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生在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是家庭里的折射,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2.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由此可见,家长会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连接点,一直备受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多年来,家长会成为教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向家长  相似文献   

3.
段俊 《贵州教育》2012,(22):17-18
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平等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相互了解学生情况的好机会、苏霍姆林斯毖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特别是家庭的高度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所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家长会,则是这个有机整体的润滑剂和桥梁。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特别是家庭的高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家长会是学校、家庭交流的有效平台之一,学校和家庭有机结合、相互协作、共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共同寻找最佳教育方法,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路岩 《班主任》2015,(2):34-35
家长会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沟通联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成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会的成功与否不仅关乎学校教育的效率,更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家庭中的生存状态。因此,开好家长会,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下面结合本人的教育实践,谈一谈我对家长会的认识和操作方法。家长会,相亲相爱的"谈心会"家长欢坐在一起,毫无拘束地畅谈自己对孩子  相似文献   

6.
每一位教育者都懂得家长与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事实上,人们常用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是否密切来预测学生将来是否会成功.使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活动的一个最好的办法是召开家长会.家长会可以由校长、教师发起,也可以由家长发起,可以采取"一对一"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在上学期间或放学后召开,地点可以是在学校开放的场所进行.  相似文献   

7.
“要开家长会了!”当孩子告诉家长这个消息的时候,家长们会是什么反应呢?是烦躁,害怕,还是期望?每一位家长都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这既是他们的权利,也是班主任的责任。开家长会是学校和家庭双方相互交流教育思想、共同寻找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那么家长会该如何开呢?  相似文献   

8.
家长会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渠道,是联结教师与家长的纽带,是促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措施.但家长会历来是学生怨、家长烦的会.学生们甚至把"今夜有暴风雨"作为家长会的代名词.传统的家长会囿于教师讲、家长听,家长问、教师答的模式,效果往往不太明显.如何开好家长会,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暴风雨"变成"毛毛雨",让孩子们更好地成才呢?我尝试让学生成为家长会的主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相互沟通的桥梁。召开家长会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城市,学校召开学生家长会也司空见惯,但在农村学校却不很乐观,有的学校一学期开一次,有的学校根本从来没开过学生家长会,这种现象造成家庭与学校不和谐的现象日益凸现出来,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也是农村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协作,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反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是家长。"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学校教育如何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怎样充分发挥父母这个第一  相似文献   

11.
李华敏 《现代教学》2014,(3X):72-73
<正>在对家长会的理解上,很多学校、教师会认为家长会就等同于家校合作,目的是为了让家长促进孩子的学习,找个具体时间把家长集中到一起;而家长最关心的当然是孩子的发展,介绍学习成绩自然就是重头戏,时间的选择往往就放到考试之后。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孩子的教育从来都不仅仅只是学校的事,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学校里的一  相似文献   

12.
家长会     
美国家长会是一个民选的机构,以学校和学区为单位。几乎每个学校、每个学区、每个州都有家长会,它是由热心教育的家长自愿组成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保护自己子女的权益,加强家长与学校的合作。家长会的召集人是家长而不是校方。通过这个组织,家长们可以知道学校的最新发展,各类情况变化的最新信息;学校也能及时了解家长们关注的事情。家长会不是和学校对立的组织,他们监督、督促校方的工作,同时也付出实际行动支持学校的工作。每个家长都利用自己的专长或经济实力来支持和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如更新图书馆藏书、设立各类奖学金、在学校做…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班主任是雕塑心灵的工程师,他的工作是琐碎而细致的,又是极具创意和挑战的。从"心"开始是班主任工作的精髓所在。一、巧用平台用心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因此家长是学校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家长会是联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是全体任课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学习状况、传达自己的教育思想、赢取家长支持的载体,实现这一切的主要途径是家长会上教师的发言。所以,教师在家长会上发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家长会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传递着教师自身的气质、形象、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孩子进入小学,很多家长都开始了焦虑和煎熬的经历。虽然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前都信誓旦旦:"我不会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成绩不能说明一切,也未必能够使孩子幸福"。但是一旦进入了小学,成绩就如魔咒一般使很多家长忘记了养育孩子的初衷。家长会抱怨学校教育的狭隘、学校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单一,抱怨学校教育正在改变我们的孩子,抱怨学校与自己的教育观不相符。尤其是当所有的分  相似文献   

16.
完整的学生教育必须建立在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基础上。其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必然正向推动学生的成长。同济中学近年来改革传统方式,创新互动手段,完善联系机制,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如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决策、监督和评价,让家长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孩子、理解老师、支持学校,加强对家长关于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指导等,收到较好效果。家长会应常开常新。家长会是家校互动的传统方式,即  相似文献   

17.
正1999年,中国台湾地区的教育有关规定提出:"家长负有辅导子女之责任;并得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选择受教育之方式、内容及参与学校教育事务之权利。"台湾地区小学家长会架设了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使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的制度、  相似文献   

18.
怎样开好家长会已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课题。由于持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有些学校和老师认为家长会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时通报家长,便于家长采取适当措施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有的学校和老师认为家长会的主要目的是把学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及时告知家长,以求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学校教学效果等等。因而,家长会往往是一言堂,校长的讲话可谓放之四海皆准,老师的介绍也是千人一面,家长们也认为家长会不过是例行的探亲会。笔者认为,要开好家长会必须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切实把学生摆在中心位置,让学生充当家长会的主角,将家长会打造成一个展示学校教育成果的平台。笔者谈谈这样做的几点认识和理由: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召开家长会是一种有效沟通家长与教师的手段,教师常常需要通过家长会与家长进行群体性的交流。其中,得体的教师礼仪会使教师和家长彼此间相互理解、支持和配合,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提高交流的效果和质量。一、家长会的内涵及功能家长会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一些家长会只是班主任为了完成  相似文献   

20.
家长会作为学校和家庭教育者双方相互交流教育思想、共同寻找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越来越被教师和家长所重视。为了切实提高家长会的效率,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我将这个学期的家长会组织成家长活动课,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构筑平等交流的平台,让家长们现身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