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常规教学并配合幻灯教学中,尝到了甜头,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以语文二册18课《锄禾》为例,谈谈教学尝试。 (一)利用形声并茂的优点,在学词句中学字教《锄禾》这首古诗,我是利用幻灯帮助学生边理解词句边教生字的。当教“锄禾日当午”时,首先启发学生想象“锄禾”是什么意思。我说:“前几天老师带你们去春游,同学们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往下看,看见农民伯伯在田里干什么?”学生经过回忆,回答:“我们看见农民伯伯在田里给庄稼除草。”“对,‘锄禾’就是给禾苗或庄稼除草松土”。我小结后又问:“农民伯伯在什么时候给禾苗除草呢?请同学们看幻灯。”紧接着幻  相似文献   

2.
教学《村居》这首诗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理清诗脉,解决难点所谓诗脉,就是诗的脉络,也就是诗人写诗时的思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诗歌脉络,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教学:“村居”是什么意思?(在乡村里居住。)准在乡村里居住?(诗人。)这就告诉我们是诗人居住在乡村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诗人先写了什么?然后又写了什  相似文献   

3.
听完全国著名优秀教师支玉恒老师教学的《曼谷的小象》一课,我深为支老师“不拘一格,意会为先”的词语教学艺术所折服。现举三例: 一、当学生对“绝技”这一抽象词语理解困难时,支老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绝技”的意思,也不是让学生念念词典上的意思就算完事,而是从课文具体的内容着手,先让学生明白小象做了什么,再“点睛”提问:这些小象行,换小猫行吗?(生:不行)这就是小象的什么?(生:绝技)那“绝技”的意思是……(学生恍然大  相似文献   

4.
引导学生放开思路学古诗文/陈坚红在古诗教学中,释词解句,体会作者感情及领悟诗歌意境,教师切不可囿于教参答案,轻易否定学生的发问或答问。例如,教学《锄禾》,一年级小朋友根据“锄草”是作“把草锄掉”解释的印象,也会把“锄禾”理解成“把禾苗锄掉”。对于此类...  相似文献   

5.
一、学文指导1、学生边看幻灯边听配乐朗读课文录音.2、学习儿歌,这首儿歌有几句话?学习第一、二句.思考:课文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板书:弯弯的、小小的)学生回答后指导:“弯”字的笔画、笔顺及书写,比较“弯的”和“弯弯的”(放幻灯映出弯弯的月儿),让学生读读、看看、想想、说说: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小的船?(这是初步的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体会打比方的句子.)学习第三句.思考:她坐在小船里看到了什么?(板书:只看见、闪闪的、蓝蓝的)学生回答后重点指导“闪”字的读音(读准翘舌音、前鼻音),启发学生分析“蓝”字的字形结构,指导书写.指导学生看幻灯,映出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使(学生理解“闪闪的”就是一闪一闪的意思;“蓝蓝的”就是很蓝的意思.)比较“看见”和“只看见”  相似文献   

6.
1.抓“题眼”进行突破。“题眼”,是指题目中具有丰富内涵的字眼。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字眼进行质疑,必然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探究心理。如教学人教版(以下同)第十一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可抓住“壮”字切入:看到这个“壮”字,你有什么疑问?霎时,教室里沸腾了。将其理顺后,按难易可概括为五个问题:(1)“壮”是什么意思?(2)什么样的人可称作“壮士”?(3)文中这五个人怎么会成为“五壮士”?(4)“五壮士”有何壮心、壮言和壮行?(5)你想对“五壮士”说些什么?由于学生在主动质疑中达成的目标,接下来的探究释疑也就水到渠成了。2.抓词语进行…  相似文献   

7.
最近,听了周步新老师教学《买猫头鹰》一课。其间指导学生理解“七嘴八舌”一词的教学,使我深受启发。 课堂上,当学生体会“丽丽和小伙伴们围了上去,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句话时,出现了这样的场面: 师:读读这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整体感知这个句子) 生:读了这个句子,我读懂了丽丽和小伙伴们为了猫头鹰展开了热烈讨论。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我是从“七嘴八舌”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读读“七嘴八舌”这个词,说说是什么意思?(先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师:是七张嘴八条舌头吗?(反诘,激发思维的火花) 生(笑):不是,…  相似文献   

8.
陈吉君 《政治课教学》2002,(6):15-17,18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什么是宏观调控?(含义、任务)为什么要宏观调控?(必要性)怎样宏观调控?(手段)能力目标:通过对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能力,推导出必须要有国家宏观调控,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宏观调控任务和手段”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揭题,学生读课题二、复习词语鲜红鲜红逗人喜爱引吭高歌展翅飞翔三五成群无忧无虑三、学习第1自然段1.自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1)谁能给“嘹亮”找一个意思相近的词?(2)“遥远”是什么意思?(3)一群,一群群,说说它们的意思。2.自读,想想该怎样读?3.指名读。4.齐读。  相似文献   

