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依托于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迅速发展,并凭借其高效畅通、快速便捷的优势迅速抢占了市场,成为了媒体行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并不断冲击着传统媒体行业。基于此,分析新媒体的特征和目前的发展现状,同时对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新媒体是一种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而建立起来的现代技术。信息技术本身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新媒体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具有着复杂化与多样化的特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的转型已经成为必然。如何在传统媒体的转型阶段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也是当前社会各界研究的一个重点话题。下文将探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对策,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探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入推进,媒介融合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以今年"两会"新闻报道为依托,重点展示和分析了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并不断壮大的新媒体,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新媒体作用和价值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培军 《新闻界》2012,(11):76-80
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新媒体的诞生,新媒体的发展催逼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从而使媒体行业进入了媒介融合时代。本文深入研究了新闻行业对新闻人才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据此构建了相应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并剖析了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理论与技能、深度与广度、传统与变革、课上与课下四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快速革新,数字化媒体成为现阶段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媒体不断前行的路上,要结合传统媒体的优势作用并依托现代化的媒体信息技术,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有效解决媒体技术和媒体产业发展之间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必要性,针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我国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新媒体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有效信息的快速传播。本文对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征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促进传统新闻传播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新媒体快速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中,传统媒体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播音主持人产生的影响巨大。在传统媒体中,播音主持人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但是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所具有的优势渐消。在新媒体时代中,播音主持人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并且要改变自身,不断适应新媒体大环境。鉴于此,结合新媒体的发展,本文提出了播音主持的创新发展战略,以期在新媒体时代中,播音主持人可以融入时代内涵,并且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促使播音主持行业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新闻传播对新媒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并且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时尚化、便捷化的媒体。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人员的素质及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新闻的质量。如何对新闻编辑人员进行角色定位,有效发挥新闻编辑人员的作用,成为当前工作中需要研究的一项重点。本文从新媒体时代新闻的特点、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发展方向和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人员的角色定位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现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新闻传媒领域,催生了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报纸新闻媒体带来了极大冲击和影响。本文简单分析了报纸新闻策划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常见问题,并对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策划优化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覆盖,传统的信息传播途径发生了改变,实现了快速的信息传递过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信息技术在新媒体中的广泛应用也给电视新闻的采访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新闻采访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新闻获取的需求,所以,电视记者的新闻采访工作应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应不断提高采访工作的真实性与高效性,实现快速、准确的新闻采访,从而促进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发展也迈上了新台阶,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新闻媒介的变革。信息科技革命、信息全球化是大数据时代到来的前提,而新闻媒介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进入了快速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新闻媒介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挑战,新时期新闻媒介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和探索方向。本文就新时期新闻媒介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如今,信息时代已经迈入网络化以及全球化,并且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信息技术以此为基础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很多行业应用的主要技术,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以及信息传播的一种载体。由于媒体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已经逐步从传统媒体转化为新媒体模式,以目前情况来看,传统媒体的重要性也很大,不能被忽视;而新媒体的运用则成为一种更加便捷、安全的信息传递模式。所以,如何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发展之下,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点相结合,营造一个较为良好的信息传播空间,达到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目前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便以传统媒体及新媒体作为主要的叙述内容,对两者的典型特征以及优缺点进行分析,然后对两者融合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浅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教育类图书出版环境在“互联网+”背景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类新媒体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的带动下迅速崛起。在新媒体背景下,人们进入碎片化阅读时代,短视频、网站社区已成为当代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得纸媒市场被快速挤压,从而导致教育类图书出版物热度在不断降低。传统教育类图书出版在新媒体背景下受到冲击,市场压力较大,不过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育类图书也能够获得创新、转型、升级,文章就教育类图书出版现状展开探讨,并提出教育类图书出版优化策略,以期能够促进图书编辑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网络迅速洗牌、编织、重新搭建,基于此,一种以互联网为切入口、以数字化系统为依托的新型媒介形态逐渐成熟.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加速新媒体的渗入,带来信息传播主体的转变,信息生产与分发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进一步催生媒介生态结构与环境的新特征.本文通过阐述和梳理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社会化特征,以期更好地把握时代趋势,更好地理解新媒体环境,为新时代的媒体转型、融合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浪潮带来的新媒体的崛起,催生了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报业来说,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通过对流程的再创造来打造新型的媒介融合产业,已经成为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报纸的数字化发展内容包括市场定位、受众选择、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内容但是报纸发展的重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     
全媒体时代已然到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出现,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必将不断被催生出来。以新技术作为支撑的新媒体快速崛起,由此衍生的新媒体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日益扩张,并将逐渐在现代组织传播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  相似文献   

17.
试从“生态学”的视角看技术对传媒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对新闻媒体而言,信息技术已成为一种无所不在、动荡不居、最富活力的变革因素,它催生了新媒体,改造着旧媒体,改变了传媒的生态版图,影响着新闻媒体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移动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迅速发展,新媒体传播渠道已经逐步取代传统媒体传播渠道的主导地位,成为了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现如今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不断被新媒体倾轧和压缩,传播的影响力不断下降,广告创收不断下滑,人们看电视的生活方式早已发生显著变化,看手机和上网慢慢成为人们的生活新常态。在这种新形势下,电视媒体只有主动对接新媒体和网络平台,整合共享优势资源,引入各种新媒体元素来丰富和发展自身,这样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双重影响下,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等应用设备也在不断普及,为新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也开阔了广袤的发展空间。但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对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们对报纸的关注度和使用率也有所降低,进而导致纸媒的发展越来越不理想。本文就新媒体时代下纸媒的创新与发展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新媒体全方位的覆盖生活不断催生传统媒体产业结构的变革与创新。新媒体的发展与应用,是信息膨胀的大势所趋,本文以星尚星摩登为例,浅析传统电视栏目向新媒体转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应对策略,在新的媒体语境与形式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通有无,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