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孝标注《世说新语》所引释氏文献甚多,其功德无量。然其中亦有不安之处。前人亦有所辨正,今并采之,依《世说新语》顺序,指瑕七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及作者长期从事南京地区文物考古工作的实践 ,对南京历史上楚国所建金陵邑即“今石头城”的传统说法提出置疑 ,并从《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山谦之《丹阳记》的记载出发 ,对金陵邑治的所在位置提出了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于阮籍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世说新语》的描述,分析《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中的阮籍形象,将有助于全面认识阮籍其人极其性格的矛盾性,让人们窥见了阮籍既狂放又痛苦的时代形象,也从中显示了既声闻于当世又垂范于后代的魏晋风流。  相似文献   

4.
对道宣"照录"刘孝孙说"刘孝绰撰<诗苑>"之序作综合考察,便知据此无法证"刘孝绰主编<诗苑>".以由"太子独使孝绰集而序之"说证其不能撰<文选>,犹科学家走出实验室而忘记了科学常识."<诗苑>就是<诗苑英华>",而以此作刘孝绰为<文选>实际编纂者的"关键核心"无任何实质性意义,根本动摇不了著统撰<文选>说.从总集编撰的实质性层面上考察,昭明太子完全可凭一己之力完成<文选>.  相似文献   

5.
引用是<世说新语>一种主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世说新语>引用<诗经>的典故分析,可以看到,作者的用典与他的政治思想、身份地位和个人爱好有关.<世说新语>用各种方式引用<诗经>,使这部志人小说充满了诗意,增强了美感.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写而成的一部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古注现仅存刘孝标注一种。孝标引书四百七十种,所引文献以魏晋南北朝为主,较好地反映了中古汉语的发展演变过程,在汉语史的研究上具有一定的语料价值。本文试从刘孝标柱中的新词新义入手,对其在词汇发展、辞书编纂等方面的价值作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7.
<昭明文选>的实际编撰者为谁,是"文选学"研究领域里颇为重要的问题.笔者从南朝梁代时期昭明太子及其身边诸多文人的文学创作,对选入<文选>的前代作品的接受情况入手进行考察,发现昭明太子和刘孝绰二人对选人<文选>作品的接受远远超越于他人,从而为确定昭明太子和刘孝绰为<文选>的实际编撰者,提供新的视角和证据.  相似文献   

8.
刘孝标注是《世说新语》最早、最好的注释之一,刘注中保存着大量的诗话资料,内容十分丰富,刘注中所引诸书多已亡佚,梁以前的诗话资料藉此得以保存,为中国诗话史提供了珍贵的献。  相似文献   

9.
<正>《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人物遗闻轶事的杂史,由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  相似文献   

10.
南朝刘宋时期的刘义庆所编撰的<世说新语>一书,为后世展现了中国魏晋文人这一独具个性的群体的生活风貌.在中国文学史上,它向来被视作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初祖.事实上,<世说新语>在一些章节条目中还保留了大量极有理论参考价值的文学批评文献材料.文章特以<世说新语·文学>为例,简要论述<世说新语>在这一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选>既非为个人阅读而编,其所收诗文之"九成以上"亦非均再选自沈约<集钞>、丘迟<集钞>与"刘孝绰本人和昭明太子共编"的<诗苑英华>三书.冈村先生之<文选>是昭明太子"托咐"刘孝绰编纂的,目的是为满足自己在"疾病缠身"后的"赏读需要"之新说,不管从文献的层面上说,还是从逻辑的角度看,均断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2.
《何氏语林》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天中学刊》2008,23(1):51-55
<何氏语林>是明清"世说体"小说中影响比较大的作品,其地位仅次于<世说新语>,它对<世说新语补>的成书起了重要作用,并对后世"世说体"小说在体例、内容上也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广韵>是汉语中古音系的代表,也是给历史汉字标注现代读音的语音依据,<汉语大字典>就是以<广韵>为基础标注今音的.然而我们通过<广韵>核检<汉语大字典>注音时,也发现它在注音方面的种种失误,有的涉及到注音的标准与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钓碣 《世说新语·雅量篇》云: 王僧弥(珉)、谢车骑(玄)共王小奴(荟)许集。僧弥举酒劝谢云:“奉使君一觞。”谢曰:“可尔。”僧弥勃然起作色曰:“汝故是吴兴溪中钓碣耳,何敢诪张!”刘孝标注: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分门采取“价值递减”顺序编排,三十六门中首列孔门四科。文学门中前一部分多载玄学与佛学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演变新旧交替的状况。《世说新语》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它是研究汉至魏晋间的文学、历史、语言等的重要资料,同时刘孝标的笺注使其文献价值更加突出。《世说新语》还反映了魏晋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生活方式以及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6.
《世说新语·方正》第18条,陆机怒骂卢志“鬼子敢尔”,此事先见于《郭子》,但《郭子》的记载并无“鬼子敢尔”一语。刘孝标注《世说新语》引“卢充幽婚”传闻释“鬼子”一词的来历,然而从“幽婚”到“鬼子”一语,其中的褒贬明显不同。“鬼子”一词带有强烈的贬义,与“幽婚”传闻对卢氏家族态度迥异,说明“幽婚”传闻不足以释“鬼子”一词之来历。与道教的关联使卢氏家族与鬼神之说产生联系,卢循的失败又使卢氏在南朝地位下降,影响了《世说新语》对卢志的书写。在众多传闻中,《世说新语》作者选择了“鬼子”一语,说明创作者通过细节表明感情态度的特点。此外,不同时期文献对“幽婚”传闻的不同态度,正反映出家族地位的变化对家族先人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世说新语》是我国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以简约著称,但部分作品太过简约,影响了后人的阅读。刘孝标的注广浩繁博,又实事求是,不仅大大方便了后人的阅读,而且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历史知识也是一个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支道林是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高僧,他的事迹在<世说新语>和释慧皎<高僧传>中都有记载,然而两书记载有许多不一致处,<高僧传>让我们看到的纯粹是一位带有名士风采的高僧形象,享有崇高的声望,而在<世说新语>里,我们发现他并不是一味飘飘然的,而是一个性情复杂的多面体,名僧加名士的双重身份没有让他泯灭自己的个性,以<世说新语>的记载为主要文本,同时结合<高僧传>中的传记,全面考察高僧支道林的真实性情.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对佛道二教的倾赏有所偏倚,道教潜在地表现为一种隐退之势,记载道士事迹及关于道教教义信仰活动的材料在<世说新语>中较少,这同魏晋道教的世俗化和佛教在两晋士人社会的兴盛及其对道教名相实理的摄入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中涉及张华的七则条目,都是专注发扬他具有名士风度的风流雅事.不过,表面风雅之事实际更多呈现为当时文坛文士之间正常的文学活动,张华并非热衷清谈的狂热名士.刘义庆等人编纂"<世说>以玄韵为宗",所以收入子部的<世说新语>史料价值往往附着于小说家言,不过其所记载的片言只语仍然是我们展开研究张华会通儒学、玄理于政治生活实践颇有价值的线索.通过对比分析<世说新语>具体条目内容实际指向存在矛盾与令人不解之处,我们可以发现张华基本形象应是西晋著名作家和玄儒并蓄的入世名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