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最近一些说法认为,地球物种正在经历史上第六次大灭绝,而这正是人类的"作死行为"所致。有些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危言耸听。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是否真的会到来?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许汉奎认为,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处于快速灭绝期,灭绝速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如果再不加以保护,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说法将成为现实。在地球的生命演化史上,曾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前五次大灭绝都属于自然  相似文献   

2.
正大约在2.5亿年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生物大灭绝,它的毁灭性远远超过了6500万年前那次杀死了恐龙的生物灭绝。6500万年前的那次灾难毁灭了地球上50%的物种,而2.5亿年前的那一次,陆地上至少70%的物种、海洋中96%的物种都消失了。由于那次灭绝发生在古生代终结时的二叠纪和中生代开始时的三叠纪之间,古生物学家称之为"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在二叠纪,地球上几乎所有陆地都聚在一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09,(5):40-40
一个国际科学小组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地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可能是由大盐湖引起,盐湖排放出的卤化气体改变了大气成分,导致植被遭到永久性破坏。这是大约25亿年前,在二叠纪末三叠纪初,地球上90%的动植物逐渐灭绝。之前,这次地球生物大灭绝被认为是火山爆发、行星撞击或者甲烷水合物导致。这一新理论是根据与今天的生物化学和大气化学过程进行比较得出的。根据这项来自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预测,气候改变引起的温度升高和干旱还会加速沙漠化进程,导致盐海、盐湖和盐湿地的数量和面积增大,而且还会导致卤化气体的天然形成。加上其他大气污染,这些物质的植物毒性就会加强,与此同时,气候改变引起的干旱和生物毒物结构也会增加。  相似文献   

4.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地球上物种消失速度不断加快,几乎达到了与前五次地球物种大灭绝时相当的程度,因此,有科学家说第六次物种灭绝已经来临了,而这一轮生物大灭绝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有人推测,目前,地球大约每小时就有一个生物物种灭绝,每年有1.75万种生物消失。自工业革命以来,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 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已经灭绝的生物,它们曾经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过,可是就像美丽的花儿一样,绽放不久就凋谢了。如今,它们只是书上的一幅图片而已。  相似文献   

5.
张桀 《科学大众》2000,(10):6-7
2000年7月21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金玉玕等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2.5亿年前的生物大灭绝缘于突发性的灾难,是地球有生物历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生物大灭绝。这一研究结果动摇了传统的分期  相似文献   

6.
纵观地球的生命历史,先后发生过许多次导致生命毁灭的浩劫,每次灾难都会有70%~90%的物种灭绝.对那些大大小小的生物灭绝事件进行分析,科学家们瞧出了端倪,地球好像每隔6200万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生物数量的涨落起伏.是什么力量在控制着地球生命存亡的周期循环?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预测,如果按现在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的速度,40多年后的2050年,地球上1/4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根据计算机模拟,这一速度比生物自然灭绝的速度快1000倍,比物种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所以,两年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朱格拉夫就发出警告:人类正处在自恐龙灭绝后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危急关头,而导演这一悲剧的正是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8.
数万年前,地球上曾经历过几次物种灭绝,在大灭绝期间,大批物种从地球上消亡,而灭绝发生的原因向来是科学家们好奇并探索的焦点.科学家们曾提出过一些看法,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气候及环境的剧变造成了这一恶果.然而,最近一些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详细说明了一个与此完全不同的观点:人类才是史前生态灾难的罪魁.  相似文献   

9.
地球也许将经历比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时期更大的灾变:大量物种的灭绝,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丢失。这个问题不象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其他全球性问题,大量物种的灭绝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丢失是一个完全不可逆的过程,灭绝的物种是不可能再复生的。因此亟待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美国《科学》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海洋酸化可能是造成2.5亿年前地球上生物大灭绝的“元凶”. 由英国爱丁堡大学领衔的这项研究发现,当时西伯利亚火山猛烈喷发,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导致海洋变酸,结果地球上90%的海洋生物与2/3的陆地生物灭绝.这也是地球史上5次生物大灭绝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于生物物种大灭绝的研究由来已久,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火山喷发、小行星撞击……几乎所有的假说都是发生在地球上的内部事件,即使涉及地外力量,似乎也是偶然来此的流窜犯,比如小行星。但是,真相到底如何?生物大灭绝还会不会再次发生?答案或许就镌刻在遥不可及的宇宙深处。连环杀手五次洗劫地球“全球性的恐怖谋杀案件再次发生,凶残的生灵终结者挥舞着他的屠刀,在沉寂了近1亿年之后,再次出现在地球上,这一次他犯下了更加严重的罪行。观众朋友,您好,现在是地球时间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连环凶杀案’前方报道小组乘坐时间机器…  相似文献   

