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侯转运  艾光明 《武当》2010,(7):19-21
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之所以能促使血压下降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第一,太极拳是一种放松、缓慢的圆形运动,在动静结合中,可以改善人体内脏的活动状况,平衡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这两个过程的调节,使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调节达到平衡调节,相互制约。这样,就有效地抑制了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  相似文献   

2.
我们练太极拳,绝大多数人是为健康,要健康,就要运动,在运动当中,太极拳又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太极拳属道家,练拳的套路是练外功,其实还有内功,内功就是修心养性,是心法的修炼。目前,这方面的资料很少,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练太极拳,调整心态,达到修心养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的设立在太极拳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太极拳运动特点,提出在太极拳教学中应设立教学目标,并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层次分明,分级递进。以考促练,以练督学,形成学、练、考一体化的教学思路,从而使教学效果有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4.
胡克禹 《武当》2004,(2):19-20
太极拳是一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好功法,这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近年来,笔者注意观察了一些手术后的癌症患者练太极拳之后发生的实际变化,接触了几位练太极拳的癌症病人,他们通过练太极拳,一些经过手术切除或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运动,被很多人误解为“老人拳”,以为只有年老体弱的人,才会为了自身健康去练太极拳,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它不但会阻碍太极拳技术的进步,甚至有可能使太极拳这一中华民族优秀的体育运动后继无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道路和命运,是家长、教育部门和政府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笔者主张在青少年中推广太极拳运动,只有加大培养青少年太极拳运动员的力度,才有可能继承发展太极拳运动。  相似文献   

6.
1摔跤运动性疲劳的成因 主要成因有:①能量物质耗竭产生疲劳。根据摔跤训练能量代谢的特点,摔跤训练时会出现HL值升高,血PH值降低,发生失代偿性酸中毒,致使ATP合成量减少,影响肌肉运动能力,导致疲劳的产生。②中枢神经失调。摔跤独特的运动形式,使大量兴奋冲动向大脑皮层相应的神经细胞传递。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健身功效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论述人体衰老的机理、太极拳的特点和健身作用的基础上,对太极拳健身功效的机理作了系统的剖析,认为太极拳能提高大脑皮层的生理功能,延缓大脑衰老的进程;太极拳能使全身血气流畅,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太极拳能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全面锻炼,延缓机体衰老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查4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练习太极拳前后血压,血糖,胰岛素及受体的变化,研究太极拳锻炼对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参加规定的太极拳动作的学习及锻炼3个月。分别采集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锻炼前和锻炼12周结束后空腹状态下血液,进行如下指标的测试: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显示运动组治疗后24小时血压、白天收缩压比治疗前有所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但其他各项值虽有数量上的变化,但经统计学处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运动组血糖水平下降,胰岛素水平升高,高、低亲和力受体个数(r)和高低亲和力受体容量(R)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是千百年来武术界告诫练武者如何提高武技的一句至理名言。有许多练太极拳的朋友不太重视和理解这句话,认为:"太极拳走架缓慢柔和,只能健身,不能练功"。其实这是对太极拳不太了解。太极拳虽然动作缓慢,肢体运动柔软,它却能够通过身体柔软的旋转运动形式,接触对方的力点,让对方的力量改变方向,从而达到制服对方的  相似文献   

10.
顾新法 《精武》2011,(1):26-27
太极拳属于武术中的内家拳,是一门身心俱练、内外兼修的功夫。现在太极拳普及,很多人将大量时间用于动作的"划道",水平在"太极操"上徘徊;有些人追求气感,却不得要领,殊不知,气为帅,血为母,通道不畅,内气无法在体内循环,气滞血淤,久练会对身体产生伤害。毫无疑问,只要运动,机体就能得到锻炼。但是,要想健康必须训练得法。要想得到太极真谛,必须练内功,太极内功是太极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李品银 《精武》2009,(6):12-17
李先生大作给我的启发是,用心练太极拳,使自己融入太极拳。把太极拳作为修养人格、改善身心、服务人类的一种手段和事业。你的拳就是你。每练一遍太极拳,都要敞开你的心扉。太极拳沁进你的心灵,通过你内心进入所有人的内心,让大爱和梦想以及快乐在心中升起、流淌。这才是太极拳无边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运动即变化,太极即变化。太极拳即变化之拳。太极拳运动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中演练出来。太极拳以拳为形式,其目的在于要达到“太极”状态。拳是小“道”,“太极”是大“道”,习拳明理,以小“道”通大“道”,是太极拳最重要的意义。变化即是太极、太极拳最根本的意义。误解了太极拳“变化”的真意,只会将太极拳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13.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用腰?腰在太极学运动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白了此问题,就能自觉地在练学中用腰,达到提高技2和位勇祛病的目的。一、旺发回珍河什么回用回练太极拳为什么要用腰?因为太极拳运动尾以腰力轴带动肢体螺旋缠绕地作划圈运动,这是太极拳运动的独特布式。R有以腰为轴带动肢体运动,万能形成螺旋缠绕的划圈运动。以腰为轴,肢体就是轮,太极拳的动作是随着腰轴转动而运动的,这就展轮随轴转,以轴带把伪造理。以腰为怕,上套轮的半径是从腰到手指;下留轮的半径是从腰到脚趾。这两条半径上有许舍夫妇,夫节都是轮。从腰到手指,…  相似文献   

