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疫苗接种     
1796爱德华·詹纳天花(一种烈性传染病)曾经在世界横行,很多人因感染天花而丧命,即使是活下来的人,身上也会留下可怕的疤痕。1796年,爱德华·詹纳发现,如果在没有感染过天花的人身上接种牛痘(一种对人类来说比较温和的病毒),那就可以帮助他们预防感染天花。他把这种接种方式称为种痘,医学术语就是疫苗接种。一个世纪后,路易  相似文献   

2.
人类利用疫苗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0世纪,宋朝真宗年间我国就有了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记载。至17世纪,较为安全的人痘苗已在我国广泛使用,并传到了日本、朝鲜、俄国,后经土耳其传到英国。约800年后,即1796年,英国的乡村医生詹纳(Jenner)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才发现牛痘也可感染人,且被牛痘感染的人可获得终身对天花的免疫能力。据此他发明了一种更科学和更安全的天花免疫法,即用牛痘苗代替人痘苗预防天花。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首先发明了细菌的纯种培养技术以及减毒疫苗的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3.
天花预防的中外交流促成人类消灭了肆虐数千年的天花病毒,是世界预防医学史和传染病学交流史上的一座丰碑。牛痘法的中国传播与推广为中国的天花预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晚清时期,传播西学成为传教士中文报刊的主旋律之一,《遐迩贯珍》《中西见闻录》《中外新闻七日录》等传教士中文报刊在传播推广牛痘接种术时进行了推介英国牛痘接种国例、推广牛痘接种方法、刊登广告等行之有效的文化管理策略。传教士中文报刊的牛痘法对华传播文化管理策略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牛痘接种术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在中外传染病学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人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认识最早是从抗感染免疫功能开始的。中国古代的传统医家很早就发现养牛者很少感染天花,而后又观察到人患天花病后的免疫现象,于16世纪(明代)发明应用天花浆预防天花的方法,在世界上开创了免疫接种的先例,也是世界上人工免疫法的开端。后来,英国医生E.詹纳在人痘法基础上进而发明牛痘法,从而于1980年在全世界消灭了天花。  相似文献   

5.
人类从接种牛痘病毒可以有效地预防天花的成功实践中获得了启示:是否可以接种"肿瘤"来预防或治疗肿瘤呢?--就像传统医学认为的那样"以毒攻毒".100多年以前的临床试验表明,单纯接种肿瘤细胞或其中的某一成分不能有效地预防肿瘤,更达不到治愈目的,只有极少数的病例能见到肿瘤生长减退或消退.这对于人类的打击近乎是一种信念的幻灭.  相似文献   

6.
《现代语文》2003,(12):31-31
作为斗牛痘接种法的发明者,在牛痘接种发明之前,英国医生詹纳已是一名训练有素的人痘接种师。但是传统的人痘法并不安全,轻的留下大块疤痕,重的还有死亡的危险。“为了杜绝可怕的天花,有没有更有效、更安全的办法呢芽”詹纳经常这样冥思苦想,以致常常夜不能寐。机遇往往青睐詹纳这样的有心人。詹纳注意到,挤牛奶的姑娘和马厩的马夫在天花猖獗期间往往安然无恙,极少受感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芽”他想。进一步的深入调查后,詹纳发现牛也跟人一样会感染上天花,挤奶女工最初往往会感染上牛痘。但奇怪的是,不管是谁,只要得过牛痘后从此再也…  相似文献   

7.
<正>天花,是一种凶恶的疾病,传染上天花,四人中就有一人死亡,三人留下残疾、麻脸、眼瞎或耳聋。一百多年前,英国一位叫琴纳的医生,从挤牛奶姑娘不会传染天花这种现  相似文献   

8.
人类发展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在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人类逐渐认识到凡患过某种传染病的人恢复健康后一般就不会再患同样的疾病了,也就是说他们获得了对该病的抵抗力。其实这种所谓的抵抗力就是由于人们接触了病原微生物而产生了免疫力。我国古代给人体接种人痘预防天花,这种人痘可以称为国际上最早的疫苗。  相似文献   

9.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自人类历史有文字记载以来,它一直是人类最可怕的“死亡天使”。仅在17世纪欧洲的一次大流行,一下子就夺去了40多万人的生命。天花病毒曾像洪水猛兽一样,在世界范围内肆虐,没有一个国家能幸免于难。 受天花病毒感染的人全身发炎,长满脓疱,绝大部分人在患病后半个月内死亡,侥幸逃生的也要留下一脸麻子作纪念。200年前,人类预防天花的最无奈的方法就是逃离疫区,而天花病毒则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躲避天花的人还未逃到安全地带,病毒又在那里为非作歹了。  相似文献   