12.
大约2亿年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绝无仅有的生物大灭绝,许多物种都在这场浩劫中消失了,因此,这场浩劫被人称为"地球大屠杀".但是,在这场大屠杀中,有一种生物却幸免于难,并在日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第一代霸主",这种生物就是恐龙.  相似文献   

13.
余夫 《百科知识》2012,(4):12-14
随着2012年的到来,玛雅预言中所谓的"世界末日"也更加引人关注。当然,现在几乎没有人真正相信2012年就是"世界末日"。但是,地球史上的确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大灭绝,对地球生物而言,这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末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口急速增长和自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2006,(7):46-47
在地球历史长河中,地球曾存活过40多亿种动植物。然而,生活在今天的生物仅有几百万种,可见绝大多数的物种都灭绝了。  相似文献   

15.
翁骋 《科技通报》2019,35(12):31-36,191
二叠-三叠纪以来显生宙爆发了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其中大部分的的海洋生物和陆生生物灭绝。在这一时期地球的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打击,并且伴随着全球碳循环异常。碳元素是地球生命体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地球的各个圈层内以不同形式相互转化循环,其同位素组成和分布很好的记录了地质历史时期的信息,尤其是在海相地层中保得存较好。δ~(13)C的变化能够直接反映生命活动和环境变化,其在地层中的异常变化可以直接反映全球碳循环的变化。本文结合前人已经研究的剖面,对二叠-三叠纪之交华南地区不同沉积相剖面的碳同位素组成进行对比分析,取得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6.
要在太阳系中改造一个没有任何生物的荒凉星球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也许人类首先要让其他生物作为先驱者,建立起初级的生物圈,将行星改造成适合人类定居后,再搬过去住。但即使像金星和火星这样最接近地球环境的星体,对地球生物也太不友好。因此,人类不可能把大型动物或者高等植物直接送上去,只有先派遣少数能忍受极端恶劣的外星环境的地球细菌上去。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针对不同的外星环境,派遣哪种地球生物去开辟新殖民地比较合适。去火星的先驱生物火星的大气比较稀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表面温度很低。这让人不禁遐想,通过增强火星的…  相似文献   

17.
尽管导致白垩纪末生物灭绝事件的原因很多,但多数学者倾向于在白垩纪晚期即距今7000万年前后,由于地球的生态环境恶化,许多不适于环境变化的生物,开始了其灭绝的进程。到了距今6500万年时,确有一颗陨星撞击地球,这致命一击最终使那些早已“苟延残喘”、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与创新》2005,(12):21-21
全球气温变暖、人口急速增长和自然环境恶化,使地球上的生物正在经历有史以来第六次大灭绝。刚刚结束的第四次国际寒武纪大会上,多国著名古生物学家表示了上述看法。他们认为,目前物种消失与地球历史上的生物灭绝事件惊人地相似,与以往不同的是,人类在这次生物灭绝事件中充当了“总导演”的角色。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发表的“2004年全球物种调查”显示:全球有超过15000种物种濒临灭绝,灭绝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教授西蒙·莫瑞斯说“:化石证据可以使我们判断出,在距今约4500万年前地球经历过一次非常剧烈的…  相似文献   

19.
拉伸效果     
David  Asch  程婉 《科技新时代》2005,(9):106-106
多年来.一些地质学家收集到的证据表明地球曾出现过种全球结冰的状态——“雪球地球”,甚至连赤道都覆盖着冰层.对地球生物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最近美国科学学家提出,23亿年前的一种细菌可能是使地球成为个“雪球”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20.
正它们是"死星"的微小遗骸,却包含了不可想象的力量。它们可能会造成灭绝事件,类似于毁灭了恐龙的那场危机。它们叫做磁星。对于地球上的生命,这是一个来势汹汹的大灾难。大约在6500万年前,有一块直径7~10千米大小的陨石坠落在墨西哥的土地上,引发了一场大爆炸,尘雾遮天蔽日。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地球上70%的生命被消灭了,包括恐龙。至此,在不到5亿年的时间内,我们的地球已经发生了5次生物大灭绝。这次就是地球的第五次大灭绝事件,同时也是"威名在外"的恐龙大灭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