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外媒体抢占国内影视市场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朗,科技节目首当其冲受到冲击,近年来一些国外科技“大片”纷纷在国内媒体播出就是实例。我们电视科技节目工作者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发展我们的节目,生产出数量足,质量好,批量大的优秀节目。当然就目前情况看,发展我们的科技节目要克服诸多困难,但首当其冲的是解放思想,解决好理论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5年1月24日—2月1日,我作为第19届飞帕(FIPA)国际电视节唯一一名亚洲终评评委,在法国的海滨城市比亚里茨全程参加了这个在国际上最具影响的国际纪录片节。这期间,我考察了欧洲国家纪录片的创作和营销情况。节目市场的不同中国的上海电视节和四川电视节一般都是以包租摊位的形式销售纪录片或栏目性节目。其优点是宏观、热闹而直接,有的制片人和纪录片作者就在摊位现场谈价格签协议。其不足是无法马上看到这个节目,经销商必须在摊位上取得光盘后带回宾馆用随身携带的电脑观看。法国的飞帕国际电视节和瑞士的尼翁电影电视节没有中国电视节…  相似文献   

3.
我于年初应邀赴法国参加和考察国际电视节(Festiral International de Programmes Audiovisuels缩写FIPA)。FIPA创办于1987年,每年在法国南部海滨城市比亚利茨(BIRRLITZ) 市召开,到2006年已举办了19届。法国对FIPA很重视,政府为每届FIPA支持100万欧元,并有一位工商界人士牵头出重资赞助。官方的支持和坚实的经济实力使FIPA从小到大, 国际影响力日益彰显,成为世界各国视听节目展示的平台。参展的节目除纪录片外,还包括故事片、电视剧、通讯报导以及短片等。FIPA在加拿大(北美)、阿根廷(南美)、中国  相似文献   

4.
在职业生涯的第七个年头,笔者成为一名农业节目的主持人。这一次角色的转换可以真正称得上是别具特色,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城市里难得一见的勃勃生机,有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领域。我新的职业规划就像是节目版头中描述的那样——扎根奔放的热土,播种希望的田野。  相似文献   

5.
冷凇:吉恩先生您好!请问您是第几次参加法国的FIPA国际电影电视节?佩雷特:您好。法国FIPA电影电视节已经创办了19年,更换会议举办城市后举办也有10年了。我以前曾经代表我们的组织和电影节与FIPA进行过纪录片的交流,也曾经作为制片人带片参赛,但是担任纪录片评委还是第一次。冷  相似文献   

6.
竞争和危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表现的如此现实和不可回避。仅就科技节目而言,近两年国外科技节目在国内电视媒体上的播出成倍增长,而国内各电视台自制的科技节目因投入少、规模小、品种少、产量低等方面的原因发展缓慢。长此以往我们就有可能失去这一市场。进而损害我们的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7.
《新闻记者》2007,(7):9-9
第1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专业论坛”上发布的《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市场报告2006-2007年指出.2006年,新闻节目占据收视市场重要地位。观众平均每天收看新闻节目22、8分钟。占其总收视时长的12.95%。而每天收看电视剧的平均时长是52分钟。新闻节目中最受观众欢迎的是综合新闻,占据58%,综艺娱乐新闻的收视份额也占10%以上。此外,新闻节目广告投放额进一步增长。去年电视新闻节目广告投放总额达到537亿元。  相似文献   

8.
曾鸿 《新闻知识》2001,(1):48-48
主持人节目的出现,改 变了传统的电视节目模式, 为亿万观众展示出一种颇 具吸引力的人格化的双向 交流传播新景观。今天,主 持人节目经过半个多世纪 的发展,已经较为完善,节 目主持方式也在不断的探 索中有了很大的创新。本文 以目前常见的几种电视节 目主持方式为例,分析各种 形式对节目,以及节目主持 人的影响。 从目前的电视荧屏上, 以主持人的人员配置为标 准,大致可以将节目主持方 式分为三种:即独立主持 型、伙伴主持型和嘉宾参与 型。 独立主持型是某一个 主持人单独主持的节目。如 《焦点访谈》和《人与自然》。 这类节目…  相似文献   

9.
王伟  张静 《新闻传播》2004,(3):51-51
电视传媒传播的科技节目已经成为少年儿童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笔者作为少儿电视节目的编导,在制作少儿科技节目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就如何制作好少儿电视科教节目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产生于1995年,曾经以其话题时新、风格清新、现场活跃、贴近生活等特点赢得了大批观众。当年的一些文化学者由此断言:我国丰士会文化正从偏重教化发展到交流和信息共享,这一变化导致了谈话节目的兴盛并决定它以后的发展。因此,近十年来,我国电视谈话节目不仅数量增多,而且形式多样,涉及新闻时政、国际时事、科技文化、婚恋情感等各种题材,拥有着一批固定的收视群。然而,眼前不可回避的事实则是:一些节目谈话内容远离现实、远离老百姓的生活;有的节目谈话语言粗俗、下流,几近闹剧;一些主持人还加进了许多表演的成分,让人对节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可以说,继一哄而起、一拥而上之后,谈话节目形成了严重的良莠不齐的局面,有些节目重复、虚假、低俗到使人谈“谈话”而色变。为此,本文愿意从伦理学角度对这一现象作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