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纥是我国北方草原地带的古老民族。其源于北狄,祖于高车国袁纥氏,立国于唐代中期,崩溃于唐代晚期。历五代十国、宋至元,与汉、蒙古、维吾尔等族融合。在开发商西伯利亚及西北地区、大漠南北经济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奚族的一些部族和姓氏名称,如,阿会、奥隗,等等,人名如,阿钵、隗引等等,与南北朝时期高车隗姓、高车的屋引氏,为同名异译或不同的变体,有某种同源关系。辽代的述律氏为南北朝时期敕勒的异译,原为迪烈纥氏,出身高车姪利昌,至辽,以其原地敕勒川而称述律氏,又改称石抹氏或肖氏。辽代述律氏和耶律氏的一些人名,如,迪辇、敌鲁、挞凛、迪里古、迪烈纥,等等,与辽代的一些部族名称如,敌烈、挞凛、挞领、铁骊、姪里古,等等,与南北朝时期的“高车丁零”、“高车姪利曷”,以及高车“初号狄”,似为同名异译。  相似文献   

3.
一回纥的兴起维吾尔族在《旧唐书》中称回纥,它源出突厥语族的铁勒(又名高车)。是我国蒙古草原上的兄弟游牧民族。北魏时期,铁勒的中心驻地在鄂尔浑河流域上游,不久,以乌护氏族为主的部落西迁天山之北,是为西支;以袁纥(又作韦纥)氏族为主的部落则北迁到土拉河以北至色楞格河流域,是为东支。西魏到北周期间(535—581年),以阿尔泰山为中心的突厥人兴起以后,以袁纥为主的东支铁勒人民即处在突厥贵族统治之  相似文献   

4.
关于萨满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萨满”名称的由来 萨满教是阿尔泰语系民族普遍信仰过或尚在继续信仰的宗教。它作为一种原始形态的宗教,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提到过我国北方古代民族先民之一的匈奴祭“天地、鬼神。……单于朝出营,拜日之始生,夕拜月、……举事而候望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1)陈寿在《三国志》中略述乌恒“祠天地日月星辰山川”(2)范晔在《后汉书》中记载了萨满教的葬礼,“剑尸以棺,有哭泣之哀,至葬则歌舞相送。肥养一犬,以彩绳缨牵,并取死者所乘马衣物,皆烧而送之”(3)令狐德(?)等在《周书》中记述了突厥各族的狼图腾崇拜和女巫主持的宗教仪式。(4)《魏书》记载了高车人在地震时“叫呼射  相似文献   

5.
一族别及其势力的成长回纥是唐帝国周边的重要部族之一,散处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之娑陵水(色楞格河)一带。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他们的祖先在我国史籍记载里说是匈奴族。如“新唐书”“回纥传”说:“回纥,其先匈奴也。俗多乘高轮车。元魏时亦号高车部,或曰敕勒,讹为铁勒”。魏书则说:“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勑勒,诸夏以为高车……其种有狄氏、表(袁之误)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姑师(车师)族就是乌古斯族、高车族,也就是后来的乌纥、乌护。他们使用的是突厥语,属突厥语族。维吾尔族的先祖—姑师(车师)族,在其历史的发展中。同化、融合了许多当地和西迁而来的其它民族的人民。文章最后对公元840年回鹘西迁的人数及当时在西域地区原有土著居民的人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维吾尔族是我国各民族大家庭中较古老的民族之一。汉文史籍称之为;袁纥、韦纥、乌护、乌纥,回纥、回鹘、畏兀儿。这些称谓都是“uj(?)ur”在不同时代的音译。维吾尔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八·九世纪就有用突厥文镌刻的文物,如《回纥英武威远毗伽可汗碑》(简称“葛勒可汗碑”或“磨延啜碑”)、《九姓回纥可汗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族是我国各民族大家庭中较古老的民族之一。汉文史籍称之为:袁纥、韦纥、乌护、乌纥、回纥、回鹘、畏兀儿。这些称谓都是“ujur”在不同时代的音译。维吾尔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八、九世纪就有用突厥文镌刻的文物,如《回纥英武威远毗伽可汗碑》(简称“葛勒可汗碑”或“磨延啜碑”)、《九姓回纥可汗碑》和《苏吉碑》等,十世纪以后,维吾尔族人民的文化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它不仅在维吾尔族的历史上放出夺目的光彩,即在整个亚洲文化史上也是一个新的表现。这一时期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张惠民 《历史学习》2006,(12):31-32
回纥为回纥语 uyghur 的音译,其含意是“联合”、“同盟”、“共同辅佐”,原为氏族部落的名称,到唐代成为民族与汗国的名称。回纥原为铁勒的一部,其远祖可推到春秋时期的狄、汉魏时期的丁零。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同柔然族的战争,其中一部分于492年往西迁徙至天山一带,分成东西两部。东部铁勒中的一部叫乌纥或乌护,西部铁勒中的一部叫袁纥或韦纥。7世纪初,西突厥处罗可汗对铁勒各部实行残暴统治。605年,处罗可汗袭掠铁勒各部,抢掠财物,杀其氏族首领几百人。铁勒起兵反抗,大败处罗可汗。630年,东突厥汗国灭亡后,回纥从属于薛延陀汗国。646年,唐  相似文献   

