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1年7月21日,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与世长辞,至今已过去一年多时间了。王大珩院士的去世,是我们国家的重大损失,我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也是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下面结合本人的所见所闻及长春理工大学的办学实践,谈谈对王大珩教育思想的学习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2011年7月21日13时2分,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院士因病在京逝世。作为两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奉献了一生,在中国科技史上,为他记上浓重的一笔。王大珩先生曾于1997年出任本刊院士顾问,本刊特编发此文,以表示对王大珩院士的深深的怀念和敬意。  相似文献   

3.
贡建国 《今日科苑》2011,(17):20-29
<正>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现代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863计划"主要倡导者之一、著名光学家、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王大珩先生,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王大珩96年的生命历程中,他智慧的双眼既能读  相似文献   

4.
张履谦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雷达与电子技术专家。中小学时期在战乱中度过的他,饱尝苦难生活,他在少年时便树立了富国强兵的思想。这个思想贯穿了他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的一生。张履谦刚从清华毕业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功,领导研制我国第一代防空导弹制导雷达、我国第一套通信卫星地面测控设备,高瞻远瞩地提出"投资在天、受益在地"等理念,他是我国电子对抗事业的先行者,也是一生献给我国国防事业的爱国者。本文基于史料,尝试对张履谦院士几个重要的人生阶段做一个梳理,展现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勇于攻关的科学家精神。  相似文献   

5.
夏炎 《科学中国人》2011,(15):14-15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王大珩,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5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相似文献   

6.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华裔科学家高锟与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三人分享.高锟被誉为光纤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7.
刘国华  张幸 《科学学研究》2000,18(1):104-109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现代社会,科学家肩负着极其重大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他必须为提高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而从事自己的研究工作。因此,他必须具有为人类社会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居安思危的超前意识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这些方面,竺可桢先生可以说是我国科学家的典范。他的一言一行,都不能不令我们肃然起敬。竺先生早在1953年就已注意到我国的水土保持问题,此后他反复强调这一问题,表现了一个科学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反观今天的科学界,在我们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身上,往往存在着一股浮躁情绪。追逐个人名利而不惜弄虚做假,急功近利而浮于表面文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当此之际,大力宣传和介绍竺可桢先生的高尚的道德品质,质朴的科学思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7日,"两院"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隆重开幕。6月8日,"两院"主管的《科学时报》出版了共20个版面的"两院"院士大会的会刊。在该会刊的第一版为胡锦涛主席讲话的全文,在笫四版上则以整版的篇幅,报道了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范朝来研究员在王大珩等院士支持下,长期在笫一线探索"专利立国"现象,矢志不渝19年的事迹和他的研究成果。他是我国唯一对这一现象的原理进行较为深刻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的科学家,由于这些研究成果对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很有启发,以及他在艰难困境中自筹资金苦心孤诣地研究历程和他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喟,为弘扬典型,本刊记者采访了范朝来研究员。(以下记者简称"记",范朝来简称"范")。  相似文献   

9.
纵观杜威一生,他的经历曲折而详实,他的思想丰富而庞大,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作为杜威思想的梳理,我们便可以从中一窥杜威思想的脉络和思路.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一块厚重的基石,将帮助我们完成从传统向现代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华裔科学家高锟与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三人分享。高锟被誉为光纤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教授出资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设立基金.以其一部分于1996年开始用于”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的颁发。2000年3月31日举行的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上.“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更名为“王大珩光学奖”。“王大珩光学奖”的设立是为了促进我国光学科技事业的发展,激励我国从事光学与光学工程领域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与高校青年学生奋发向上.创新进取。  相似文献   

12.
陈氏定理创立者陈景润院士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人们无不为这颗数学巨星的陨落而深感悲痛和惋惜。1953年我考入厦门大学数学系时,陈景润刚提前一年毕业,他被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后因不适应中学教师的工作而被辞退。1955年2月,厦大王亚南校长将他调回母校,安排在数学系资料室工作,我这才认识了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从教60年,教学、科研成果丰硕,他的创新思想、创新成果还在不断涌现。涂院士在重庆文理学院(兼职教授、名誉院长)领衔研究材料科学,开启人生第三次创业(第一次创业在西安交通大学参与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第二次创业在四川大学创建稀土纳米材料研究所,第三次创业在重庆文理学院创建材料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他的办学理念、美学思想、科研方法、创业精神等推动着重庆文理学院的发展。涂院士对材料科学研究有突出贡献,在哲学、管理学、美学等领域也有很深的造诣。《从美学角度看科学与艺术》一文融合科学与艺术的美学观,闪耀着科学家的美学思想,科学中的艺术美(七分科学,三分艺术)、科技工作者要有艺术修养是涂院士教学科研实践的总结;高等教育要打破文理隔绝,做到文理兼修、文理兼备,是涂院士的办学理念。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艺术修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涂院士正带领一批学者研究科学美与艺术美、科学与艺术对话、不同质的美有相同的表现形式、科学与艺术同行。这些研究将丰富科学与艺术交叉的内容,推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引领科技工作者提高艺术修养。我们期待着涂院士的创新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4.
1991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朝来,遵循江泽民同志会见他时提出的关于开展"专利立国探索和实践"的嘱托,在王大珩等院士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基层奋战探索20年,现已完成上述嘱托总任务约80%的工作量,收获良多,既有深刻的思考,也有大胆的建议,然而更多的是对院士们和各位朋友们的能再次支持他继续完成余下的约20%工作量的渴望。  相似文献   

15.
院士是我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科学家们也以得到这个荣誉为荣。2001年12月9日和12月13日,对于中国科学家来说,不啻是两个重要的日子,两年一度的增补院士工作宣告结束,新院士名单正式向社会公布。中国科学院增选了56名新院士,中国工程院增选了81名新院士,至此,我国2001年所有新院士的评选工作已尘埃落定。虽然今年两院院士的评选工作已经尘埃落定,但是我们从两  相似文献   

16.
陈氏定理创立者陈景润院士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人们无不为这颗数学巨星的陨落而深感悲痛和惋惜。1953年我考入厦门大学数学系时,陈景润刚提前一年毕业,他被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后因不适应中学教师的工作而被辞退。1955年2月,厦大王亚南校长将他调回母校,安排在数学系资料室工作,我这才认识了他。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本期刊登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家、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的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18.
他是在一穷二白中用1400万斤小米,奠基共和国光学事业的开拓者;他是在那个风起云涌的世界科技革命中审时度势,推动制定863计划的参与者;他是“两弹一星”23位功勋之一……他,就是被称为“中国光学之父”的王大珩院士。  相似文献   

19.
纵观杜威一生,他的经历曲折而详实,他的思想丰富而庞大,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作为杜威思想的梳理,我们便可以从中一窥杜威思想的脉络和思路。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一块厚重的基石,将帮助我们完成从传统向现代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余金明 《学会》2004,(5):26-26
2月2 6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市科协等7家单位联合举办王大珩院士从事科技工作6 6周年暨90华诞庆祝活动。杨嘉墀、金国藩、师昌绪、彭桓武、陈佳洱、柯俊、王绶 、等2 5位院士和社会各界友人13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中,王大珩院士向7家主办单位赠送了回忆录《我的自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