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看到刘翔叔叔在110米跨栏赛中轻松夺冠时,当听到“我要向世界证明黄种人也能拿短跑冠军”这句有力宣告时,我忍不住要说:刘翔叔叔,你真酷!你的酷,来自于你对成功的不懈追求;你的酷,来自你的实力。你很酷,因为你真实,因为你有张扬的个性,你傲然地向世界证明:亚洲有我,中国有我!  相似文献   

2.
英雄上榜理由偶像指数★★★★★这个一脸阳光的追风少年,为了梦想坚定而踏实地向前奔跑,终于用实力跨越了平凡。2006年中国十佳劳伦斯奖颁奖典礼上,刘翔获得最佳人气和最佳男运动员两项殊荣,成为众多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如果要问这个时代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好男儿”,那么,请向刘翔看齐。励志指数★★★★刘翔曾说:“我是刘翔,每个人都是刘翔。”是的,我们可以没有刘翔的天赋,没有刘翔的专长,但我们一样可以有一腔热血。为刘翔加油,也告诉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我能!感动指数★★★★★看到刘翔身披国旗在跑道上飞奔,哪个中国人能不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3.
刘翔的孝心     
《小读者》2005,(5)
刘翔已被许多人视作“可爱的上海人”他的可爱,是以一种朴素的形象对时代先锋的性格和修养作出了立体而生动的诠释。一次,当主持人问他为什么得了冠军后没有在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报喜。刘翔实话实说,是怕父亲太激动,因为父亲的心脏已经受不起突发事件的冲击。有人问过刘翔,现在你钱多了,想怎么花?这个问题很俗,但很多人都想知道。刘翔脱口而出,意思是钱多了,可以更好地孝敬父母,“如果不好好地孝敬父母,我会后悔一辈子的。”回答选择女朋友的条件时,他也很干脆,首先要对父母好,因为对父母好的女孩子也会对我好的。二是人要聪明点。刘翔的…  相似文献   

4.
他英俊洒脱,他张而不狂,他踌躇满 叫到身边问:“你喜欢跑步吗?”刘翔毫不志……当 21 岁的“追风少年”刘翔在雅 犹豫地回答道:“喜欢!”于是,原本只带典奥运会男子 110 米栏跑道上以飞翔的 高年级学生进行长跑训练的仲老师,就将速度风一般掠过终点时,平世界纪录 刘翔破例收入队中。从那时起,刘翔就和12.91 秒的成绩,“希腊神话”般将其化高年级学生一起训练。但当时谁也没想到身为一个红色精灵,一个伟大符号!然 14年后,这个喜欢跑步的男孩竟成了奥运而,当一切喧哗归于平静,才真正感觉到 …  相似文献   

5.
当我看到中国奥运会的冠军刘翔身披大红国旗像大鹏展翅般跃上领奖台,当我听到刘翔用我熟悉的母语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是最棒的”时,当我听到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为中国庆贺时,我的心醉了。的确,刘翔等奥运冠军已经向世界挺起了中国的脊梁,肩负起了振兴民族的重任,让全世界看到了发展中的中国在壮大。然而,仅仅靠刘翔等奥运会冠军的金牌,仅仅靠一些在国际获奖的科学家的成果,仅仅靠一些跨出国门的品牌展现的市场,还远远不够。这不能形成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气势,不能造就中华民族璀璨夺目的文化,不能支持中华民族蒸蒸日上Z U O W EN S H I J …  相似文献   

6.
“我觉得我的脸长得不匀称,左边大,右边小,头向上抬时看得更明显,能有什么办法让它们长得一样大吗?向右侧睡能有帮助吗?”这个男孩的信,反映了现在非常让人关注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城市年轻人的“时尚”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骁  沈祖芸 《上海教育》2002,(24):47-48
普陀区的“达标工程”建设反映的规律也是上海教育发展的规律,即通过均衡化来达到教育内涵发展的目的。关、停、并、转优化重组1998年普陀区有96所中小学,其中不达标学校有33所,占普陀区中小学的34.4%。普陀区教育局局长在分析普陀教育情况时用了一句话概括:“普陀区并不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问题在于教育资源的分布在整个普陀区极不均衡。”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桃浦这样的全市重要  相似文献   

8.
2004年8月28日,刘翔在110米栏项目中以12.91秒平世界纪录的成绩,书写了一个奥运史上的中国传奇。人们评论说这是中国田径项目上的一座里程碑,是亚洲黄种人在奥运大赛上最值得庆贺的胜利,也是我国来之不易的奥运金牌之一。由此,刘翔被誉为“空中飞人”。其实他母亲生他时给他取名刘翔,并没真想让他成为空中飞人,这个“翔”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一种吉祥的期望而已。然而刘翔却实实在在地飞起来了,那么,是什么使这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腾飞?请看——基于尊重的爱刘翔于1983年7月13日生于上海。母亲吉粉花是在安徽插队的知识青年,回沪后在食品厂工作。…  相似文献   

9.
美丽     
我可以提供我儿时的照片供天下对自己容貌没有自信的女孩子作参照物,黝黑的皮肤,细成一条缝的小眼,塌得一塌糊涂的鼻子,还有被圆嘟嘟胖乎乎的两颊挤在中间的一张小嘴,保准你看后定会信心大增。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一位阿姨看我儿时照片时脱口而出:“我以为自家女儿算是丑的,哪里知道阿琪小时候还要丑!”幸亏当初我自己没察觉到这一点。因此,我的童年,一直是快乐的,我也一直是开朗的,上中学时,碍于母命,我一直理了个男孩头,“假小子”的绰号就这样叫开了。那时年少无知,顶着个男孩头照样整天乐悠悠。后来,到了上海读大学。这个美丽的国际化大…  相似文献   