10.
匈奴族作为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曾经在纵横数万里、上下近千年的时空范围内,繁衍生息,有声有色地创造了历史。匈奴族虽然没有留下用本民族文字记述的系统的历史资料,但是匈奴族的史学发展和历史意识应该是悠久而丰富的。从葬俗与祭祀祖先活动中可以反映出匈奴人重视历史、追思民族发展历程的观念;中国北方的草原岩画,与许多古代少数民族有关,其中尤以匈奴族最为重要;匈奴民族也用民歌的形式传颂民族的历史;匈奴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他们使用汉字和结绳契刻等方式记述历史。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就是从袁纥、韦纥、乌护、乌纥、回纥、回鹘、畏兀儿等名称衍译而成,都是由维吾尔自称的“Uyghur”一音而得,不过近世都统一译称为维吾尔。 维吾尔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一直是我国境内的兄弟民族,人数众多,十分勤劳、智慧、勇敢。在历史的长河中英勇无畏地和各族人民一起捍卫着我国西陲和北部疆域,在反对侵略和分裂的斗争中为我们伟大祖国谱写了十分宏伟壮丽的史诗,特别是对我国多民族的团  相似文献   

12.
柯尔克孜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根据我国汉文史书载,柯尔克孜族在历史上有不同的族称。两汉时期称为“鬲昆”、“坚昆”,北魏时期至隋朝为“纥骨氏”、“契骨”,唐朝称为“黠戛斯”,辽、宋时期称为“辖戛斯”,元朝称为“乞吉思”、“吉利吉思”,明朝又称为乞吉思”,清朝称为“布鲁特”。这些都是不同时期柯尔克孜的汉文音译。书刊上常见的吉尔吉斯指居住在国外的柯尔克孜。  相似文献   

13.
维吾尔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历史上称为袁纥、韦纥、乌纥、回纥、回鹘.畏吾儿、回部,九世纪中叶以前驻牧于漠北,以后迁居新疆,并定居至今.在历史上,维吾尔族拥护祖国统一、反对外国侵略、促进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为缔造和发展多民族的统一的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第一册有不少节介绍到匈奴,但对匈奴的兴衰和去向等,不够具体,或没有涉及。对此,本文略作补充,供教学时参考。自远古时候起,匈奴就一直生活在我国北部。根据文献记载,战国以前,这里曾先后出现过被称为“荤粥”(音勋育,与夏为邻)、“鬼方”(与商长期战争)、“玁狁”(音险允,常向周侵扰)和“戎”或“狄”的氏族和部落。这些氏族或部落已经与中原华夏各族有密切的关系。到了战国后期,这些互不通属的氏族、部落逐渐形成了两个族系不同的部落联盟,其中一支称“匈奴”。“匈奴”一语乃是匈奴人对自己的称呼。匈奴和其他民族一样,都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公元前三世纪,匈奴已开始进入铁器时代。铁器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一、高车国建立经过高车族是我国北方古老民族之一。历史文献上最早出现“高车”是东晋哀帝隆和二年,即拓跋代国昭成皇帝二十六年(363年)。其族源则可追溯到公元前的丁零。在公元以后的数百年间,活动踪迹不绝于史乘,并与同时期的汉、鲜卑、柔然及西域各族人民发生了密切关系。据《魏书·高车传》说:“高车,盖  相似文献   

16.
《敕勒歌》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敕勒族民歌。敕勒族,匈奴族后裔,初号狄历;在秦汉时称“丁零”(亦作“丁灵”、“丁令”“钉灵”);魏晋南北朝时才称“敕勒”,因他们造的车“车轮高大,辐数至多”(《魏书·高车传》),故又叫“高车”。敕勒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居住在漠南“东至濡源,西暨五原阴山三千里中”(《资治通鉴》卷121),即今蒙古草原。敕勒族以游牧为主,过着住穹庐,乘高车,逐水草,畜牧蕃息的生活。这个民族能歌善舞,《北史·高车传》说:“其人好引声长歌。”“男女无大小,皆集会……歌舞作乐。”甚至有时集合数万人“大会走马,杀牲游(辶尧),歌吟忻忻”。正因为他们具有这样的文化音乐之风,才产生了《敕勒歌》这样的不朽杰作。  相似文献   

17.
匈奴族名的原义,由《史记·匈奴传》说的“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一语推断,匈奴是苍天和大地的儿子,与太阳和月亮也都有“亲属”关系。内蒙古包头市曾出土过“单于天降”瓦当文字,也是说匈奴是由天上下降的一个民族,意即苍天的儿子。据王国维考证,匈奴二字的急读便是“胡”。就是现在蒙古语中的“夫”(hu),直译汉意是“人”,习惯称为儿子。这个原义源远流长,试求索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西汉时期,匈奴民族经历过“五单于争立”的大内乱与分裂。其分裂原因不能唯独归因于匈奴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亦须从西汉王朝起始于“马邑之谋”的对匈奴大规模征服战争所导致巨大影响着手探索。汉匈战争中,由于军事上的失利导致匈奴民族生存地理环境的巨变,从而严重损害了赖以生息的畜牧业经济基础,继而激化社会内部政治、经济等方面一系列矛盾,最终以单于继承问题为导火线爆发了匈奴史上第一次大内乱与分裂。  相似文献   

19.
匈奴史是一门所谓“世界性”的学问,即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有人在研究它。(一)欧洲学者首次记载匈奴人在西方活动的一本书—阿密阿那斯的《历史》在西方,最早提到匈奴的,是罗马帝国后期的史学家阿密阿那斯·玛西里那斯(Ammainus Marcellinus,330—390)。他在他的名著《历史》一书中,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匈奴人于公元350—374年之间在东欧顿河以东击灭阿兰聊人的经过,同时也叙述了匈奴人经常骑在马上,在马上吃饭饮水,在马上做买卖,甚至在马上睡觉(即俯伏在马背上、用双手搂住马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一般都认为,汉魏时期的丁零,十六国北朝时期的高车,隋唐时期的铁勒,系同一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现代论述维吾尔、回纥、铁勒、高车历史的著作,也大都认为高车与铁勒有源流关系。但是应当指出的是在铁勒与高车的关系问题上,学术界并未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一些同志仍然认为高车与铁勒应分别为族,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