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铅球教学中,许多老师、教练往往重视主要技术环节的教学,忽视了细微技术环节雕琢。比如:左臂的动作在整个推球过程中的作用(以右手推球为例)。结果给训练和教学带来微妙的影响,本文通过生物力学、生理学原理来阐述左臂动作在整个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原地推铅球是瞬间完成动作的项目,检测学生的爆发力和协调能力,学生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外,还应该掌握合理的技术。只有正确掌握原地推铅球的技术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经过多年的带队训练,发现学生推铅球存在多种多样的错误动作。铅球最后出手的问题可反映出问题所在。如:铅球的最后用力溜球,提前出手,无拨球动作,出手角度过低等等:①头部过早左转。②肘关节下垂顶球不紧。③用力顺序不正确,发力没有从蹬地开始,上体过早直立,完成不了左脚的支撑。④左侧臂不制动,左臂过于向左后方摆动,左  相似文献   

3.
肖永 《中华武术》2014,(11):36-38
铅球运动可以说是对各个技术环节都非常严格要求的运动项目。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技术动作的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非投掷臂在铅球投掷中最后用力阶段的研究,并逐步地细致和深入的研究。根据在过去的教学、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经验,由于受到种种因素条件的限制,一些教练员和体育教师一般只是注重运动员身体超越器械的动作要领和投掷臂的完美姿势,从而忽视了非投掷臂在整个铅球运动中的作用和其对投掷成绩的影响。在投掷技术逐渐完善的今天,随着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介入和使用,投掷铅球运动对动作的协调运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实践证明,在铅球运动中的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摆动路线、特点、摆动时机等都会对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力量的集中造成影响,从而影响铅球的投掷成绩。  相似文献   

4.
对铅球左侧支撑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在最后用力技术中,出现空中换步动作,无左腿支撑的现象,这是铅球教学和训练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之一。就其产生的原因而言,一是教练员在教学、训练中忽视了这一重要技术环节的训练。二是运动员对这一技术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为引起重视、本文将对铅球的左侧支撑进行一  相似文献   

5.
1问题的提出 铅球是我市中学生运动会唯一的投掷项目。众所周知铅球对发展学生力量素质有明显的效果。本人通过对竞赛、访谈、查询文献发现铅球投掷技术中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滑步后有停顿、推球时屈髋后坐、没有左侧支撑、持球动作不正确等。这些错误动作直接影响铅球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对训练考核、持球技术统计和文字处理后发现,多少存在着持球不正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赵稳 《中华武术》2021,(1):18-19
学生在铅球投掷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常见的问题,铅球出手时上下肢动作配合不协调,蹬、转、挺、推、拨等技术环节衔接不连贯,髋关节转动不充分且臂部后屈、上体不稳定、身体侧歪、重心低、出手角度低等错误技术动作。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避免训练的盲目性,少走弯路,笔者就这几年训练经验给大家介绍一些训练方法,仅供参考。一、正确掌握推铅球的用力顺序原地推铅球的重点技术就是最后用力技术.  相似文献   

