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是 ,不可忽视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班主任必须了解学校体育的基本目的和任务 ,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否则在组织指导班级体育活动时 ,就会出现措施不力、组织不当、领导失调、指挥失控 ,甚至影响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二是 ,不可忽视参与体育管理。中小学每年都要举行春、秋季田径运动会、队列比赛、班级篮球赛、冬季长跑赛等一系列的体育比赛。每当这些活动进行前 ,班内都要进行宣传、发动、选拨、组建班级代表队 ,进行赛前练习 ,采取措施 ,考虑对策 ,研究报名等。以上事项都需要班主任认真对待。对班内的体育骨干和体育积极分子 ,班主任…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分析、访问调查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对大学生阳光体育的有序组织方法进行探讨,进而构建其"综合运动会"模式。分析认为:(1)综合运动会组织了多种运动项目供大学生选择,吸引不同运动能力、不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参与,拓宽了参与面;(2)综合运动会项目经过创新设计,在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加入体育娱乐的元素,使运动项目更具有吸引力;(3)积分与奖励的科学设计将激发大学生组团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4)大学体育管理部门与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分工合作以及良好互动,是综合运动会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结果表明:深圳大学的阳光体育综合运动会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可,这种结合本校实际、创新设计并组织实施的阳光体育组织模式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田海丽  王健 《精武》2012,(13):5-7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天津市市内六区34所市级重点中学课外体育运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1)天津市市级重点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中,大课间开展效果较好,活动项目较丰富,其中较受欢迎的项目要有:篮球、健美操、足球、踢毽子、竹竿舞;活动时间充足,能够满足学生课间体育锻炼需求;(2)天津市市级重点中学课外体育运动中,有60%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达不到一小时,且一半以上学校未达到每周3次锻炼频率标准,距国家要求标准还有一定差距;(3)天津市市级重点中学课外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单一,主要以无人组织为主,班级组织为辅。有62%的学校尚未开展体育运动俱乐部等活动形式。说明,多数学校缺乏对多样性活动组织形式的重视;(4)天津市市级重点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多数学校对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视不够,未能满足国家要求每年至少开展春、秋季两季运动会的活动标准。  相似文献   

4.
<正>阳光操场栏目主题:因地制宜,全员参与。撰稿建议:1.大课间体育活动系列。学校集中开展的跑操、自编操等的组织形式、操作方法与管理策略;室外分班开展的体育活动内容、组织方法与评价形式;室内安排的大课间活动内容、组织与评价等。2.校内体育竞赛系列。达标运动会、足球运动会、跳绳运动会、左手运动会、亲子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生肖运动会、体育嘉年华、体育节、校园吉尼斯、小小童奥会等。  相似文献   

5.
程森蛟 《精武》2012,(30):65-66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娄底市体育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得出知下结论:(1)娄底市体育旅游业具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位置的三重优势;(2)劣势包括经营管理人才匮乏、设施不完善、体育与旅游结合的力度不够等;(3)面临着游客的增加带来环境污染、消费者对体育旅游产品需差异和周边城市竞争等挑战;(4)机遇包括消费者需求增加、国家对体育旅游业的大力支持和第十二届湖南省运动会的召开等。  相似文献   

6.
周妙蓉 《搏击·武术科学》2013,(11):110-112,1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西南民族大学200名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度较高,锻炼目的也都比较明确。(2)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多以中等及以下强度运动项目、趣味性项目为主。(3)个人兴趣、学习压力、网络游戏等原因成为影响大学生课余锻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其主要职责是:(1)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搞好课外体育活动;(3)做好体育教学、训练的后勤工作;(4)搞好体育宣传工作、培养体育骨干。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做好这些工作,做一个合格的中学体育教师,就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具备较广阔的知识面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加工,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能力的形成,一方面基于体育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学校卫生学等知识的修养,和教师对中学体育教材、教学大纲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基于体…  相似文献   

