么有的采访对象积极协作,有的采访对象则消极对抗呢?采访对象这些形形色色的心理有无规律可寻,受…  相似文献   

4.
正当一则新闻事件发生时,往往会有多路记者从四面八方赶往事发地进行采访,如何写稿,从什么角度写稿,取决于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和把握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采访经历,谈谈社会新闻角度的把握。报道事件要以人为本当一则新闻事件摆在眼前,新闻主题的社会意义往往是报道角度把握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参与新闻事件的"人",还是受新闻事件影响的"人"及受众,都是记者在把握新闻事件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把握积极的、人性化的报道角度,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展现新闻事件实现新闻报道的价值,是广播电视记者的天职,而社会生活复杂多变,采访对象的特点千差万别,需要记者以职业之情引导人性之情,从而挖掘新闻事件的深层价值,进而传播社会正能量。本文分析了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对记者在采访中如何合理引导情、深入提炼理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北京市的新闻高级职称答辩会上,有位评委问一位答辩人:"你们记者现在还采访吗?"这位答辩人回来纳闷地对我说:"评委怎么会有这种感觉?" 其实也不奇怪,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部门和单位已经越来越熟悉一些媒体记者的习惯,新闻发布会上拿了通稿就撤,网上扒个信息编编就发,再不就是几家媒体关系不错的几个记者凑一起"攒个新闻"充独家,打电话采访,那都算采访啦……  相似文献   

7.
现代新闻学非常强调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记者在采访之前要明确报道思想,了解采访对象,收集新闻背景,拟定采访提纲等等。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记者分工越来越细,一般性新闻单位都将记者分行业分系统负责新闻报道,以便于熟悉、了解情况,这就为记者提前介入新闻事件创造了客观条件。 所谓提前介入新闻事件,就是在新闻事实发生之前记者就着手做预备性工作。这就要求记者具备预见性意识,这里所说的预见性意识并非空想,而是产生于对丰富材料和信息的占有、分析、综合和推理判断,这也是新闻敏感的具体体现。具体地说,记者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前介入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8.
正基层是新闻的源头,记者要想挖掘新鲜素材,就要深入基层,沉下去,沉到底,这样不仅能获取真正的新闻,往往还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要想获取"真金",需要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多途径介入,多形式深入,多层次挖掘,去发现生活中最新鲜、最感人、最生动、最有趣的新闻事件。要细致地搜集新闻素材,精心选择角度,独辟蹊径,力争做到采访面广、选择性强,搜集到人人心中都有、人人笔下皆无的新闻素材,这样才能使新闻报道鲜活有趣,生动感人,  相似文献   

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样的事件,不同的媒体发出不一样的新闻,新闻价值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的发现.如何提高新闻的发现能力?可以从新闻的五个要素着手突破.这五个要素分别是重要性、扩展性、连续性、贴近性和趣味性.-起新闻事件通过在这五个方面的深入考量挖掘,定能产生许多新的"不同"发现.  相似文献   

10.
人物报道是每个记者都要面对的。相对于日常新闻事件的采访而言,人物报道,是就某个新闻事件中新闻人物本身展开的专题报道。如何能采写出既精彩又感人的人物通讯来,有典型地选材、有挖掘性地采访、有深度地写作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1.
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寻找和挖掘新闻事实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的本源是事实,记者要把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原汁原味地传播给听众,要努力在第一时间报道鲜活新闻事件,要对客观事物进行跟踪式调研、剖析,抓住事物的本质,采写有深度、有力度的新闻报道,就必须到新闻现场去。那里是新闻的唯一源泉,是记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宝库。  相似文献   

12.
杨龙 《新闻实践》2008,(9):21-24
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于新闻的真实。特别是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任何关乎新闻真实的细节,都须有记者深入现场获取的第一手材料,还应在采访不同对象的过程中不断求证和互证。贵州日报记者杨龙应本刊之约,回顾贵州"瓮安事件"的采访亲历,使我们看到在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中,记者如何深入采访、去伪存真,使之真正把握突发性事件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隐性采访是新闻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不表明真实身份或身份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情况下,借助照相机、录相机、录音机等采访工具,秘密获取新闻素材的采访活动。对媒体和记者来说,隐性采访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与可读(看、听)性,获取了显性采访难以获得的信息和材料,新闻价值较高。时下,隐性采访作为挖掘深度新闻、寻找独家新闻的有效手法为越来越多的媒体运用。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媒介的生态环境在改变,记者的采访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记者一方面要履行好揭露社会丑恶一面的责任,又要遵守记者的职业道德。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往往会因挖掘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而采取一些非规范性采访手段,因此可能会引起冲突事件。本文对采访的非规范性和新闻采访冲突做了简要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规避方法。1新闻采访冲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王瑛 《新闻实践》2006,(7):53-54
注意时下的报纸和电视新闻,不少报道还是工作动态性新闻。这些新闻,报道程式化,语言抽象化,缺乏新闻性、可读性,让人看后转眼便忘,影响了传播效果。产生这些现象的症结之一,就在于报道忽视了受众能够认同的情节事实,使新闻报道成了纯而又纯的“非事件”。因此,在采访中,要注重挖掘那些隐藏在大量新闻事实之中的、鲜活的、有情节的事件,这就是记者的“事件意识”。通过对这些  相似文献   

16.
关于"常驻记者"的权威定义是,记者长期固定一地对当地新闻进行采访,形式可以是分社、支社、记者站、记者组,也可以是单个记者.特点是没有过细分工,采访本领要比较全面,能采访各行各业,能运用各种采访手段、独立活动能力强,灵通的消息源……等等.当然,对一名优秀的驻地记者也有较高的要求和新形势新情况提出的挑战.近期对四名违规驻站记者的处罚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17.
记者的基础工作之一就是采访.采访既是记者深入实际的过程,又是对被采访对象认识思考的过程.换句话说,记者进行新闻采访活动,既需要"身入",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更需要"心入",对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反复的、多角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跟会",即会议采访,是每个记者都要执行的例行任务.很多记者乐此不疲,原因是会议一般都有材料,甚至有统发新闻稿,记者不须动多大脑子,不愁完不成任务,而且有吃有喝可能还发纪念品,何乐而不为?也有相当一部分记者对"跟会"不胜其烦,认为那是奉命行事、命题作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采写,忙乎半天,留不下什么有价值的新闻作品.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有的记者参加一次会议,或者跟领导调研、或者参加某项检查回来,就写了事件本身,而且是千篇一律的标题,干巴巴的文字,信息含量和新闻价值有限,大量有血有肉的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东西被舍弃了.  相似文献   

19.
小分队采访不同于平常的采访报道,要求有深度、驾驭全局、服务于采访主题;其关键在于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同一题材不同角度切入的新闻视角。据了解,有过这种小分队采访经历的记者不在少数。在相关的新闻教科书上,小分队采访报道是指:若干新闻工作者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有组织地做同一题目的调研或采访活动。也被称作采访团。这种较富中国特色的采访报道形式在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调研、焦点事件、典型报道中被广泛应用。假如你被选派参加小分队采访,你要做哪些物质、心理以及业务上的准备?要想出色完成任务,写出有影响的报道,对记者个人素质提出哪些要求?  相似文献   

20.
经过十年的发展,民生新闻已是遍地开花,不过,要提升民生新闻的采访质量,记者必须要有自己做新闻的思想和准则,突破事件的简单表达,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新闻价值,以思想的深度吸引观众,这样才能打造民生栏目的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