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为喜欢吃辣,所以来重庆”拨通陈亦明的电话,才知道陈指很忙。上午要训练,下午去看甲A比赛,晚上呢,来山城比赛的昔日得意弟子区楚良邀他吃饭,一叙别情。无奈,只有在陈指吃午饭时采访他。陈亦明要了一大碗辣汤面,我奇道怎么广东人也这么能吃辣,陈指埋头吃面:...  相似文献   

2.
我平素午晚进食爱喝菜汤,尤其喜爱食鱼汤。把钓的新鲜活鱼拿来做各种各样的汤吃都比炸煎更富有营养。此乃众多钓友之共识。把钓获的鱼儿拿来做汤,在形式上不外乎以整鱼炖汤和切鱼块烧汤及以鱼肉丝烹制的鱼羹汤等三道  相似文献   

3.
远洋船上垂钓,不需要渔竿,一线在手,全凭心灵感应,没鱼比耐心,有鱼各显神通。钓鱼者,忙于垂钓,一分一秒都舍不得离开“战场”;观望者,小手一背遛遛达达,这瞧瞧那看看,捡几条名鱼回去炖汤,悠哉乐哉。有一次我在澳大利亚垂钓,拉上来的大海蟹少说也有30多只,等我收线后找蟹吃,残壳剩螯早已回归大海,这真是“当奶妈的卖儿郎,编凉席的睡光床”,后来我又加了一句:“钓鱼人喝鱼汤”,因为鱼肉都叫人吃完了。话是这么说,对于钓迷们来说,宁可不吃不喝也要垂钓。船去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在途中就听去过的老船员绘声绘色地形容鱼怎么多,蟹怎么肥,听得我们…  相似文献   

4.
咏鱼诗是祖国古诗苑中的一株奇葩,其中有不少是名人咏名鱼的诗句,读来诗味隽永,妙趣横生。鲥鱼是我国四大名贵鱼类之一,古代诗人多有吟咏。苏东坡吃鲥鱼后曾赋诗赞曰:“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王安石也有“鲥鱼出网蔽江渚,荻笋肥甘胜竹乳”的诗句。当代文学大师郭沫若也留下“鲥鱼时已过,齿颊有鱼香”的诗句,赞美了鲥鱼的鲜美。鲤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自古就是人们最喜爱的淡水鱼。唐代章孝标《鲤鱼》诗云:“眼似珍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沉。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松…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危险     
李浩 《垂钓》2004,(3):58-58
做海员十多年了,和绝大多数海员一样,我也是个钓鱼瘾君子。但我的钓鱼经历告诉我,钓鱼可以“竿不择鱼”,吃鱼可不能“饥不择食”。真看准了,那次就是,钓鱼没什么,吃鱼时倒吓出了一身冷汗。  相似文献   

6.
罗有年 《钓鱼》2006,(18):56-56
挪威的拟饵绝大部分是鱼形或仿鱼形,这绝不是偶然的。挪威的海洋鱼、半咸水鱼、淡水鱼通通都是冷水性肉食类鱼。其习性是大鱼吃小鱼。按照中国的传统说法,就是“鱼吃鱼,不腥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虾虾吃泥沙”了。  相似文献   

7.
秦姣 《钓鱼》2013,(2):46-47
有个和我一起玩到大的朋友,名叫二虎。看我老是出去钓鱼,每天都能有新鲜的鱼,不禁也产生了兴趣。在我的撺掇并且吃了我多次免费鱼之后,他终于决定要加入钓鱼大军。我很欣慰地看着他说:“多吃点鱼对脑部发育有好处的。”二虎依旧笑呵呵地说:“是啊是啊,我也听说鱼很补脑子的。”  相似文献   

8.
在辽南沿海附近海域,垂钓者常以钓“刺毛”为乐。“刺毛”也就是大连地区的黑鱼,这种鱼多生活在近岸或岛屿礁石密集的海域。它的身体表面呈黑色,披着一身密密麻麻的黑色小鳞,颜色与黄鱼形成鲜明对照,所以称之为黑鱼。在黑鱼的脊背上有一排硬刺,常常把垂钓者的手刺出鲜血,故当地渔民又把它称之为“刺毛”。该鱼的个体因水域深浅而异,一般深水区个体较大,2千克以上者常见,近岸个体多为500克以下。由于它的肉质鲜美,因而成为大连地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尤以黑鱼汤远近闻名。“刺毛”鱼食性凶猛,海蛆、蚬子、海红、鱼肉块均可做饵。…  相似文献   

9.
自制鱼粉     
钓鱼离不了鱼粉,但是市场上鱼粉不是不好买,就是太贵,这里有一招,保您从此以后不用为鱼粉发愁。将您熬鱼汤剩下的小鱼渣子。吃鱼剩下的鱼骨头、鱼肉收集起来,放在铁锅里炒干。注意开始时火可以大一点,到快干时用小火炒,不要炒煳。对于一些肉块不容易炒干,您也不必在意,出锅后摊在报纸上,一两天后,  相似文献   

10.
刘定龙 《钓鱼》2009,(2):24-25
二十一.抓死口和钓跑铅 台钓爱好者认识、接受并改进了传统钓“笨钓滤鱼”的合理成份,不仅可以“滤”鱼,而且可以有选择地、定量地滤鱼,滤去过大的信号和假信号。在无法判断过多过乱的信号时,常常采用最有效的一招:“抓死口”,有意放掉过多过乱、无法辨别真假的信号,专抓鱼吃深以后的“死口”——等鱼把钩饵吃死、吃牢,无法吞钩了再提竿。  相似文献   

