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爽 《教书育人》2013,(6):54-55
离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中心热议话题。英国BBC新闻2010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英国,离婚率实际上已经下降到29年来的最低点。一项调查显示,这些离婚的夫妇大都是在20世纪末结婚并且孩子的出生率最高。英国BBC新闻2010年的调查数据还显示,事实上,其中一半于2008年离婚的夫妇至少有一个孩子,这些孩子大多是16岁以下的年龄。这意味着,在英国目前有大量的儿童和青少年直接受到父母离婚的影响。在中国,离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有247万对夫妇离婚,比2008同比上升8.8%,这  相似文献   

2.
居住权是居住权人对他人享有权的住房及其附属设施享有占有、使用的权利。近来,居住权这一概念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尤其是彰显于离婚、继承、抚养和赡养等具有身份关系的案件之中。文章从居住权的概念、法律特征出发,探讨了居住权制度在我国物权法中存在的价值,并从父母、离婚后未找到居所的一方和保姆这三方面来说明我国规定居住权的现实意义。从而说明在我国设立居住权是必要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幼教博览     
美国出现“鸟巢”家庭据《中国妇女》杂志载,美国新近出现一种“鸟巢”家庭。夫妻离婚,孩子往往在父母的新家间奔波,这种生活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现在,一种被称为“鸟巢”的新型监护方式正在美国逐渐流行。夫妻离婚后孩子仍在原先的家中生活和学习,而另组新家的父母必须轮流回来照料孩子,如同外出觅食的大鸟回归巢穴。不仅越来越多的离婚夫妇愿意尝试这种新方式,一些法庭甚至建议那些在孩子监护权上争论不休的离婚夫妇试一试这种方法。但专家提醒,“鸟巢”家庭可以在分居早期、离婚手续办完之前采用,时间一般以几个月为宜。早用筷子…  相似文献   

4.
在新加坡所有想要离婚的夫妇,都必须向法庭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孩子未来的计划书——“育子方案”,将夫妻双方离婚后应对孩子负的责任以法律文件形式确定下来,作为离婚申请获得批准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您好!我校现遇到一件离婚父母到校探望子女纠纷的事儿,面对孩子家长,我们也很无奈,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故向贵刊请教,急盼解惑! 管某是我校的五年级学生,她的父母因双方感情确已破裂,于2002年12月经法院判决离婚,判决书确定管某由母亲刘某抚养,父亲管某某每周探望孩子一次。判决离婚后,父亲管某某逢周六、周日探望管某时,母亲刘某以管某有课外学习为由,拒绝管某某探望,管某某思女心切,有时中午跑到学校探望孩子,有时放学要接孩子回家,刘某得知后要求学校配合其拒绝管某某的探望请求。我们学校对管某某十分同情,但学校夹在刘某与管某某之间很为难,希望律师给我们出个主意。江苏某小学校长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前社会中离婚家庭的不断增加,离异家庭儿童低龄化的趋势正不断显现出来。因为离婚被许多孩子理解为是父母对自己的抛弃或遗弃,他们很难理解不幸婚姻中大人的所有恩怨,许多年幼的孩子在父母离婚时遭受到强烈的创伤,集中表现出孤独、愤怒、焦虑、悲伤、慌乱或羞耻等诸多心理方面的危机,如没  相似文献   

7.
青春     
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隔代教养现象非常普遍,调查显示,我国有55%-65%的家庭采取隔代教养的方式。所谓隔代教养,是指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上一辈老人来照顾孩子、教育孩子的教养形式。隔代教养现象如此普遍,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有的夫妇离婚后,为不影响再婚,将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处的;有的夫妇工作繁忙,没有办法照顾孩子,而把孩子交给父母的;也有父母没有教养孩子的经验而将孩子交给老人的;更有老一辈出于疼爱子女,主动抚养、教育孩子,为年轻父母分忧的……  相似文献   

8.
居住权是保障公民住房权实现在民事法律中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物权制度与婚姻家庭制度。从离婚妇女对住房的需求,通过借鉴其他国家有关居住权的规定和对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生活模式的分析,应该通过“倾斜立法”来加强对离婚妇女居住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离婚在今天已经很普遍了.离婚,对父母和孩子都是考验.父母必须知道孩子有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在照顾好自己情绪的同时,应帮助孩子适应生命中的这一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离婚大战硝烟的散去,并小意味着子女们不幸的结束。有的父母狭隘自私,为了一己之利报复对方,往往还要以孩子为盾牌,把孩子再次推入无休止的诉讼漩涡中。近几年来,在笔者所教的学生中,就有好几例这样的情况。——小强的父母经过长达两年的诉讼,于3年前离婚。法院判定,小强随其父亲生括,其母每月支付100元生活费。开始二年,小强的父亲经常在外跑生意,双方都能履行判决确定的义  相似文献   