14.
观察太极拳运动对高脂血症合并Ⅱ型糖尿病的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对12例老年高脂血症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8周监督下的太极拳运动锻炼,观察各组锻炼前、和8周锻炼后一次性安静空腹状态下,以及一次性运动后即刻空腹状态下血浆脂质、血糖(GLUK)、胰岛素(Ins)及红细胞胰岛素受体(InR)等指标的变化.血脂、血糖、胰岛素的测定用临床常规检验法,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用改良Gambhir法.结果(1)经过8周锻炼后,安静状态下前后对比甘油三酯(TG)、GLUK水平都显著下降(P<0.05),HDL-C水平、InR数目及结合容量显著升高(P<0.05),而Ins、TC、AplAl、ApoB水平未见显著变化;(2)锻炼8周结束时,一次性运动后即刻与当天运动前安静状态下比较TC、ApoB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GLUK、InR数目和结合容量显著升高(P<0.05),Ins、TG、ApoAl水平未见显著变化.结论(1)长期太极拳运动可以有效降低高脂血症患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TG水平,升高HDL-C水平和HDL-C/TC比值,改善脂代谢紊乱;(2)长期太极拳运动在维持正常的Ins分泌水平的基础上,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促进糖代谢;(3)太极拳运动主要是通过改善Ins抵抗机制而对高脂血症合并Ⅱ型糖尿病的治疗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运动对情绪的影响及其作用原理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心理学理论就太极拳运动对情绪的影响及其作用原理进行了分析。认为:①太极拳运动通过生物反馈途径影响人的情绪;②通过太极拳运动使锻炼者进入流畅体验和暂时解脱的状态来影响人的情绪;③太极拳运动通过保持和改善神经系统机能状况来影响人的情绪;④通过太极拳运动中生动形象的动作,可使锻炼者的消极情绪得到宣泄和排遣;⑤通过长期的太极拳练习.可以使练习者的思维更加合理、情操得到陶冶。  相似文献   

16.
一、体育锻炼对少年儿童认知能力的作用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层神经的平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感知敏锐、思维灵活、想象丰富。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锻炼对老年男性睾酮血清浓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富琴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312-312,314
太极拳锻炼能通过“意守丹田”,调节大脑皮层功能,调节垂体功能,调节靶腺器官功能,使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老年男性与一般老年男性相比,睾酮血清浓度有显著性差异,进而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拳谚,是太极拳的精髓,它精炼形象,易懂易记、给人以深刻印象,针对性地选择拳谚指导练太极拳,能理想地收到强身健体葆青春的效果。我通过阅读《太极拳全书》《太极拳研究》《太极拳入门》《太极拳运动》以及报刊杂志,收集了太极拳谚语歌诀200多条,并针对自身情况,选用6条指导练拳,不仅使缠身多  相似文献   

19.
这是Kris Brenner女士在向你介绍陈氏太极拳功夫架站桩功及习 练体会。这位在中国追求中国功夫已达五年之久的美国武术迷的体会是:如果练太极拳的人是一棵树,那么,站桩功就像在为这棵树浇水,以便使根扎得更深。若想真正练好太极拳,并且得到深厚的内功,你就必须得练站桩,以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气法在武术运动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法是武术运动中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之一。本文从气法在长拳类套路和太极拳类套路中的运用 ,阐述了在武术运动中 ,只有很好地掌握和运用气法 ,才能使动作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得到加强 ,动作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 ,从而达到“外练精骨皮”、内练一口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