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四月四日和四月九日人民日报登载的《传“绝招”》、《两粒滚珠》两篇千把字的短稿,引起读者热烈的反响。《传“绝招”》是新华社辽宁分社记者史越峨写的。这篇短通讯发表十几天之内,新华社、人民日报连续收到广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十九个省市写来的九十八封读者来信。所有来信都热情地赞扬了老焊  相似文献   

2.
1988年5月,26000余名读者第一次认真地将自己的意向,倾注在评选光明日报好新闻的选票上,第一个由读者直接评选的好新闻作品奖就这样诞生了。《职称议》、《官本位面面观》这些折射着时代色彩的新闻作品荣登榜首。为了最直接地了解我们的读者,评选活动一结束,我们立即对获得选中奖的读者进行了一次跟踪调查,他们真诚地谈了自己的想法,愿望和对新闻改革的建议、要求,我们第一次如此清晰、迅速地听见了读者的声音。无庸讳言,每一张报纸都有自己特定的读者群体,只有真切地了解他们,报纸才能获得活力。光明日报是一张以知识分子为对象的报纸,它的读者的先进意识、社会责任感乃至情趣爱好,对报纸的报面水  相似文献   

3.
现在,各报均刊登各种期刊的“目录”或“要目”广告,颇受读者欢迎。但是,目前有的报纸往往拖的太晚,刊物早已出版售光,报纸才刊登出广告。如《诗刊》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号是当月十日出版发行,而光明日报十一月三十日才刊出此期目录;《安徽文学》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号,光明日报拖到十二月二日才登目录。拿文汇报和光明日报两家来比,明显看出文汇报做得比较好。如《安徽文学》一九七九年十一期,文汇报十一月九日就发出“目录”广告,光明日报晚发了二十三天;《学术月刊》一九七九年第十  相似文献   

4.
历时3天的河北省报纸读者问题研讨会于1991年5月30日闭幕。这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研究读者问题,增强读者意识,推进新闻改革,报纸办出特色。这次研讨会是由河北科技报社发起并协同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共同组织的。收到来自省内28家报社的64篇论文,其中有10家报社的14位总编辑、副总编辑提交了16篇论文。总编辑潜心研究读者,成为这次研讨会的一大特色。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16,(3):27-28
2016年的光明日报即将送到您的案头.不知道读者是否与我们有同感:每一次重读老报纸,都会和当年的自己重逢,都会和历史重逢;每一次拿到新报纸,都会顿生“日新”之感,如同面向晨光推开了一扇门. 2016年,我们将把《文学遗产》扩展为双周刊.2015年复刊的这一版面,由北京语言大学光明文学遗产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和编辑平台,对我们而言有双重意义:是在守护中国文化根脉,也是在守护光明日报开门办报的传统;是在关注中国文化遗产,也是在继承光明日报老一辈的优良传统.《文学遗产》扩版为双周刊,将努力以更丰富的内容,为一个变革的社会构筑精神故乡.  相似文献   

6.
《农村新报》是湖北日报主办的一张面向全省乡村的综合性报纸。经过几年的艰苦打拼,目前农报不论发行量还是经济效益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进入发展“拐点”。如何进一步办好《农村新报》,8月初,编辑部在报上进行读者有奖问卷调查。调查历时一个月,收到2000余封来信。阅读来信,颇受启发。读者对哪些版面受欢迎,哪些版面不受欢迎,需要怎样改进等等,为我们指明了前进路径。  相似文献   

