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终身学习是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潮,终身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相同的目的与宗旨,都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使个人、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从各自的侧重点来看,终身教育侧重于思想和原则;素质教育侧重于目的和手段。从过程和结果来看,终身教育必须以素质为本;素质教育应当贯穿终身。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难点和出路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原则之一,但目前我们的教育离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还有很大的距离。关于素质教育的主要认识误区表现在:人们常常把素质教育当作一种具体的素质教育手段;一些人有意识无意识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及德育工作同专业知识教学对立起来,把素质教育等同于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人们往往只把高等教育当作特定职业的专业知识培训,而没有把它视作人的成长历程中的一种素质培养;实施素质民遇到的难点还与传统化模式和化观念的影响有关。从体制上确立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必须改革教学管理与运行体制,全面实行真正的学分制;必须打破专业壁垒。实行自由选择和转换专业的体制;必须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机制;必须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学生管理与指导体制,实行导师制;必须更新教学的质量观念,确立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质量观念。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而提出来的,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一切负责,使学生全面发展,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邵波 《职业技术》2006,(14):132-132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笔者进行过许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殷邦贵 《双语学习》2007,(12M):136-136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如何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笔者进行过许多有益的尝试,提供给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创知学习就是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案、新活动、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它不仅是人的本质和人的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与传统学习有本质区别;创知学习和以创知为基础的终身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新境界;要搞好这两种学习,就必须改变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和完善终身学习制度。  相似文献   

7.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8.
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最终要通过受教育者的“学习”来完成。当代教育活动中,还要把学习素质教育提到教育改革的战略地位上来。学习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区别,但也有同一性。二者之间有共同的教育内容,两种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提高和发展自身的学习素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自觉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向实践学习,向教育对象、向群众学习。  相似文献   

9.
孟焕利 《新疆教育》2013,(9):187-188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其内容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培养。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应树立以下六种观念: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现代教育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观念、教研观念和民主平等观念。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它决定了教育理念的全面革新。确立基础理念、积累人类的科学化知识,是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培养创新意识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养成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确立全面理念,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以人主义教育来整合科学主义教育,提高素质。确立全体理念,个体的差异决定了人才的多层次规格,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确立主体的理念,使受教育主动、积极、充分地参与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学习素质等。这些方面的素质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构成完善人格的整体。在全面素质教育中,学习素质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的素质基础和能力基础。学习素质的内涵现代教学论认为,学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是人类获得一切知识的最佳形式。因此一个学生的学习素质怎样,不仅影响其在校学习效果,也将影响其终生。一个人学习素质提高了,将使他在个人发展、事业成功上终身受益。可…  相似文献   

13.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骨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国家教委体育司曲宗湖就我国学按:体育教学提出:“学校体育要促进苗生身体发展,增加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人才素质为目标,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首先,转查教师教学观念,把素质教育定位于课堂教学。我校采用集中讲座、专题辅导。小组讨论、自学摘要等各种学习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和经验,重点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明确: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教…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学校体育和教师必然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这种要求。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更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后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所以,  相似文献   

18.
本试从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为前提。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和最终目的等三个方面,论述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丁忠明 《考试周刊》2011,(15):127-127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劳动技能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等方面。而为了提高上述素质,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深远意义。因此,信息素质是学生终身学习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