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调回河北以后带来一股清新的风 1986年元旦,李珊已回北京家中待命。他长期在高原超负荷工作,心脏受到一定损害,组织上拟在内地给予适当安排。他的爱人周熔是1960年进藏,已先期回到北京安了个家。  相似文献   

2.
沉重的翅膀     
曾经的"非典"患者李桂菊,至今还记得10年前北京南城那条护城河淌过的忧愁。那是2003年8月的一个夏夜,双双患病的李桂菊和爱人刚出院两个月,他们互相搀扶着来到一条曾经无数次愉快漫步过的护城河边。家中4名亲人因"非典"去世,夫妻两人肺部和股骨的极度不适,以及死亡的阴影,让曾经坚强的她和爱人对生活感到无望。"老天爷为什么对我们家这么不公平,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李桂菊对着丈夫哭  相似文献   

3.
律师信箱     
我是一位在校小学生的家长,我儿子在北京的一所小学读五年级。虽然我家的经济条件并不算宽裕,但是为了能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去年我花费近万元给他买里一台最新型号的品牌电脑。刚买那会儿,孩子特别高兴,我也总陪着他利用学习软件温习功课,有时也上专业的儿童教育网站学习浏览,觉得效果还不锚。后来,由于我的工作较忙,我爱人又不熟悉电脑,就一直由孩子一个人用电脑学习。但最近几次,通过检查他的上网记录我发现,他经常光顾的几个网站上的有些内容有赌博、暴力、色情等不适宜青少年浏览  相似文献   

4.
徐占权  徐婧 《新闻世界》2006,(10):56-57
侯清芝全家参加长征的八口人是:侯清芝、父亲侯昌千(又名侯德成)、母亲殷成福、叔父侯昌贵、爱人刘大妹、大弟侯清平,二弟侯宗久、妹妹侯么妹.年龄最大的是他年近50的父母,最小的是才5岁多的二弟。侯清芝一家于1935年11月19日,艰随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到1936年10月,有三人到达陕北,走完了长征的全程。在长征路上,侯清芝一家八口牺牲了四人,即他的父亲、叔父。怀有身孕的爱人和妹妹;二弟侯宗久长征中寄留在甘肃成县群众家中,到达陕北的只有侯清芝、侯清平兄弟二人和他们的母亲。[编按]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2,(13):33
正《奖罚分明孩子更出色》东子/著定价:28.00元漓江出版社2012年4月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你知道如何在孩子犯错时指出他的错误而让他从中成长吗?面对家中孩子的无理要求,你知道如何说不吗?在孩子取得进步时,你知道怎么奖励他以让他更上一层楼吗?你是相信赏识教育,不停地告诉孩子"你真棒",还是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呢?  相似文献   

6.
我与王子野同志的交往,始于20世纪70年代。“文革”期间,子野同志和他的爱人陈今及孩子全家都被发配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改造,而我爱人王龙娣因为大学毕业分配在被“砸烂”的文化部,当时也在这个干校“锻炼”,从而认识。  相似文献   

7.
伊然 《新闻世界》2008,(2):21-21
一天下午,丈夫下班回家,吃惊地发现,家中如同炸了锅一样。他的5个孩子,在院中的泥坑里玩得热火朝天,脸上、身上全是泥,空食品盒子和包装纸,扔得满地都是,房门和车库门也都大敞着。  相似文献   

8.
蒋元明1975年从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当编辑。他作为一个编辑,每天的编务工作是比较繁忙的。上班约稿、编稿、接电话,接待作者来访;下班后又要忙家务,买菜、作饭、洗衣、带孩子。他的孩子才六岁,比较淘气,又喜欢“缠”他.他的爱人,工作单  相似文献   

9.
如果把德国孩子跟中国孩子作个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孩子长得很大了还像个孩子。而德国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大人。安东是一个六岁的孩子,他爷爷奶奶的房子和我们海边的房子挨得很近。一天,他跟着他爷爷奶奶来到  相似文献   

10.
月苹 《新闻导刊》2005,(4):51-51
本市某报7月5日“国内新闻”头版头条,以通栏标题,并配发照片,突出报道了《热能博士每周末南京街头乞讨》的消息,叙述南京某名牌大学热能博士陈某,人很聪明,理论基础很好,动手能力也很强,很受学校器重。1990年顺利拿到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学校为他分了房子。还把他爱人调到学校工作。1994年,他和爱人双双辞职.准备到澳大利亚发展,但签证迟迟没有办下来。当时。他们的孩子刚出生不久。  相似文献   