11.
江南水乡,溪河纵横,到处都有厚唇鱼。闽西境内的汀江水域也盛产此鱼,是钓鱼爱好者垂钓的重要鱼种之一。厚唇鱼(当地人叫“石弯”或“石斑”)是一种漂亮的小型溪鱼,爱清洁,喜群居。这种色长不大,最大个体也不过250克左右。厚唇鱼吃钩后漂上反应几乎一律点动一下便?..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40年代.我12岁.开始自学魔术.在天津中华书局买了《中外戏法图说》。读后方知这部铅印的“图说”其实就是《鹅幻汇编》的翻版。从这本书中我学到许多小戏法,尝试着演过的有“木人走线”、“木人(香烟)自起”、“空碗变鱼”、“空碗变花”和“酒壶变酒”等等。  相似文献   

13.
我从6岁就生活在青海的黄河边上,直到1991年离开,整整在“母亲河”畔生活了38年之久,钓鱼也钓了38年。从缝衣针做鱼钩,野柳枝做鱼竿……期间知晓了许多钓鱼传奇,见到了许多钓鱼人。早在20世纪50年代,青海当地人很少有吃鱼的习惯,有的是因为宗教信仰不吃鱼,有的是怕鱼刺鲠喉不愿吃,有的是因为讹传不敢吃……当时只有来青海的外地人才吃鱼。  相似文献   

14.
张虹  蒋超 《中国钓鱼》2024,(1):78-80
<正>2023年11月24日,是我那家住湖北省黄石市二姑的80岁大寿,我代年迈的父母到黄石给二姑拜寿。席间,我吃着二姑亲自做的五香鱼块、蒜黄炒鳝鱼丝、糖醋鲤鱼三个鱼菜和米酒鱼头汤、鲤鱼首乌汤、冬瓜黑鱼汤三个鱼汤,都特别好吃、好喝。不禁连声夸赞二姑的厨艺就是好,长江南岸的鱼味就是美。二姑哈哈笑着说:“小虹,不是二姑的厨艺好,也不是长江南岸的鱼味美,重要的是你表姐钓的各种鱼儿鲜活美。”听二姑这么一说,我惊奇地笑着说:“二姑,您别谦虚了,您过75岁大寿时,  相似文献   

15.
罗非鱼吃鱼     
钓鱼的人常说:“钓鱼的人不爱吃鱼”。这可能是鱼吃多了,产生了厌腻感,情在理中。但也有钓友这样反映:“平时钓的鱼太腥了,特别是人工饲养的淡水鱼,不但有腥味,而且还有一股很重的泥土味,别说吃,就是闻一下,也会倒胃口。”所以,很多钓友感慨:“如果鱼没有腥味和泥土味的话,那么爱吃鱼的人会更多。”  相似文献   

16.
水畔鱼汤鲜     
陆浑水库,青山环抱,碧波万顷,水质特别清澈,这里水深鱼大吸引着众多的抛竿爱好者。我来陆浑钓鱼,当然也企盼有与大鱼相搏的荣耀,无奈大鱼并不眷顾每位抛竿者。和那些羡慕、抱怨、沮丧的钓发略有不同,我还有喝鱼汤的乐趣。 做鱼汤要用鲫鱼,钓鲫鱼要冒点险:把自己带的5套钓具中的一两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 “会吃鱼的吃鱼头。”鱼头鲜美可口,营养丰富。但鱼的头骨较大,在烧汤作菜时难以熟透。吃了夹生的鱼头,极易被感染“华支睾吸虫病”。因为在我国40多种淡水鱼(以鲤科为主)及某些地区的淡水虾体内,普遍带有华支睾吸虫的“囊蚴”,尤其是鱼头及鱼鳃,感染率最高。倘若吃了未熟透的鱼头,这种“囊  相似文献   

18.
今天的“钓鱼人部落”里好热闹,“我钓我吃”家常鱼馆开张了。一不请名厨大师傅出山,二不用皇家御膳谱指导,咱钓鱼人的鱼馆就请咱钓鱼人掌勺。今天请的是北京农科院的李增玉钓友,他会钓鱼,又会做鱼吃鱼,还格外注意科学膳食,他的“油浸鱼”算是抛砖引玉,希望钓友们部能将自家饭桌上那道最拿手的鱼菜端出来让大家尝尝。——编者  相似文献   

19.
吉祥物说鱼     
历代以鱼为主题,寓意吉祥的文化活动有鱼灯、鱼舞以及和鱼有关的诗词书画。鱼灯多见于年节灯会,烛光闪闪,形象可爱。南朝梁元帝萧绎曾做(对灯赋)称赞它:“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冠有鱼字的佛教器物名称有“鱼鼓”,俗称“木鱼”,僧侣诵经时有节奏地敲打此物。吃鱼的佳话据《汉书》、《晋书》等史籍记载,“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河鱼大上.刘向以为近鱼孽也”“魏齐王嘉平四年(公元252年)五月,有鱼集于武库屋上,此鱼孽也”。这“鱼孽”二字的含义包括着吉、凶正反两面。古人把鱼的某些异常现象附会若干事物,…  相似文献   

20.
<正>旋盘,又称“舞冰盘、转碟、耍碟、耍碗、耍花盘”等,是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杂技技艺。旋盘时,艺人在地上铺一块蓝布,然后手执一根细棍,把碟碗之类放在棍的顶端,使其旋转;耍的过程中,能把木棍衔在口中,也能把碗碟转移到一个木架上,令其转动依旧;此外,还可以兼旋小枪刀、叉子鱼等物件,所以也称为“什锦杂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