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州",读zhōu,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尔雅·释地》:"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雍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济河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九州。"州,古时的一种地方行政区划名,所辖地区的大小历  相似文献   

2.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说起河北省的简称“冀”,这里包含着一段史话,在治水英雄大禹的时代,洪水泛滥,大禹治理洪水以后,曾以山川大势,划全国为“九州”(这里的“州”不是行政区划,而是地理区域)。  相似文献   

3.
田晓岫在《西藏载入中国版图始见于(夏书·禹贡》(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禹贡》所记“九州”包括今日西藏。《夏书·禹贡》是第一部记载中国版图行政区划的地理著作。《禹贡》作为我眼一部地理志经典,其科学性权威性是不可否认的。俄今存(十三经注疏》中(禹贡》将所记,九州之中,就包括了今日之西藏。今日的西藏在当时属于九州中的梁、雍二州。粱、雍二州皆以黑水为界。关于黑水的位置,《禹贡》记:“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危”(围、卫)在藏语里意为中心。三危(围)意指三个中心地区。清康…  相似文献   

4.
“九州”是传说中的我国中原上古行政区划,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孔子的《尚书·禹贡》篇首先作:“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及雍州。”《禹贡》的作者善于运用他有限的地理知识,穿插上一些神话性的资料和假设性的成份,竟然使九州区划图体现出:以少数山川表明九州之间的分界,并在各州范围内标明治水经过的地点、特殊贡品的产地、少数民族寄居点和直接通往帝都所在地——冀州的水道运输网等多种作用。因此可以说《禹贡》所描述的情况既是舜禹时代实施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著作中 ,经常可以看到“九州”、“九有”、“九围”、“九域”等名称 ,这是怎么回事呢?“九州”是传说中的我国中原上古时代的地理区划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西汉以前 ,都认为“九州”是大禹治水后所划分的州名。相传在四五千年前 ,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 ,人们被迫向山顶、高地迁徙 ,后来由大禹采用疏导河道的方法 ,才治服了洪水。所以周朝人把大地看成是禹平定的 ,认为禹把天下分作九个区域 ,让后人居住 ,于是就有九州之名。其实 ,当时的九州并不是一个有具体范围的名称 ,这里的“九”只是表示多数的意思。到春秋战国时才有“中国九…  相似文献   

6.
“九州”原为虚指,后来才逐渐具体化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刊,关于九州的资料仅见于战国时期,献诸说很不相同,大致可分为《周礼》派九州说与《河图》派九州说,为辨异解疑,笔列举了大量古籍献资料进行辨析、考证,认为《河图》派九州说之九州多能在山东境内泰沂山系一带找到地名来源;而《周礼》派九州说,则是战国时期由于疆土扩大和对历史的遗忘而误读《河图》派九州说之产物。  相似文献   

7.
行政区划是大政国基,是党领导人民依据宪法和法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和手段。行政区划具有空间属性和相对独立的行政建制,从而打造出国家的空间治理格局,支撑国家的整体组织和系统运行。这一制度在我国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区划不断改革创新,已从基本行政区拓展到功能行政区,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性功能,还具有极强的行政性功能,成为政府促进经济社会变革转型、城市化进程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研究滞后和行政法调整范式的局限,行政区划大部分游离于行政法的调控之外。基本行政区与功能行政区缺乏统筹管理,空间资源与权力资源配置重复交叉,影响国家的均衡发展,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涉及的多元利益尤其是相对人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鉴于此,可从行政区划的实践着手,并以其行政性功能为视角,探讨行政区划的内涵外延、对行政区划进行行政法调控的必要以及行政法如何对行政区划实施调控等,通过加强对行政区划法律问题的研究,为行政区划的行政法调控提供基本思路,推动行政区划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人们一提起“九州”,总会想到禹铸九鼎以象九州的传说,认为九州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在先秦文献中确实也多次记载着九州的名称和地望,诸如:《尚书·禹贡》载大禹治水的过程,说禹先从冀州开始,先后治理了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境内的主要河道。并明确指出各州的地望:“冀州,既载壶口,沼梁及岐,既修太原,至  相似文献   

