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教师重视监控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程度,也就是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通常指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就是备课;"生成"是学生知识技能的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而生成是必然的,只有预设与生成共舞,方能演绎精彩课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预设"与"生成"真正互相融合呢?一、精心预设,为学生智慧生成启航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预设",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因素做分析和策划的过程,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探究并获得发展的一种操作预案。所谓"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预设课堂与生成性的课堂矛盾与平衡尤为突出,这是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无法完全预设学生的操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只重视预设,忽视教学生成的现象非常普遍。语文教学要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要重视教学生成,重视非预设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把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预设与生成共生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的现状,倡导探究性学习.而课程预设与课程生成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传统教学偏重教学预设,忽视课程生成的倾向,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明显的改观.问题的结症在于:教学指向依然不是学生如何"学",而是教师如何"教".  相似文献   

5.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是师生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积极的、有效的、动态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的生成与预设是一对矛盾统一体.课堂因为有了活动单的预设才不会偏离轨道,课堂因为有了意外生成,才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教师在“活动单导学”数学课堂中,要用精心的预设引发课堂的动态生成,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即时学情,合理调整和改变活动预设,充分挖掘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本体意义上的学习,真正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注重"动态生成",要求教师把握课堂阵地,以学生为中心,利用自身的教学素养、机智与智慧,改变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实现生成性课堂教学。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开展生成性课堂教学,提高生成性课堂教学质量。对此,笔者认为教师需要由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一、重视课前预设,预留生成空间在生成性课堂教学中,预设是首要环节,即做好备课工作,  相似文献   

7.
卢施恩 《地理教育》2011,(12):11-11
一、何谓教学的预设和生成 要明确这一问题,首先要引入生成性学习这一概念。生成性学习最初提出者是维特罗克先生,它属于结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例如,可以成功地教会学生对所学材料提问题、作总结和进行类比等。这些生成性活动...  相似文献   

8.
正"预设"指教师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课前预先设定好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等。教学预设想要更为精细化,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课本的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课堂学习。"生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者余文森认为预设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按照课前设计,安排和展开有序活动的过程。由此可见,预设效果和生成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认为:"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预设体现教师的匠心,生成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数学课堂中的生成可分为"预设生成"与"非预设生成"两类,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在预设生成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非预设生成,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的学习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学习。一、开放导入,顺学而引"开放导入"是指在教学新知前或问题解决之前,从封闭的复  相似文献   

10.
正纵观当下小学数学课堂,许多教师已经开始重视对课堂生成的利用,但教师更多地指向学生正确的、符合其预设的生成,对于那些不想出现的错误生成往往避而不谈。如何使这些错误生成变为有效的教学资源?笔者结合教学实例,就错误生成时采取什么方式使之"变废为宝"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一、引导点拨,激发学习兴趣生成性学习的最初提出者维特罗克认为: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学问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预设和生成已经成为每个老师都非常关注的教学热点问题。教学是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充分在体验和感受中,在探索和交流中,构建新知,发展思维,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老师对教学动态生成的"驾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把课堂生成看作天平的一端,就自然让我们想到天平的另一端——教学预设。课程改革的今天,老师们改变了观念,非常注重对课堂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处理,那如何找到预设和生成这对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的平衡点,是值得大家深思和  相似文献   

12.
我们需要从更加广阔的视野来探讨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这就要涉及到课程的视野。课程对教学做了基本的预设,因为整个教育的基点是学习,而学习首先以课程的形式来预设,教学则是实施课程的基本途径。课程对教学所做的预设,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包括对学生的意义、对教师的意义和对学校建设的意义。教学对课程所做预设的利用,很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增强课程理解;以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为教学主线;改变教学设计的思路;减少对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妥善处理教学的生成性。  相似文献   

13.
<正>一、预演课堂,胸怀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预演既是预设又非预设,既是生成又非生成,预设与生成在这里已经没有界限,而是有机融合在一起,这就克服了两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分离现象,这是构建"低碳"、"绿色"课堂的前提条件。二、尊重经验,建构新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  相似文献   

14.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性教学本身可分为自发性生成性教学与预设性生成性教学。自发性生成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超出预设方案的、与预设方案紧密相关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学经验,机智、科学地解决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教学的探究性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预设性生成性教学是在教师引导、启发下产生的,是全体学生参与的生成性教学,教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处于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预设。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与预设性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都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属性。只有预设与生成并重,课堂才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彩。  相似文献   

16.
正一、认识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在今天已演化为一对矛盾关系。一方面,语文学习的动态性、开放性决定了生成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前的预设是不可或缺的,它作为生成学习的基石,也是检验和反馈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然而预设既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设置步骤与目的,可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这些原本的预设通常会被打乱。于是,预设与生成在今天已演化为一对矛盾关系。我们必须直面这对矛盾,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要消除对立,保持统一;从认知角度来说,要使教学预设转化为生成。怎样实现这种"统一"和"转化",就是进入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准确预设,关注过程,促进生成.精心筹划"预设什么"、"怎么预设",思考如何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  相似文献   

18.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老师和学生根据教学进展,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性教学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概念之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重视生成性的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就迫使教学活动既要"预设"又要"生成"。预设就是"防患于未然",是教学的前期准备,教师要在课前把教材读透,对教学重点环节进行必要的提前预设,备好学生,备好教材。生成则是体现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是教师在遇到问题后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的结果,虽是"亡羊补牢"但却是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升华。如何让"预设"和"生成"和睦相处呢?俗  相似文献   

20.
精心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是有生命力课堂的前提,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但学生主体的学习带有很多灵活性和无法预知的因素,使得教学过程带有不确定因素,这也恰恰是教学本身创造的魅力所在.所以,教师要具备"心有案,行无案"的思想,有形的预设寓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具体情况,引导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不断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就共同融入课堂中.而课前预设是否有效,是否能推动动态生成,我认为必须从预设的以下方面的基本特征来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