7.
一张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决定着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而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又决定着报纸的传播效果。为此,每一家报纸都要时刻注意读者的反应和评价,力争提高读者的信任度,扩大传播效果,增强社会效益。 1986年7月2日,人民日报编辑部发表题为《我们的心愿——就人民日报改版30周年致读者》的文章,向读者表明报纸改革的愿望,并提出了要把报纸办得“可读、可亲、可信”的目标。从1986年下半年人民日报版面的变化,读者已经明显感觉到报纸正在努力塑造一个令读者感到“三可”的形象。读者纷纷致函人民日报编辑部,支持报纸的改革。当时全国记协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发生了什么公元1992年1月4日,这一天与平日没有什么不同,除了它是一个周末,新年后的第一个周末。但正是后一点,使它与一件新闻界的新闻有了瓜葛。这一日,中国大陆众多有影响的报纸同时向世人推出了“周末版”,展示了新的一年报业发展的新特点。《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纷纷出版了“周末版”;《辽宁日报》、《陕西日报》创出“周末版”;《南方日报》、《福建日报》、《河南日报》、《大众日报》、《贵州日报》推出“周末扩大版”;《解放日报》则随报奉送四开八版的“周末彩报”;《四川日报》打出了“天府周末”,《吉林日报》则名之为“周末增刊”;《河北日报》为“周末刊”,《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亦由半个版扩大为一个整版,更名为“大地周末”;《中国消费者报》,《新闻出版报》等亦推出“周末版”。如果将这个日子向前推一日,还有《参考消息》的“周末增刊”,向后推一日则有《工人日报》、《安徽日报》、《江西日报》的星期刊……这是继1991年以来出现的第二次“周末版浪  相似文献   

9.
1995年元月1日,杭州有线电视台的25万用户惊喜地从电视机中收到了开播的《杭州日报·下午版》的图文内容。此间的新闻界人士宣布:由杭州日报社、浙江图文电视公司、杭州有线电视台三家合作首创开播的“杭州日报图文电视”,标志着我国第一家电视报纸正式面世。 传统的报纸通过科学技术,实现与现代电视的“嫁接”,被新闻界人士称为我国报纸传播技术上的一次革命。 在杭州市区,电视报纸由杭州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北京亚都人工环境科技公司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希望兼并亏损企业。广告登出以后,亚都公司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封信件。对此,有十多家新闻机构进行了报道。新华社6月20日的报道说:“北京亚都人工环境科技公司上月在北京几家报纸登出准备兼并亏损企业的广告,一个月里引来了500多封请求兼并的信函。”光明日报6月14日报道说:“5月12日,北京亚都人工环境科技公司在报纸上刊出一则欲兼并亏损企  相似文献   

11.
今年2月12日,军报在一版位置刊登了《南沙卫士征礁联》的消息,同日,中央电视台也在《军事新闻》节目中播发了此消息。这篇不足800字的新闻,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消息刊播的第2天即有读者送来礁联。截至4月15日,两家新闻单位共收到应征礁联1500余件。这次征集礁联活动,没有一分钱奖金,也不发获奖证书,读者参加得为何这般踊跃?用一位作者的话说:“报纸真诚尊重读者,就会赢得读者的热心支持。”这使我想起了一件趣闻:一饭店开张之日,老板请名人题写“宾至如归”4个大字挂在门口,可登门客人却寥寥无几。一个“点子大王”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 0 2年 5月 17日 ,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第二届“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中 ,由读者投票产生了全国“读者最喜爱的 11种杂志” ,分别是《读者》、《知音》、《家庭医生》、《女友》、《家庭》、《故事会》、《青年文摘》、《当代歌坛》、《妇女之友》、《演讲与口才》、《少男少女》。它们几乎都是全国性有重要影响的品牌杂志 ,其中因有 2种杂志并列第 10名 ,因此共有 11种杂志入选。这 11种杂志大多都是读者喜闻乐见的综合文化休闲杂志。调查人员认为 ,这些杂志的入选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们在全国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与价值 ,…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5月17日,哈尔滨市的退休干部张玉昌和退休讲师王琚琨拿到了《老年日报》的聘书,他们作为该报首批“第一读者”进驻编辑部,参与《老年日报》的办报。据悉,请“第一读者”进编辑部,请读者作为报纸的监审是《老年日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实现“三贴近”的一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宣传语文规范化、传播语文知识为宗旨的《咬文嚼字》丛刊自今年1月问世以来,在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近半年来,该刊收到了一万多封来信,读者充分肯定了丛刊的办刊方针,称赞她是“文化的清道夫”,“犹如空谷足音”,像一块磁铁一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丛刊也得到了新闻界的大力支持,到目前为止,已有30多家中央和地方报刊报道了丛刊出版的消息,其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还发表了评论。上海电视台摄制了专题节目。《人民日报》刊登的《“咬文嚼字”感言》一文中说:“希望报刊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以及一切与语言文字工作有关的部门,将《咬文嚼字》作为某些业务人员的业务学习材料,人手一册,持之以恒。倘能如此,扭转出版物和社会上语言文字混乱的局面,就大有希望了。”  相似文献   

