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也称压力流排水系统,是当今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屋面雨水排放系统,它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展览馆、候机楼、体育馆等跨度大、结构复杂的屋面,是解决屋面排水的有效途径。但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中防旋雨水斗的水力特性复杂和系统流速大、超泄能力有限,稍有不慎可能造成系统运行的失效,引起排水故障,或者产生很大的噪声,雨量超过管道设计值时还会出现溢流,从而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不断地完善其水力特性和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制了一种可以实现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雨水排放的静态实验和动态模拟过程.记述了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的实验原理,提出了可以开展的4种实验,为学生掌握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的原理和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不改变排水管网路径和不加大排水管网规模的同时优化雨水排水系统的性能,提升排水系统能力,在排水管网路径中设置雨水调蓄设施.通过梳理、比对雨水调蓄在实际工程中对雨水排水系统的优化应用,并通过列表对比在不同城市中雨水调蓄在现行的暴雨强度计算公式中对优化排水系统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分散地在排水路径上设置雨水调蓄设施可以降低排水管网设计的暴雨强度,其效果等同于延长雨水排水管网设计中的降雨历时.因此在建筑小区雨水排水管网设计时采用分散地在排水路径上设置雨水调蓄设施是优化系统的有效措施.该做法既可降低建筑小区排水管网规模又可提高市政雨水排水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是建筑排水的新技术之一,被建筑给排水同行所关注,本文通过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与传统重力式排水系统的比较以及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的特点出发,对这一新技术做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必要性,雨水排放的紧迫性,介绍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方式和技术途径,雨水排水系统的改进设计和雨水收集利用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王斌  杨森 《平原大学学报》2008,25(2):156-157
虹吸是利用重力作用,在管道内产生局部真空,而产生虹吸现象。它通过利用能隔离空气的雨水斗实现水、气分离,开始时由于重力作用雨水不断流向管内,使管道内逐渐产生真空。当管中的水流呈现压力流状态时,形成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低冲击开发(LID)的概念和在城镇规划建设中国内外发展历程进行阐述,对相应技术措施在自然排水系统、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区、绿色街道、可渗透路面、生态屋顶、雨水再生系统进行论述和分析,最后通过一实例证明了LID技术在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炫特区     
《大学生》2013,(1):6-7
“管”乐演奏 德国德累斯顿有一幢看起来美轮美奂,“听”起来十分动听的屋子。每当下雨,五彩的水管与排水系统不但把雨水累积到建筑外精巧的管道内,还演奏出美妙动人的音乐。  相似文献   

9.
依据水力学基本理论,介绍了雨水管道系统淹没出流状态下水位雍高值的计算公式,结合某港区雨水管道设计方案,提出在淹没出流状态下,应采取加大雨水管管径的措施,以达到减少水位雍高对雨水排放的不利影响[1]。  相似文献   