10.
教学要求:阅读全文,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美;想象“我”被美丽的荷花所陶醉的情境。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荷花指名朗读全文。同时要求学生思考问题:这课书共写了几小节?哪几小节是直接写荷花的? 读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题。 (说明:要求学生边听边默读边思考,初步理解各节的主要意思,这是阅读能力的一种训练。) 统一认识:课文的第一、二、三小节是直接写荷花的。讨论第一小节。“闻到一阵清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写出了荷花的香味。)板书:清香 (说明:第一小节极易被学生忽略,引导他们讨论就可以明确这一段实质是说明荷花的香味的。) 哪几小节写了荷花的样子?(第二、三小节) 要求学生读读、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荷花的?(荷叶、荷花两方面)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有感情地朗读韵文。课前准备词卡、昆虫头饰、CAI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这节课,让我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继续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采集昆虫。二、学习第二行词串(一“)田野”。1.导入:咱们到了,这是什么地方?(课件出示:田野)2.观察画面,理解“田野”的意思。这一块一块的就是稻田,有田有土的地方就叫田野。3.指导朗读,读出田野的广阔。(二)学习“树林”。1.观察,说话。小朋友们请看,田野旁边有什么?(课件出示:田野旁出现一棵树)2.观察画面,理解“树林”的意思。大家接着看,一棵树、两棵树……许多树木连成一…  相似文献   

12.
关于"问题教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于是课堂上让学生讨论问题成为一种风气,听一些人说这就是目前最时髦的“问题教学”。可是,我们觉得有些“问题教学”的课堂让人感到很虚假,没有什么意思。虽然是学生在不亦乐乎地讨论问题,但似乎并不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看起来热火朝天,但实际上没有什么效果;有些课堂都是学生互问互答,老师几乎不用操心。不知这是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到底什么是“问题教学”?该怎样进行“问题教学”?(陕西一教师)  相似文献   

13.
片段一:奕 读,师指名读) 师:你们能说出“奕”的几个 师:读得不错。这两个字意形近字吗? 义是什么?(引导学生查字典,理生:“恋”、“弈”、“蛮”…… 解其意思) 师:“奕”与“恋”、“弈”与生:“无瑕”的“瑕”是“玉上“峦”有什么不同? 斑点”的意思。生(脱口而出):下面部分不生:“应接不暇”的“暇”是同,上面部分相同。 “空闲”的意思。师:是吗?(出示写有“奕” 师: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两个“弈”“峦”“恋”等字的投影)大家字的写法呢?再仔细观察、比较一下。 生:这两个字的右边跟“假”生…  相似文献   

14.
【片段1】师:诗中怎样描写“五岭”?生:五岭逶迤腾细浪。师:对“,逶迤”是什么意思?生: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师:嗯。“腾细浪”,为什么这样写?生:因为红军不怕困难,五岭山在他们眼里就像小波浪。师:好“,磅礴”是什么意思?生:气势盛大,雄伟。师:对“。泥丸”是什么意思?生:小泥团。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生: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师:该怎样读?谁来试试?(一学生朗读,语速太快)师:语速太快,谁再来读读?(学生朗读,有进步)师:好,我们一起来读。……【片段2】师:课文一开始就是一个传说,刚才你们说得很有意思,你…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在本预案中实践“对话”思想,贯彻阅读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的精神。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学会对话,养成良好的对话品质。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语。注意“漂”、“系”的一字多音。2.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学习感受到艄公高超的技术,领悟人生道理。3.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与文本对话的品质。教学流程一、与课题对话,设疑1.“主人”一般是什么意思?这里的“主人”是什么意思?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主人”吗?(“大森林的主人”、“北极的主人”……)2.通过预习你是否已经初步了解了艄公为什么被称为“黄河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教学重点:训练联想力和想像力。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欣赏《水调歌头》的音乐,媒体演示)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同学们能背一两首吗?二、检查预习1.《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清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谁能介绍一下苏轼?(生自由发言)(多媒体演示苏轼个人资料)2.自由读课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并思考:(1)这首词的序写了些什么?(2)上阕写什么?(3)下阕写什么?(4)词采…  相似文献   

17.
先看一则教例:《苏东坡改对联》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生:苏东坡是谁?生:对联是什么?生:苏东坡为什么要改对联?生:苏东坡原来写的是什么对联?生:他改对联的结果怎么样?生:这两幅对联什么意思?(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地梳理板书。)师: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开始!(学生读书)接下来,教师就黑板上的问题回到课文朗读材料,学生一作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间相互补充,解决了所有的号,教师颌首点头,一切都在教学设想之中,一篇课文就这学完了。以上“质疑问难”的教学片段我们都很熟悉,目前我们些教师所谓的“质疑问…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美丽的星空”课件或插图: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说什么?(启发发挥想象描述图画意思)又想问什么?(激发对宇宙奥妙的幻想)  相似文献   

19.
一扩补诗意法把高度浓缩的诗句加以扩展 ,使诗句的意思通俗化、具体化。例如《锄禾》一诗仅二十个字 ,诗句相当精炼 ,而学生在理解时却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补为“农民在田里锄禾一直到正午了 ,汗水一滴一滴地掉在脚下的泥土里。谁都知道盘中的饭 ,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换来的。”意思就浅显明白多了。很显然 ,这首诗是告诉人们粮食是辛苦得来的 ,要爱惜粮食。二、扩补成分法“成分省略”是古诗中常见的现象 ,但给学生在理解诗句时造成障碍。例如 ,“松下问童子” ,“谁”问呢?应该指导学生补上“我” ,即作者 ,“言师采药去”。“谁”言呢…  相似文献   

20.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是怎样运用确切的词语描写景物的。 3.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秋天过去了,天气渐渐冷了。这时候什么季节到来了?说说在这个季节里你见到的自然景象。 1.板书课题:30.初冬读课题中的生字。初chu。正音。“初”是什么意思?(表示起头、开始。例:“初学”、“初中”。) “初冬”是什么时候?(冬天刚刚开始。) (说明:课题中的生字开始教为宜,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既要教生字,又要教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