10.
公主游戏     
小时候,我很喜欢玩公主游戏,但我一般喜欢当二公主,这个角色本来就不太抢手,所以我可以心安理得地来扮演。况且这个角色也比较合我的“口味”。怎么说呢,就是符合我的个性吧:二公主虽然也有些特权,但毕竟没有大公主那么能干,也没有小公主那样受宠;不泼辣,也不爱撒娇,属于比较温和乖巧、逆来顺受的一个角色。说实话,在游戏中,我是很希望当一个美丽可爱、喜欢博得大人们宠爱的“小公主”。可我是根本当不上的,我总是得接受这一顶顶高帽子:“烦人”“淘气”“愚笨”“丑陋”和“鬼头鬼脑”。我总是在尽全力培养自己快乐、活泼、…  相似文献   

11.
刘翔PK姚明     
在人们的思维定式里,“上海男人”的标准形象是小气、琐碎、矫情、娘娘腔……据说,“你不像上海男人”是目前对上海男人最流行的一种赞美。但是姚明和刘翔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很多人对上海男人的看法。今天,让姚明和刘翔这两个上海新男人走上《娱乐当前》的PK台,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展示他们的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12.
国外幼儿教育的五个典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从小培养责任感 教育典范: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相似文献   

13.
我想做男孩     
我虽然是女孩子,可算是个“假小子”,爸爸妈妈在介绍我时也说我的性格像男孩。我要是个男孩子有多好! 男孩子潇洒、豪放,有个性。而女孩子太爱卖弄自己,动不动就“呀”的叫一声。男孩子大胆,爬上爬下,无所不能,什么事都敢做,从不流泪,因为“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女孩子胆子小,有些事不敢做,看到虫子就叫着要保护,遇到一点小事就要哭。  相似文献   

14.
方益松 《小读者》2011,(5):9-10
常见一个5岁左右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时间久了.我渐渐知道.男孩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父亲是某私营企业的厂长,事业有成、家境富裕。然而不幸的是.男孩两岁时.一场大病使他从此痴呆。  相似文献   

15.
我叫曹胜兰     
我叫曹胜兰,怎么样,猜出我是个女孩吧?没错!听妈妈说,奶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她整天巴望抱个孙子。可老天不公,大伯家生了个女孩,她心中不快,到我出生时,奶奶便不高兴地说出了口:“又生了个女孩。”爸爸冲着奶奶这个“老封建”给我起了这个名字。名字中,“胜”是超过的意思,“兰”是“男”的谐音,胜过男孩,超过男孩,是名字的本意。从懂事起,我就十分争气,时时刻刻用名字鼓励自己:一定要胜过男孩。男孩能干的我能干,男孩不能干的,我也学着干。钓鱼、打球、游泳、拉二胡,我都有一手,考试常常名列前茅。本学期,班里竞选班长,我只比一个男孩差一…  相似文献   

16.
女儿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小女孩。我说糖不能多吃,她就不多吃;我说妈妈的东西不能碰,她就不碰;我说向西,她绝不向东。许多朋友都羡慕我有这样的乖女儿,我也暗自开心。一天,女儿要洗澡。我想,天气已变冷了,该给女儿多加些热水。当我把女儿抱进盆里时,女儿连忙把脚缩回来,嘴里喊:“烫,烫。”我说:“宝贝儿,天气冷了,洗热水澡才舒服呢。”  相似文献   

17.
我是刘翔     
刘翔 《学习之友》2008,(8):10-12
我是刘翔,可我差点就不是刘翔。小时候,上海普遍流行的一种取名法:姓随父亲,名字里添上一个母亲的姓。我父亲叫刘学根,我母亲叫吉粉花,按照这样的道理,我原本应该叫“刘吉”。这个看似吉利的名字,因为与“留级”发音完全一样,被望我成龙的众亲戚一致否决。于是,大家开始试图让我的名字影响我的性格,  相似文献   

18.
据有关资料记载,1920年有位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美元先借给你,(?)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美国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  相似文献   

19.
陶任重 《学语文》2002,(1):15-15
初中《语文》第六册《捕蛇者说》一文,对“向吾不为斯役”一句做如下注解:“假使我不当这个差。向,从前。”我认为对句子的翻译无可非议,而释“向”为“从前”颇为不妥。其原因有二: 其一,“向”字在古汉语中的义项有:①朝北的窗户;②窗户;③朝着、向着;④趋向、奔向;⑤从前、往昔;⑥假使、假如等项。孤立地看,将“向吾不为斯役”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时释“向”为⑤、⑥两个义项均可。但课本注释对全句的翻译是“假使我不当这个差”,而单释“向”为“从前”,这样一来,“向”的释义到  相似文献   

20.
母爱的颜色     
方益松 《快乐阅读》2010,(5):112-113
刚搬到这个小区,常常看见一个5岁左右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模样很是滑稽。男孩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父亲是某私营企业的厂长。属于那种事业有成、家境富裕的成功人士、然而,不幸的是,两岁时,一场大病,男孩从此痴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