10.
刘林 《华章》2010,(28)
为了迅速排除桥面积水,防止雨水滞积于桥面并渗入桥面铺装结构层内而影响桥梁使用的耐久性,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时,必须对桥面排水问题加以重视,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以尽可能快地排除桥面积水,以保障桥梁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确保桥面交通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唐山市总工会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位于新华西道与卫国路交叉路口西南侧,是一座地下2层地上17层的高层建筑,它规模较大,功能分区复杂,对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的设计要求较高。设计中给水系统采用了分区供水方式,以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排水系统雨污分流,为了使污水系统排水顺畅,采用双立管形式;消防设置了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气体灭火系统,满足消防需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垂直上升立管汽液两相流型理论和冷负荷与压力(蒸发压力PZ、立管排液压力Pin)关系曲线两个角度,推理了制冷系统垂直上升回汽管内液塞形成过程,用于具体案例的液塞判断,并通过运行操作实践来消除液塞,由此验证推理和判断的合理性和适应性。分析了生产中加大压缩机载荷和热汽加压排液等措施的弊端,提出一种双罐轮流消除液塞的制冷工艺优化方案,可为液泵供液制冷系统工艺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降雨入渗作用下排水钉的排水性能及其对土体渗流场的影响,通过开展室内试验、建立排水钉数值模型、定义流量函数模拟降雨入渗过程,分析排水钉排水量及土体中体积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加,排水钉排水量不断增大直至最大值,排水量处于最大值一段时间后,土体表面积水入渗完成,排水量开始大幅减小。 随着降雨入渗的发展,各监测点处体积含水率均达到土体饱和体积含水率,各处孔隙水压力值由负变正,降雨停止后,由于排水钉的排水作用,各处体积含水率均不断减小,最终,各监测点处体积含水率均小于初始状态,孔隙水压力值由正变负。 数值模拟结果能与室内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研究结果说明排水钉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可有效解决工程中降水的排出问题,能够为工程的排水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结合沿江出海口平坦地区的水文地理特点 ,提出雨水管道水力计算须按压力流考虑 ,管道水力计算的设计坡度采用水力坡降 ,管道连接采用管底平接的设计思想与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唐山市工人文化宫项目给水系统采用分区加压供水方式,达到节能与节水的目的;排水系统采用重力与压力排水相结合的排水方式,保证排水顺畅;消防系统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大空间智能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建筑灭火器四种方式,保证消防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智能雨滴传感系统由雨滴传感器和控制电路两部分组成.利用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设计一种V型槽式结构的雨滴接受系统,使得传感器在接收到雨滴后,引起光线的偏折,从而感应雨滴.实验证明,该雨滴传感系统灵敏度高,性能稳定,无延迟.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从实验及理论角度闸述边坡高扬程虹吸排水容易断流造成虹吸中断的原凶,并提供解决方案,实观虹吸排水的长期有效。创新要点研究方法重要结论:利用物理模型实验,结合理论解析推导,得到了高扬程虹吸排水管顶部流态特抓及其与管径的关系,解决了高扬程虹吸排水容易断流造成虹吸中断问题,保证了虹吸排水技术住边坡治理工程中的长期有效性。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揭示虹吸水流经过管顶区段的兰利,流型特征(见图4);利用热力学理论推导,得到了虹吸水流绛过管顶区段由贴壁流向弹状流转变的临界管住,址公式(23)。管中形成气液共吲移动的完整掸状流是灾脱虹吸排水长期稳定的关键,虹吸水流绛过管硕区段由贴壁流向弹状流转变时存扯临界管仵。保讹边坡工群中虹吸排水长期稳定的管径以3.6mm为宜。  相似文献   

18.
The filling construction of permeable geosynthetic tubes is considered. First, an analytical approach i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internal pressure, tension and shape of the cross section of a geosynthetic tube based on its volume. An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he drainage rate of the tube is then derived. The course of the filling construction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time intervals and the volume of the tube after each interval is obtained from the equilibrium of flow calculated from the drainage rate and filling rate. The validity of our analytical approach is tested by comparing our results with previously published experimental result. The results of this comparison indicate that our method is applicable for simulating the filling construction of permeable geosynthetic tubes.  相似文献   

19.
面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农田水利学"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农田水利学"课程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对"农田水利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和重构。优化和重构后的教学内容主要由灌排基础、灌溉工程和排水工程三部分组成。同时,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农田水利学"课程体系中最为经典的渠道灌溉工程、低压管道输水工程和排水工程3个内容分别进行实习教学,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High-lift siphon drainage by 4-mm internal diameter siphon hoses is a real-time, free-power, and long-term approach for slope drainage. The conventional hydraulics formula for pressurized pipe flow is generally used to calculate the single-phase velocity of siphon flow. However, an intensive cavitation phenomenon occurs in the high-lift siphon hose and then a two-phase flow is formed. Research on the velocity of high-lift siphon flow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iphon drainage with a 4-mm siphon hose. Few investigations of this subject have been carried out. Hence, experiments on the high-lift (8 m≤H 0≤10.3 m) siphon drainage in a 4-mm siphon hose were perform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phon flow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observed and test data were obtained. Comparisons between test results and calcul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errors were given by the hydraulics formula.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ffect of gas in a siphon hose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flow velocity. The findings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siphon hoses and layout of siphon drainage holes, and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geotechnical compan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