7.
铅球最佳出手角的计算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力学原理,通过数理推导编采了铅球最佳出手角及其射程表,并根据推铅球的运动生物力学特点,分析了理论上最佳出手角及其在实践应用中的局限性,提出理论上的最佳出手角可作为教学训练的定量指标,但并不是竞赛中的最佳出手角,在教学和训练中应结合实际,采用合理的出手角,以利于改进技术,指导训练,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铅球投掷技术动作比较复杂,简单地可以概括成几个字即:蹬、转、抬、挺、撑、推、拨。要想很好地完成其技术动作,要求运动员具有很好的协调性和爆发力,但对于初学者,这些动作要领很难全部掌握,有的缺乏连贯性,不能按动作的发力顺序进行,这就不能形成力量的叠加,导致最后出手不能把全部力量都作用在铅球上,还有的对技术动作理解不够,不能正确地完成动作要领,尤其是蹬地和左侧支撑的技术动作不到位,直接导致铅球出手时出手点低、力量小,影响成绩的发挥。现介绍两种利用斜坡来练习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选定进入2011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苏州站)女子铅球决赛前8名的运动员滑步阶段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在过渡阶段左脚积极压插着地不够,过渡阶段时间较长,左脚落地瞬间躯干前倾角和左肩后倾角偏大,左臂打开较早,影响了身体扭紧程度,过渡阶段超越器械效果不理想。过渡阶段8名运动员左脚着地瞬间的左膝角偏小,左脚着地瞬间左侧支撑制动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0.
以体育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针对目前铅球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但又往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及头部动作对滑步推铅球完整技术的影响进行细致的分析。得出结论:细小环节在整体动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头部动作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快捷合理地掌握正确的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11.
李莉  周次保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1):31+55-31,55
运用图表测量法、文献资料法,从解剖学、生物力学角度对铅球左侧支撑动作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左侧支撑对提高运动成绩的积极因素,从而进一步阐明左侧支撑在铅球最后用力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推铅球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投掷项目,高水平的铅球比赛是力与美的完美体现,更是技术与爆发力的有机结合。要练好铅球,训练方法各不相同。差别重量铅球的技术训练法是指运用不同重量的铅球或实心球,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来逐步提高初学者的推铅球技术,最后达到熟练掌握正确技术动作来提高运动成绩的一种练习方法,是提高铅球成绩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1、铅球教学手段的综合分类上表所示,铅球教学手段可以分为两大类,静态中完成动作和动态中完成动作。如果最后学习的动作是背向滑步推铅球,一般而言,按照技术学习的规律,表中背向滑步推铅球前面的技术都要依次进行学习。但现实我们面临的各种条件是有限的,比如学生的能力差异、器械的配备,而最大的问题则在于课时较少。因此,迫使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在理解铅球完整技术的前提下,考虑必需的教学手段,按照一定的顺序、结构排列起来进行学习,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所要学习的某种技术。  相似文献   

14.
刘勍虎 《中华武术》2010,(10):50-51
滑步推铅球技术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身体移动决、重心起伏小,滑步结束后要使身体处于最后用力的最有利姿势,也就是超越器械的动作姿势。滑步技术动作过程的要点有四。(以右手持球为例)  相似文献   

15.
瞿昂 《浙江体育科学》2008,30(3):123-128
主要采用美国艾里尔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系统(Ariel Performance Analysis System,APAS)对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男子乙组前6名铅球运动员的背向滑步推铅球完整技术录像进行解析,重新确定左侧技术在推铅球的完整技术中的重要作用,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最佳成绩的取得是靠身体各部位协调用力取得的,在今后的教学与训练中,使左侧技术得到充分重视,为运动员完成正确合理的完整技术动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非投掷臂在推铅球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铅球教学中,往往注重强调的是:右腿的快速蹬地、转体、送髋、挺胸、有力的挥臂、拨球,以及左腿的支撑,却忽略了左臂的技术和作用(以右手推铅球为例),从而造成一些错误动作的出现和成绩的不理想。左臂的合理技术,不仅有助于最后用力加速能力的提高,而且也对出手的角度及身体的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有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采用低姿势做背向滑步推铅球时,左臂要稍向内扣,同时左肘适当向上抬起,这样有利于维持身体在静止、滑步过程中和滑步结束时  相似文献   

17.
铅球运动在田径项目中以体现爆发力而著称,同时也是中学业余训练的一个重要项目。铅球技术动作掌握的优劣,对于投掷远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训练过程中,初学运动员因为动作原因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就近几年教学和业余训练中发现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铅球训练中,笔者根据铅球项目及其动作结构的特点,力求寻找到一种与推铅球用力形式一致、简单易做、效果好的训练方法,既没有改变铅球用力的动作结构,同时还加强了技术动作稳定性,提高专项力量。因此,在实际的铅球周训练中,把训练过程简单地设立成几个"训练站",依次分配到一周,以"站"为主线,同时在各个"站"中突出负重与抗阻  相似文献   

19.
对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运会女子铅球第一名李梅菊和第四名张春景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三维摄影拍摄和三维录像解析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出准备阶段人球系统的加速下落和制动与最后发力阶段铅球提前离颈两种技术动作的改进方法;对技术动作进行新的解释,使之对技术动作的理解更清晰;以新的评定方法评定鞭打动作和超越器械动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实心球、铅球训练中,既要注意两个项目联系环节,又要区别对待,有侧重点进行练习。实心球练习中,主要抓好两脚用力蹬地,送髋展胸、两臂用力掷球。在抓好实心球训练基础上,重点指导队员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动作。由原地侧向推铅球到侧向滑步推铅球动作,最后学习背向滑步推铅球动作。滑步时要求队员做到“低、快、稳、直、超(超越器械)”动作要领,学习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采取各种练习方法逐个环节掌握。同时,加强各身体素质练习,进一步提高训练效率。通过一段时间强化反复训练和针对性练习,收到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