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研究武德传承,对于武德文化未来的发展更具有积极和现实的意义。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武德内涵,继承其理性、优秀的内容,并引入更多的时代信息,进一步丰富武德的概念和外延,这是弘扬武术这支中华文化文明中的奇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武德——随中国武术之产生,在中国古老而独特的伦理道德思想的熏陶与规范下,逐渐形成了武术之人应当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文章围绕着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对武德与和谐社会建设诸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展现武德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价值,着重阐述了武德对人与自然和谐的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协调发展作用、对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并通过武德对武术人才的导向作用来反映其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需要对传统的武德教育加以改革,才能有利于武德教育的持续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法、和综合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武德教育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开展武德教育工作是对武德教育的深化和改革,它有利于武德教育同和谐社会接轨,实现全社会的协调、和谐的发展,有利于武德教育的丰富和发展;寓武德教育于教学、训练之中,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达到技德双修的目的,有利于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将武德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将武德教育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莫黎群 《教师》2011,(27):124-126
武德——随中国武术之产生,在中国古老而独特的伦理道德思想的熏陶与规范下,逐渐形成了武术之人应当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文章围绕着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对武德与和谐社会建设诸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展现武德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价值,着重阐述了武德对人与自然和谐的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协调发展作用、对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并通过武德对武术人才的导向作用来反映其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建设。  相似文献   

5.
论黄埔精神的结构、特点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埔精神是一个以中华传统武德为基础, 以新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为主体, 以大同理想为核心的思想系统。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武德内涵和独特的武德规范, 而且充满着道德悟性和人生智慧, 它是一座既有人格魅力又有思想魅力的精神宝库。继承和弘扬黄埔精神, 对于促进祖国统一、推进军队和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我国军事文化研究和弘扬中华武德, 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儒家和谐思想植根于中国文化之中,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深受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熏陶,表现出"贵和""中庸"的和谐思想.武德是中华武术的核心,因此,武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武术专业学生的武德教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武术运动和高校武术专业教学的特点,对高校武术专业学生的武德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武术教育工作有所帮助,使武德教育切实贯穿于高校武术专业的教学中去,加强学生的武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武术运动的特点和高校武术专业教学的特点,笔者对高校武术专业学生的武德教育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武术教育工作有所帮助,使武德教育切实贯穿于高校武术专业的教学中去,加强学生的武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弘扬民族传统武德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并提出了在武术教学中加强武德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为丰富武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弘扬民族传统武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弘扬民族传统武德与加强文明建设的关系,并提出了在武术教学中加强武德教育的方法与措施,为丰富武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便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且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各个时期。中华传统武德正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文化。中华传统武德彰显了儒家"仁"的精神内核,蕴涵了儒家"义"的伦理精髓,富含了儒家"礼"的精神要旨,凸显了儒家重"信"的伦理观念,映示了儒家尚"勇"的仁德践履。当前,加强武德教育,对提高习武者的道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学校武术教学活动的特点,在武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加强学生武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文从理论到实践再到课程体系建设进行阐述,旨在树立强身健体、振兴民族的习武目的,培养学生武德高尚、武风正派、武礼谦和、武技精湛,进而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为培养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公民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学校武术教学活动的特点,在武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加强学生武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文从理论到实践再到课程体系建设进行阐述,旨在树立强身健体、振兴民族的习武目的,培养学生武德高尚、武风正派、武礼谦和、武技精湛,进而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为培养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公民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武德是武术教育理论中的核心内容,武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部分,在我国大力推行公民道德教育、提倡"八荣八耻"的今天,武德应该具备新的时代内涵;武德的现代意义树立了新世纪习武者的新形象,符合当今我国大力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对习武者进行武德教育,其意义重要而深远.  相似文献   

15.
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书平 《文教资料》2006,(24):72-7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战略。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必须坚持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使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6.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现代人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忽视了五四给我们提出的两个重要理念:民主与科学。客观批判弘扬民族文化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新文化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武德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本质属性,是武术的灵魂所在。当前的武术传承中习武者的武德修养被忽视,使得武术成为失去灵魂的躯壳,最终导致武术运动失去其原有的魅力。文章聚焦于武德的传承与发展,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武德教育的相关对策。建议通过设置武德教育理论课、建立武德规范体系、在武术技术教学和训练中贯穿武术文化内涵的介绍以及在武术技术教学和训练中渗透武德教育等措施,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武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与高等学校的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至今,许多统治阶级、仁人志士,都在追求"天人合一","大同世界",追求和谐社会,然而和谐不是天然生就的。古往今来,大千世界没有太平过。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文化,这是极端重要和及时的。高等学校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和谐观,高等学校要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宣传中华民族的和谐观,加强自身的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产生和发展到今天,始终是以"未曾习武先习德"这一优秀传统思想道德理念为准则.良好的武德不仅能协调习武者之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能指导习武者的各类活动.习武者是今后中华武术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是挑起武术不断向外传播和向前发展的栋梁.在习武学生中间进行武德教育,不仅能使武德发挥其现代职能的作用,还符合当今我国大力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理念.  相似文献   

20.
弘扬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我们党历来重视弘扬民族精神,当今时代,弘扬民族精神对我们党和国家实现发展目标,对高校的健康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弘扬民族精神应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将弘扬民族精神与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建设结合起来,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与进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