9.
"冀"以早期九州之首之冀州为基础,经过强盛之冀发展到今天的河北之冀。"冀域"则是包括京津在内的京津冀区域。与"冀域"相对应,经过五千年兴衰变迁发展,融行政区划和文化形态为一体,形成了包括今日河北省、北京市和天津市在内的冀文化、京文化、津文化等多样化文化集合体,称之为京津冀文化圈。  相似文献   

10.
九州大学     
九州大学是日本著名的国立大学,在日本以及世界上均占有一定的地位。1903年4月京都帝国大学的分部 京都帝国大学福冈医科大学成立,这就是九州大学的前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教育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九州帝国大学改为九州大学。  相似文献   

11.
输电线路遥控检修车九州电力公司及安川电器制造公司以及其它几家公司已制造出一种无须中断电源的遥控检修车。这种产品已引起国外电力公司的注意,希望能借此改进安全及其它工作条件,节省劳动力,从而大量降低费用。九州电力公司在1985年开始把机器人的研制工作作为...  相似文献   

12.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所用教材《中国古代文学读本》(上海教育学院编)中错误颇多。现择其中我认为是较重要或较明显的错误指出如下,不敢即以为是,恭俟高明指正。 1.《鲧禹治水》:“卒布土以定九州”注:“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州,这里泛指全国的土地。”  相似文献   

13.
形容一个人说话有分量,影响很大,叫做一言九鼎。夏代的时候,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出于一种象征性的考虑,他命令九州的地方长官贡献青铜,然后利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九个大鼎,代表九州,这就是九鼎的由  相似文献   

14.
欲论中原文化与地方文化,必先界定“中原”、“地方”的地域概念及“文化”的范围,否则无从谈起。“中原”这一地域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中原,是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也有人认为禹定九州,九州即中原。本文讨论的中原文化,是指广义的中原地域内的文化。“地方”这一地域概念,本文是指中原以外的周边地区,凡是在这些地方产生的文化,即为地方文化。如说得具体一些,有时以当地的地名来命名文化,如关陇文化、闽文化、吴越文化、赣南文化、潮汕文化、划分得范围更小一些的有武夷…  相似文献   

15.
戏曲,是一种声音,千百年来时刻回响于中华儿女的心头。戏曲,是一幅画面,九州大地处处见她身影灵动。一出戏,讲述一个故事;一段曲,诉说一腔真情。五千年的风雨,沉淀了多少悲欢离合,生旦净末,演不完人生百态;唱念做打,说不尽世间万象……  相似文献   

16.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16页说:“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表述很简短,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以为州一开始是就是地方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17.
<正>九洲清晏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综览相关史料,该处景名或殿名有"九洲清晏"、"九州清晏"和"九州清宴"三种写法。学界多以"九州清宴"之"宴"为后人记载或印刷之误。但在"九洲清晏"还是"九州清晏"的问题上,则存在着明显的分歧。笔者拟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疏谬之处,敬请师友指正。一、史实的歧异,史料的混乱,学者的困惑造成"九洲清晏"与"九州清晏"分歧的根本原因,首先在于史料记载的混乱不清。  相似文献   

18.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著名诗篇《示儿》。诗句中“但悲不见九州同”一句,有关资料解释为: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但对“九州”一词具体指哪些地方没有详尽的解释,笔者翻阅了有关历史资料,查到了“九州”的具体含义:大禹治水时将露出水面的陆地分为九个地理区域,叫九州。夏朝时,九州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到了西周,又加入了幽州与并州,却少了徐州和梁州,还称为九州。由此看来,九州指的…  相似文献   

19.
北京通县九州床具厂刚成立时,恰逢一次家具展销,侯厂长认为天赐良机,急忙报名,占据了展厅的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20.
<正>一、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名称的沿革我国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名称在几千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多次变化。商周时期我们国家采取的是分封制的行政模式。分封制是由天下宗主分封土地给诸侯,由诸侯完全统治分封的土地而形成的一种松散的联盟性质的行政体制。到了春秋时期,县、郡先后出现,最初两者都直属于国君管辖。到战国时期,县已成为各个诸侯国较为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而郡从设置之初到战国初期,一直都是边远地区用于戍守防卫的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