11.
陆诒家中两次巧遇一老翁去年12月上旬,我们正在名记者陆治家中,请他谈谈新闻改革问题。刚谈到一半,门铃响了,进来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双手抱拳,连连作揖:“仰仗大力,仰仗大力,我的私房落实了,我决定回沪定居!”老人走后,陆诒告诉我们,他就是前中央日报经理,姓张,11月份从纽约抵沪,原说只来看看的,订了两个星期的来回飞机票,谁知我们很快解决了他的住房,他又看到了许多阔别几十年的老朋友,现已决定回国定居了,正在申请办手续。从陆诒家中出来,我们议论着,《新闻记者》杂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的吴兴县在"统一"的国民政府的统治下在政治建构、社团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等现代化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国家通过这些手段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但是30年代,吴兴地区的社会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困难面前吴兴也在进行着艰难的现代化建设,这些变化本身表明吴兴开始了向新的社会结构形态的演进。通过对吴兴社会状况的分析,讨论国家权力的延伸与对社会的控制是建立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的,否则其扩张便会陷入国家政权"内卷化"困境。只有在效益提高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避免"内卷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穆青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新闻实践中,采写的许多新闻作品体现时代精神,脍灸人口,影响深远。他的新闻实践活动体现了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长期的记者生涯中,穆青与人民群众一道经历过时代的波澜,他把人民那种百折不挠,勇于为民族、为国家、为革命事业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 穆青同志不满足于单纯地讴歌我们时代的英  相似文献   

14.
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要求我们用新的思维、新的视角去关注社会生活,这样报道出来的新闻才好看、耐看,才有份量。小题材用大思维2000年,我曾采访过一位患先天性无肛症的小孩———徐房春。这位家住江西定南县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孩因为家中贫困却不得不一次次忍受着疾病的折磨,时间长达10年之久。本来,采访徐房春的病情以及他家人求医问药这是一个小题材,但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徐房春在治病过程中却得到了一位上海人的无私资助。徐房春在上海治疗期间的吃、住、医疗费用都是由这位上海人承担。这位上海人与徐房春非亲非故,而且自己也并不富裕,为什…  相似文献   

15.
正东戡是著名报人、原《新民晚报》社长赵超构先生的大儿子。在我们儿时的印象里,他不管是读了大学还是走上工作岗位,总和我们这些弄堂里的"小八腊子"很亲近,一张乐呵呵的笑脸,没有一点架子,让大家感到异常的亲切,所以我们都亲热地称呼他"大阿哥"。这次听闻我牵头组织瑞康里老邻居相聚于桂林公园,大阿哥来电邀我和家人去他位于吴兴  相似文献   

16.
《浙江档案》2004,(11):42-42
奋斗一生求和平童年:英雄早熟亚西尔·阿拉法特出生于1929年8月4日,在7个孩子中排行第六。阿拉法特4岁那年母亲就去世了,童年的不幸养成了他固执、坚韧的性格。他的大姐伊娜姆说,阿拉法特从10岁左右就显示出了不受任何人控制的独立精神和超乎常人的组织能力。“不论在玩的方面,还是在感情方面,他都跟其他的孩子不一样。二战爆发后不久,亚西尔就把这一地区的阿拉伯孩子组织起来,分组进行操练。他手执棍棒,敲打那些不服从他命令的人。他也喜欢在我们家的庭院里野营。”青少年:投身革命阿拉法特17岁之前就参与反抗英国人和犹太人的斗争,将武器…  相似文献   

17.
有两个孩子从家中偷了一些水果和奶制品,跑到野外去玩。那时还没有保存食物的方法,看着吃剩的食物在阳光下坏掉,他们没有一点办法。后来,两个孩子上了中学,他们依然是好朋友。一  相似文献   

18.
佚名 《新闻世界》2007,(9):50-50
有两个孩子从家中偷了一些水果和奶制品,跑到野外去玩。那时还没有保存食物的方法,看着吃剩的食物在阳光下坏掉,他们没有一点办法。后来,两个孩子上了中学,他们依然是好朋友。一次,沿着冰封  相似文献   

19.
一位母亲前来心理门诊咨询:“我们家养了一只漂亮的小狗和两只画眉鸟,家人特别喜欢它们。可3岁的儿子却不喜欢,常常打它们,尤其是旁边没人时。我感到非常奇怪,我和爱人都性情温和,他怎么小小年纪就如此残忍?”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个爱笑的、从不发脾气的、瘦瘦的孩子般的老人。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住在外公家中,对外公的过去却知之甚少。不过,正像他所说的,每一个和他同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