15.
据《咬文嚼字》第九辑报道,该刊将辟一新栏目“众矢之的”,每月把一种报纸(限某月5日一天)推上靶台,请天下读者鸣鼓而攻之。已定为“众矢之的”的12家报纸是:人民日报(95年9月5日)、光明日报(1 0月5日)、工人日报(11月5日)、中国青年报(12月5日)、中国妇女报(96年1月5日)、北京晚报(2月5日)、今晚报(3月  相似文献   

16.
《书法报》创刊于1984年,是建国后创办最早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法专业报。与上海的《书法》,北京的《中国书法》杂志并称为书法界的“一报两刊”。 《书法报》发行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18个国家和地区,并与日本、新加坡、韩国等50多个书法团体和书法专业报刊保持着联系。 《书法报》在1995年湖北省54家专业报评比分等中,获得最高分,位居榜首,评为省优秀专业报。 《书法报》创办13年来,能够求得生存和发展,并取得一定成绩,我们的主要作法和体会如下: 一、坚持办报宗旨,情系读者 情系读者,就是为读者着想,把为读者服务作为办报的出发点。为了使报纸为读者所喜爱,每年我们都要召开各种形式的读者座谈会,听取对报纸的意见和要求,年前我们还开展了读者问卷调查。今年我们又向全国各地寄发了15000份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研究改进报纸。  相似文献   

17.
第八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三等奖作品《浙江:今年高考无“状元”》(原载《光明日报》1997年7月25日),是一篇言简意赅、针对性强、短而有分量的短新闻。它以400字的篇幅,报道了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浙江不再按惯例公布高考名次的改革话题。消息虽短,但主题重大,社会效果很好。刊出后读者反响强烈,全国多家报纸转载。《羊城晚报》以两个版的篇幅对此举进行讨论,《光明日报》收到许多读者来信。其后,当时的国家教委专门举行新闻发布会,呼吁社会不再重奖高考状元。从写作上来看,这篇消息之所以能做到短而有分量,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处…  相似文献   

18.
说起报纸为读者服务,就不能不想到新闻界的老前辈邹韬奋和他所办的《生活》周刊。韬奋从事报刊活动具有优良的工作作风,最突出的一点是密切联系读者,热心为读者服务,他曾说:“尽自己的心力,替读者解决或商讨种种问题,把读者的事看成自己的事,与读者的悲欢离合,甜酸苦辣打成一片。”党报更应发扬这种精神,密切联系读者,热心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服务是党报的重要任务在有些新闻工作者的心目中,对于象《服务窗》、《读者问答》等为读者服务的栏目,往往认为“版面小,稿件零碎,  相似文献   

19.
本人采写的《县委书记被晾之后》,在1997年5月31日《大众日报》二版见报后,先后被《光明日报》主办的《文摘报》、《文汇报》等全文转载;《人民日报·华东版》等多家报纸,分别发表了以此文为话题的评论、杂文等。这篇稿子是在一个偶然机  相似文献   

20.
全军军区、军兵种报纸中的第一家周末刊——《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创刊一年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报社先后收到读者和新闻界来信、来电数百次,纷纷给予好评,许多官兵反映说:“每周就盼星期一的《星期特刊》。”著名作家莫言来电说:“以前不了解武警部队,看了《星期特刊》,深感这是一支有文化、有作为的部队。”中宣部新闻阅评组在去年9月19日的《新闻阅评》中,以《“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生动活泼高扬主旋律》为题,对《星期特刊》给予肯定,文章说:“《星期特刊》是文化娱乐休闲类的副刊,但它远离社会上某些副刊类报纸低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