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首先从我国教育发展趋势、教育领域存在的性别不平等、教师教育现状和教师社会性别意识的价值四个方面论证了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参照国外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经验,对我国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我国教育发展趋势、教育领域存在的性别不平等、教师教育现状和教师社会性别意识的价值四个方面论证了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参照国外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经验,对我国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学术界对中小学体育领域的两性平等问题做了很多研究,认为美国体育领域性别角色不平等的原因在于相关法令规定缺乏实际保障;教师缺乏性别平等意识及相关知识;教师的歧视性言行;课堂管理教学忽视性别角色均等;课程组织实践不利于性别角色平等发展。解决体育两性平等教育问题需教师要有性别平等的认识;教师必须更清晰地意识到自身性别偏见;运用基本的教学技巧,为女生提供安心的、积极探索的、有尊严的学习环境;做好课堂组织管理工作,鼓励两性平等意识;课程设计方面提升女生参与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当前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性别意识现状出发,指出教师存在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偏见和忽视性别教育等问题,探讨了教师的性别意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教师社会性别意识和性别敏感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课堂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性别的研究视角,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环节所隐含的社会性别问题,分析了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对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文章提出从教师教育制度建设、学习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的监控等方面加强教师的社会性别平等意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高校中女性能否自觉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同时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与高校中的社会性别意识教育有直接关系.高校对女性群体必须加强社会性别意识教育,使之在工作业绩、精神风貌上都成为女性中的楷模.而高校女性只有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意识,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平等参与社会,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知识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性别"在主流理论中的认同,法学教育必然受到重新审视,社会性别主流化理应成为实现性别平等的强劲动力,而且社会性别观念的引入和贯彻也是法学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的努力方向。法学教育中受教者与教育者的两性性别有着不同的意义。开设"性别与法律"这类的专门选修课程可以为合理的法律知识结构提供外在框架,将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渗入法学必修课可以为合理的法律知识结构提供实质内容,同时应以社会性别意识增订新的教材、审视和修订旧有教材。通过引进判例法教学方式,改革讲授法教学方式,培养教师性别平等意识,由因材施教而至"因性别施教"等方式,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培养新生法律人树立性别平等意识,从而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相似文献   

8.
高校开展的社会性别教育,目前仍存在着社会性别教育及研究中的“性别屏障”、高校管理层及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不强和社会性别理论自身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高校开展社会性别教育,可遵循以下新思路:应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与管理人员的社会性别意识和对性别差异的敏感度,应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性别理论与社会性别教育的研究,应注意社会性别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社会性别平等教育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师范院校因其示范性、人文性、延续性的特点,在加强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方面责无旁贷。要从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着手,把科学的性别平等意识纳入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对师范生进行全方位的性别教育,努力做好性别平等工作,推进社会正常、有序、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着性别不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机会不平等、教程过程不平等、教育结果不平等等方面.通过分析造成这些不平等的原因,提出了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创造相应的社会环境、提高性别理念和意识、改革教育模式与方式、实施课程改革等实现性别公平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科书普遍存在性别不平等问题,师生对教科书的性别偏向有所认识;而教师缺乏性别教育意识,性别教育仅处于萌芽状态。教师与教科书共同参与了传统性别观念的世代传承。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性别话语的历史印记从来都是标明两性之间的不平等,而教育存在迎合并建构这样的性别话语。运用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分析教育中的话语性别偏见现象,反映隐藏在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由于教育的性别不平等将会对女性的未来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所以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启示下,学校教育应该重视性别教育,做到"因性施教",提高教师性别意识,努力创造性别公平的学习环境,促进两性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阐释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对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培养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具体路径。文章认为,重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健康成长、自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根本途径是家庭一学校一社会的合力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渠道,社会教育是环境保障。只有当三种教育彼此协调、互相促进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培养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培养方面的作用,从而真正起到促进其成长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毕业生择业法律教育是高校毕业生教育中薄弱的环节。首先,由于毕业生择业法律教育的缺失而导致毕业生维权意识淡漠、合同意识缺乏;其次,社会环境仍存在人治等思想的影响又导致毕业生平等意识欠佳;第三,传统“无讼”、“厌讼”思想的干扰还致使毕业生法制意识薄弱。为此,应强化毕业生的维权意识、合同意识、平等意识及法制意识的教育,引导学生熟悉自己享有的择业权益的主要内容,使毕业生能够通过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择业权益。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强调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尽相应的义务。然而,中国社会对公民意识的培养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系一直缺乏必要的认识。长期以来,我国自中小学教育阶段起便片面强调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对中小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为此,笔者特地采访了一些学生、教师和家长。  相似文献   

16.
双性化人格教育成为目前儿童性别教育的主导倾向之一,作为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自然性别?如何看待自身的自然性别?何时、怎样实施这种教育?本文从教师的性别认知、学生的性别发展及其相互作用的心理学视角出发对相关教师准备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相似文献   

17.
以社会性别理论视角来考察和分析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发现学生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上存在着种种性别不平等现象。要真正实现男女两性的教育机会均等,就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各级性别公平化教育的监测机制,重新审视编订学校的教材,培养教师的性别平等意识并掌握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以有效促进性别公平化教育的实施和开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对"孪生姐妹",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学习必然要包括对文化的学习,交际能力的最终体现则反映在能否准确而得体地交流信息和感情,因此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教育正受到外语教师的极大关注.我院当前外语教学存在的弊端之一,就是没有让文化意识的教育"显性"出来,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忽视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掌握.本文从环境熏陶、文化教学、语言实践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19.
性别意识主张从社会文化视角正确看待两性差异,倡导消除两性成长中的文化障碍.针对当前女大学生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应高度重视性别意识教育,充分认识性别意识教育在树立"四自"精神、强化主体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提升认知、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对女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并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将性别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社会性别"已成为国际妇女运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社会性别意识"也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力推广全新的性别理念,加强社会性别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的性别平等意识,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课题.以湖南省各级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人员、教师、学生等各阶层人士为调查对象,紧紧围绕人们的性别理念、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手段和途径、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女性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等基本问题设计问卷内容,以调查员个别走访、回答问卷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展开.调查于2005年11月初开始,发出问卷1000份,历经一个月时间,共回收有效问卷901份,有效率为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