11.
在许多人看来,离异的夫妻就如缺亏之月,单亲家庭的孩子好像残疾少年。似乎,一旦家庭离异,孩子就会深受其害,变得性格孤僻,爱发脾气,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容易走入歧途。对于孩子来说,似乎谁都无法否认离婚是百分之百的悲剧,是给孩子的成长设置的陷阱。其实,事情并非必然如此。应当说,单亲家教也同双亲家教一样,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实际上,对孩子造成危害的,主要不是父母离婚本身,而是家长以什么样的心理态度看待和处理离婚问题和单亲家教。孩子的悲剧却陷阱不是父母离婚本身,而是父母不能成功地离婚。离婚是婚姻的不幸,…  相似文献   

12.
家教文萃     
新加坡夫妇离婚必须制定“育子方案”面对不断上升的离婚率,新加坡出台了一项保护孩子的规定,凡是要求离婚的有子女的夫妇,必须向当地家事法庭提出一份详尽规划孩子未来的计划书,人们称之为“育子方案”。其目的是要求夫妻双方把离婚后应对孩子负的责任以法律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作为离婚申请获得批准的先决条件。在新加坡过去的法律规定中,夫妻离婚时对孩子的归属也有所规定,但比较笼统,容易为日后的争端、推诿埋下伏笔。新的“育子方案”则非常具体,其中包括孩子的监护权如何行使;孩子将入读哪一种或哪一所幼儿园、学校;离婚后夫妻双方应…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2011,(11):52-53
隐瞒,对孩子的伤害更大。无论是哪种原因造成家庭结构残缺,父母应让孩子知道真实的情况,教育孩子正视现实,因为隐瞒和欺骗都是暂时的,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如果是离婚,要尽快及时地告诉孩子父母离婚的事实,不把离婚的责任推到对方的身上(即使是对方的错)。明确地告诉孩子:"经过慎重考虑,爸爸妈妈决定不再生活在一起了,但我们都将继续爱你,不管你和我们中的谁生活在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不断上升的离婚率,新加坡出台了一个保护孩子的规定,凡是要求离婚的有子女的夫妇,必须向当地家事法庭提出一份详尽规划孩子未来的计划书,人们称之为“育子方案”。其目的是要求夫妻双方把离婚后应对孩子负的责任以法律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作为离婚申请获得批准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增居住权制度的初衷是实现住有所居,对于推动与保障共同富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法律文本解释与价值平衡视角,居住权具有财产属性转型的法理逻辑,居住权规则可作以下调适:首先拓宽主体与客体的边界,主体应将法人纳入考虑范围,客体则须对住宅构成、相关附属设施以及商业性用房等“他人的住宅”概念作扩张性解释;其次,居住权在设立方式上,可对法定居住权、意定居住权以及裁定居住权三种类型分别细化规范;再次,须对居住权的消灭事由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6.
1924年8月1日,在原属于乌克兰、1920年被波兰占领的遥远而偏僻的萨尔尼小城,一对年轻的夫妇欣喜地看着刚刚出世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夏帕克,他一出生,父母就对他寄托了所有的希望和挚爱。望着这个可爱的小精灵,年轻父母兴奋的脸上不时地掠过一丝淡淡的忧愁,因为他们是犹太人。在那个年代,犹太人是遭人歧视的。  相似文献   

17.
我爱我家     
菁灵姐姐:我的爸爸和妈妈经常为一些小事吵闹,还经常闹离婚,这对我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他们一吵架就问我,我们俩离婚你同意吗?我总是说不同意,可他们俩还是继续闹,这件事让我很苦恼,菁灵姐姐,对于这件事我该怎么办?你能帮助我吗?黄敏都说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生活的一面镜子,不少离异家庭的孩子从父母的吵闹中感叹父母总为一点小事争吵不休,为什么不能多些理解、宽容、欣赏和信任。作为子女无权干涉父母的婚姻,但从这个现实中也可领悟到世上所有的结都是从小事开始,所以,我们从小培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生活态度是非常必要的。每个孩子都希…  相似文献   

18.
离婚虽然是夫妻间的事,但与孩子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父母在处理离婚时,把真情要告诉孩子,至于什么时候告诉孩子,怎样告诉孩子,这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大事,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有的家长还未下决心离婚,但“不行就打离婚”的话就时常挂在嘴边,使孩子经常处于惶恐状态;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片面地攻击  相似文献   

19.
父母是对爸爸妈妈的总称。父母一方,仅仅指的是爸爸或妈妈。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至少需要父母一方来照顾他们。有的孩子从小到大,可能都是和自己的亲生父母住在一起,有的孩子可能是和养父母在一起生活,还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离婚或是逝世等原因,他们可能只跟父母一方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小朋友可能还会有继父或继母。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离婚率呈上升趋势,青春期的孩子正在经历身心重大变化的时刻,父母离异会成为他们重大的挫折事件。家长对离婚的不当处理方式,如离婚前发生激烈冲突、离婚时争夺抚养权、离婚后剥夺探视权、离婚后说对方坏话,可能会对孩子产生心理伤害,包括情绪异常、个性偏常、问题行为、青春期性心理问题等方面。因此父母应学习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以最大限度保护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