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选题指导课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呈现材料,方法引路,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真正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将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数学教材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实际的情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实践活动”课的认识不够,认为“实践活动”不是新课的教学,是课外活动课,有的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作为课外作业自行完成,学生往往草草了事,完成任务就行。有的教师认为“实践活动”课是节复习课,把书本上提示的几道题目完成就行。有的教师认为“实践活动”就是搞一些竞赛、游戏等。我们教师的教学往往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有然”。实践活动倡导“让学生亲力亲为”、“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体验活动中,培养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潘向红 《知识窗》2014,(14):21-21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大力改革课堂,追求高效课堂,但是实际教学中却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教学效果事倍功半”的现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根据这一理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自我完善等环节,营造出浓厚的自主合作学习氛围,构建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让课堂灵动起来,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中快乐地成长。笔者以“细胞呼吸的过程”这节课为例,介绍了自主合作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4.
高中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发现式学习为主,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念有许多契合之处,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式运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于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德来 《科教文汇》2008,(32):180-180
《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精心策划教学活动。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探究气氛;解放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内外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一节制作实践课教学片断的观察,发现三个问题:教学剥离,忽视学生主体;偏重结果,忽视探究过程;评价模糊,忽视情感体验。同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精准定位、搭建平台、有效评价,从而确保学生的主体活动,为探究活动保驾护航,调动积极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吴厚荣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211+210-211,210
本节课从一道简单最值问题出发,通过学生探究,教师引导,目的是想通过本节课的教与学复习中学数学中求最值最本质学科知识,所以设计的问题切入点低,但解题方法灵活,整节课是在问题—探究—引导(点评)—再问题—探究—引导(点评)逐阶升华中完成的,特别是学生最后提出的先猜后证法本身课前教师设计并没涉及,说明学生探索思维开启有价。  相似文献   

8.
杜琼 《科教文汇》2014,(14):184-184
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提升学习能力,是高效课堂的宗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了自主预习课、合作探究课、风采展示课、活动巩固课四种课型,以这四种课型为载体,能较好地实现高效课堂的宗旨。  相似文献   

9.
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不是在一节或几节科学课上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科学教师在各项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与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加强学生的潜实验能力的培养;加强探究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培养;加强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协调共振培养五个方面入手,理论结合实际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高效课堂的实现来自于课堂中学生有效的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恰当评价,既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实现高效课堂。由此如何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充分活动,是实现一节高效课堂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老师改变了传统的教法,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探索权交还给了学生,教师尽可能的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空间,让每个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操作等实践活动中驰骋。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八年级上册《平面镜》的这节课,无论课前的准备、课堂的进行以及课后的实践,我都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在探究科学知识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宫玉宁  宫玉晓 《科教文汇》2009,(20):128-128
新课标强调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贴近学生的生活,设置听说读写、专题性课外阅读、合作探究及实践体验四种类型的语文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进发创新的火花,获得新的经历、体验、感受和领悟,掌握知识加速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语文探究课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题目,搜集、研究资料,得出结论,写出探究报告的实践活动。探究课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训练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探究课分为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学习研究资料得出结论、写出研究报告四个过程。它要求在学生独立进行研究的前提下,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思考本节课是在课本“四边形”这一章中介绍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后的一节探究课。具体教学内容是:课前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哥尼斯堡的七桥问题,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同时学生利用图形计算器体验一个数学上的发现(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简单而美观的结论),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投人探究中点四边形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这一活动中,通过这个探究活动来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学习欧拉解决七桥问题的思想方法,从而把一个四边形的问题转化…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构建自主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0,(3)
探索了"交互-自主"微课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可行性,并在"城轨正线信号设备"课程的技能训练环节进行实践。结果表明,"交互-自主"微课式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与自我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倡的是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在日常教学中,主题实践的设计往往不能让每个学生实现真正参与其中,那么如何在设计主题时让学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呢?本文从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教师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综合实践主题的设计目标要关注学生发展。另一方面综合实践主题设计的内容要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16)
<正>传统课堂往往是灌输式教学、死记硬背和机械的训练,缺少学生智能的开发、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围绕这一目标,本人创造性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拆分重组,并加以拓展延伸,并以探究活动贯穿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体验中学习到新知识,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综合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如微课,QQ群,教学资源网站,仿真软件等,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做中学,做中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刘静雅 《科教文汇》2007,(5S):65-65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构建自主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