8.
还谷威  叶巍 《当代体育科技》2023,(12):187-191+198
通过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该文分析认为,以综合课程为理念的幼儿体育游戏,在推动学前课程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发育方面的价值包括:(1)是增进健康的直接手段;(2)符合幼儿发展特点及方向;(3)契合综合课程理念。经过研究发现,当前幼儿体育游戏发展面临的困境有:(1)幼儿体育游戏两极化严重;(2)幼小体育衔接断层明显;(3)幼儿体育开展的安全隐患。针对问题提出以下思考:(1)明确幼儿体育游戏宗旨;(2)优化入学准备与适应过程;(3)从需求出发探讨安全问题。并得出结论:幼儿体育游戏在推动学前课程发展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对于其面临的困境需要多方的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2011,(11):18-18
一、发展学校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 1.成立"阳光体育"领导小组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体育工作,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制订阳光体育运动计划:包括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总课程表、设计小型竞赛活动及校运动会方案、编排课外及社团体育活动内容,明确运动项目指导教师及运动员。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内容及要求,做到人手一份,人人明确,项目落实。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访谈等方法。对民工子弟学校初中生参与课外体育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校内课间活动有97.78%参与、班级组织体育活动有81.98%参与;有68.3%的民工子弟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民工子弟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主要是学校组织和班级组织;参与活动项目以趣味游戏、表演和运动队训练为主;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明确、积极性较高;男生参与课外锻炼的频率大于女生。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学生对传统高校运动会的认识,以及学生对高校传统运动会改革的期望。结果发现:高校传统运动会存在竞赛体制陈旧、形式单一;竞赛项目单调,内容与教学脱节;参与学生覆盖面小;具有明显的时空局限性等问题。体育文化节具有5大创新:时间与空间的创新、项目设置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创新、报名与参加办法创新和奖励方法创新。建议: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过程中体育文化节是高校运动会的改革方向,在发展过程中应突出文化性、教育性、综合性、大众性、展示性、趣味性、竞争性和个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 要把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要保证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也必须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活动计划的制定和内容的选择体育教学大纲上没有课外体育活动的计划、内容。各地区也没有统一安排。关于内容的选择往往由体育教师和教研组商量确定。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年级学期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及选择、安排好活动内容,计划的制定和内容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明确的目的,考虑物质条件的许可(学校的、社会的)、气候特点和所需时间等; 2.要认真考虑班级数、男女生人数、学生的兴趣爱好、活动基础及班级差异等; 3.要考虑到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小干部的工作能力及学生的体育意识等; 4.活动内容应该是课中练习过或学生易掌握、较安全的项目。 5.听取班主任对计划、内容的意见,并在年级会议上通过。做到人手一份,统一行动. 二、组织形式与活动方法的确定  相似文献   

13.
<正> 《学校体育》1983年第2期发表的长沙市育英小学周柱梁同志的《怎样评定小学校运动会的团体总分》,很值得采用和推广,因为它适合当前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的需要,不仅适合小学,同样也适合班级较多的年龄特征和身体素质有相当悬殊的各级学校。如果竞赛活动仅限于班级内部的小范围,那么对于学校体育活动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学校以"全员运动会"为载体进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全员运动会"的开展,从体育教学理念转变到课程设置改革,从学习最新活动项目到全员参与的集体项目,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使每名学生在收获快乐和健康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提升。一、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全员运动会"召开前,通过广播讲解运动会的由来、奥运人物及运动会团队精神等内容。各班级通过收集和布展历届奥运风云人物形成班级文化走廊,  相似文献   

15.
“新兴力量运动会”的发起、终结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兴力量运动会”(GANEFO)在其短暂的存在期间,始终与当时的国际及有关国家国内的政治局势息息相关。它在体育范畴内的历史意义是:1.对当时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和国际奥委会产生了震动;2.为后人研究体育与政治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标本”。  相似文献   

16.
程小坡 《体育世界》2008,(12):27-29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安徽省金寨县37所农村中学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两操”作为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已基本形成制度;课余运动训练、课余体育竞赛开展状况不尽人意,有的普通初级中学几乎多年不开运动会或从没开过运动会;学校能保证课外体育学生每天课外体育活动达到1h的没有。并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1.大学生遭遇挫折现状及受挫以后的行为反应 2.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独特作用 (1)从体育功能上看:①调感情;②强意志。 (2)从实施体育活动的环境来看:体育课和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一、项目设置的原则1.每个年级都设置1个全员参与的项目,全员参与的班级都可以得到奖励分。2.各个年级设置的项目数,以及每个项目参加的人数应得到保证,每个项目的参赛人数不得少于班级人数的1/4。3.设置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的项目,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联合社区活动设置有特色的项目,加强家庭和社区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家庭教育对增强学生体质起关键作用。通过运动会在家长中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树  相似文献   

19.
我校的“万里之春艺术节”、“万里之夏实践节”、“万里之秋体育节”、“万里之冬科技节”,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其中第七届“万里之秋体育节”的主要安排如下:一、主题:扬帆万里驶向新世纪二、体育节内容1. 征集本届体育节的吉祥物、会徽。2. 运动会开幕式。(1)进场方阵:三旗队、花束队(吉祥物)、彩旗队、鼓号队、呼啦圈队、气球队、裁判员代表队、运动员代表队、礼仪队。(2)小型团体操表演:幼儿体操《花木兰》(幼儿园);腰鼓表演、武术表演、校园集体舞表演、新广播体操表演(教师)。3. 体育文化活动:书法、…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竞技体育的社会意义进行论述,认为:(1)竞技体育是宣言书,国家对竞技体育设立了长久目标,竞技体育取得的成就显示了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2)竞技体育是宣传队,竞技体育的发展向人民宣传体育文化、提供体育物质;(3)竞技体育是播种机,它在人民群众队伍内播下了体育的种子。同时,分析了竞技体育推进体育公共服务的作用,认为:(1)竞技体育组织制度具有借鉴性;(2)合理的竞技体育制度文化,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制度保障;(3)完善基础设施,为开展公共服务工作创造良好条件;(4)高尚的竞技精神,为文化传播提供更加坚实的壁垒;(5)竞技体育人才,是公共服务发展的促进因素;(6)丰富的体育活动,为公众拓展了社会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