10.
免疫学研究起源于临床医学。免疫immune一词从拉丁语immunis衍生而来,词的原意为免除赋税和劳役,后来应用时被注入了新内容,即免被疾病侵袭,由此可见免疫学和医学的联系。我们的祖先从长期的经验中懂得了机体感染某种疾病康复以后能获得对这种疾病不同程度的抵抗力,中国古代就有用接种来预防天花的尝试。十八世纪,英国医师琴纳观察到挤牛奶女郎手上感染牛痘的瘢痕,但是她们很少感染天花,脸上大都没有麻子。基于  相似文献   

11.
清朝时期天花横行,人们谈痘色变,他们想出一切可能的手段来加以预防。这一时期预防天花的做法大体上有避痘、祈神和推行种痘术。而许多民间医生也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治疗的方法,这些方法虽略显稚嫩却也初见成效。同时在传染过程中,天花对清代的医药事业、政府政策和司法审判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有历史记载之前,天花就已在人类中间流行。在17、18世纪,天花是西方最严重的传染病。1616~1617年天花大流行中,马萨诸塞州的印第安部落全部灭绝。18世纪初,冰岛的一次天花大流行中,死了近40%的人。18世纪的欧洲,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死于这种瘟疫。当时有个名叫爱德华·琴纳的英国乡村医生,他发誓要找到对付天花这一凶恶“杀手”的真正克星。早在当学徒时,他就发  相似文献   

13.
<正>说到天花,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小时候也一定接种过疫苗。可在40多年前,天花曾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传染病之一,令人闻之色变,且无法根治。人类在从事根除天花研究的这场战斗中,付出了太多,但却迟迟没有落下帷幕。唐纳德·亨德森,美国著名流行病专家,在坚定不移地引领国际社会战胜天花的这场战役中,最终取得了胜利。可近日,亨德森曾任彭博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一份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一种可怕的瘟疫——天花在整个欧洲和亚洲肆虐着。许多人的脸上和身上都可以见到天花留下的难看疤痕。成千上万的人由于病情严重而变成瞎子或疯子,每年死去的人不计其数。 在英国出生的琴纳,和他的家人一样,也逃避不了天花  相似文献   

15.
预防接种是为了预防传染性疾病,提高儿童的抗病能力。目前,可供儿童接种的疫苗有一千多种,很多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必要接种,也搞不清这些疫苗到底能预防哪些疾病,本文特对疫苗接种知识进行比较全面的解释。 ★计划内疫苗、计划外疫苗 计划内疫苗有六种,可预防六种疾病: 1.(?)介苗 预防结核病 2.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小儿麻痹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 3.(?)户破二联制剂 预防百日咳 白喉 破伤风; 4.麻疹减毒活疫苗 预防麻诊 5.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6.流脑多糖体疫苗 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这几种疫苗是国家免费(?)儿童提供的,接种时只收取(?)元钱的注射费用。 计划外疫苗则有两(?)类  相似文献   

16.
天花由于传染性强且死亡率高,古代民间极为重视。在陕西定边,从天花的预防到治疗产生了一系列叫法和习俗。预防天花要种牛痘,定边方言里将牛痘苗称为“花苗苗”,将种牛痘称为“种花儿”,种花儿的先生尊称为“花儿匠”;天花发病称“出花儿”,常有一个家庭因为一个孩子出花儿其他孩子“热窝窝”一起出花儿的情形。患者要被小心看护,有时为了加速出花儿的进程,会采用一些方法达到表花儿效果。民间在出花儿时还有很多禁忌,如忌烧油锅、忌陌生人进门等,还要防风、防光、防晒。  相似文献   

17.
免疫学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医学前沿学科。人类应用免疫学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中国医学家用人痘预防天花的伟大实践。据我国医书记载,较为安全的人痘“种苗”于17世纪已在我国广泛使用,并先后传到了日木、朝鲜、俄国,后经土耳其传到英国。18世纪末,英国医生琴纳(Jenner)又发明了用牛痘苗预防天花的方法,使这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烈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奠定现代免疫学基础的是19世纪末以法国学者巴斯德(pasteur)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8.
人类人工免疫是从种牛痘预防天花开始的,其发明人是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  相似文献   

19.
韩坤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7):120-122,140
滥觞于上古石器时代的大山崇拜理念催生出了昆仑神山这一角色。昆仑神山是人神沟通的桥梁和中介。峨眉山因独特的自然人文气质而被古人塑造成为伯仲昆仑的神山,并分有了昆仑山的功能角色。五岳和峨眉山分别从道和器的层面继承了昆仑山的角色。峨眉山早期神山形象湮没的主要原因在于北宋以来峨眉山佛教的鼎盛。  相似文献   

20.
预防接种是为了预防传染性疾病,提高儿童的抗病能力。目前,可供儿童接种的疫苗有二十多种,很多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必要接种,也搞不清这些疫苗到底能预防哪些疾病,本特对疫苗接种知识进行比较全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