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美育认识发展的历为看,以由美为工具的“借美育人”的美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立美育人”的美育-美的教育,是美育认识发展的升华;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由“以知识为中心”的“真”之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善”之教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美的教育--美育,是教育理论历史发,逻辑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这种学说认为,美育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故从价值功能的角度,把美育看作是提高教育功效的有力手段和重要工具。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立美教育”的新概念,即美育要发挥育人功能,展开审美活动,就必须先建立美的教育形式。“美的教育形式”是教育自身之美的存在方式,是对教育规律能动运用、自由创新的产物。并非如以往的美育观所认为的那样:美育不过是对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外在美的简单照搬和借用。这一观念的“向内转”,标志着对以往美育研究的新突破,为一种崭新的美育观、教育观的出现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它起到“以美启德”、“以美育德”发展人的多种心理品质的作用。本文阐述的是在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渗透美育、发挥美育作用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教育的一种境界,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其实质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实施教育,从而"把普通的教育转化成美的教育"。美的规律与美育规律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所以,这种学说特别关注教育自身的美质及其特殊规律性。认为教育作为人类自身发展的实践过程,在建立美的教育形式过程中,具有相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水平和境界,其最高境界,是以美为体的真、善、美的统一,从这点来看,该学说是对立美教育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5.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相似文献   

6.
美育,顾名思义,又称美感教育,旨在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趣味,陶冶心灵,健全人格,从而提升人的境界。美育是塑造人灵魂的教育,能够帮助人们完成由本能情感到审美情感再到理智情感的建构过程,因此,美育对人的意义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融合式”美育就是以美学原理为核心 ,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按美的规律运转并与美融合在一起 ,以便形成完善的健全的教育。实施“融合式”美育 ,一是要把审美素质作为 2 1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认真落实 ,二是充分发挥美育在其它各育实施中的促进作用。“融合式”美育实施的基本思路是 :学校的一切活动———包括教育活动、教学活动都与审美活动融合 ,教师的教育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成为审美过程 ;学校的各科教学都要把“美学法则”作为其灵魂 ,按美的规律运转 ;创设美的背景 ,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在美育背景下开展。一、美育与德育融…  相似文献   

8.
美育就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教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9.
健美操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教育是健美操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观念,而且能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美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及对美的欣赏水平,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语文美育是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在帮助学生感知体验美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体现了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特点。美育可以塑造人的灵魂,改善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之美、结构之美、语言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来实现这一目标。下面作者主要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谈如何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