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有一位作家,曾用这样一副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人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这就是同学们写作文时的真实写照。同学们都怕写作文,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不少学生在写作文时像数金币一样数自己写的作文字数,数完了接着再写,写一段再数,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难点。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  相似文献   

3.
《教育》2008,(25)
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写好作文不是一件易事。有位作家用这样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针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现就对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是师生共同的心病。有一位作家曾用这样一幅对联形容学生作文时的情景: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  相似文献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每读到朱老先生的这两句诗,我便思考我们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在哪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有这样一幅描写学生作文时愁苦情状的对联,上联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下联是: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眉批是:写不出来。如何为作文教学注入"活水",这一直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致力探索的课题,笔者在这点上也做了些尝试,取得一些收获。  相似文献   

6.
陈淑兰 《海南教育》2014,(10):30-31
学生作文写作之难,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来形容: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指导规范太多,要求过高,如要求作文应有创新意识、个性特征、想象力、幽默感以及美的语言等等,超越了学生所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尝不到"跳一跳,  相似文献   

7.
王文斌 《教育》2008,(9):53-53
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写好作文不是一件易事。有位作家用这样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针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现就对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一、中学写作教学的困境有位作家,曾用这样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这副对联形象地描述了当代中学生写作困窘的情景。中学写作教学已经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新的"八股文"应运而生。虽然作文在高考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虽然广大语文教师大胆地进行作文教学改革,但据调查情况看,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仍然很低,中学写作教学的高耗低效,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痼疾。  相似文献   

9.
杨春艳 《考试周刊》2009,(39):85-85
在一幅描写学生写作难的漫画中,作者用了这样一幅对联描绘一个冥思苦想的学生: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难道写作文真的如此让人惧怕吗?学生提到作文就皱起眉头无从下笔,教师提起作文也是苦不堪言,往往教学精力用了不少,教学成效却迟迟不见,结果造成地人人畏惧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出重头戏,但提起作文,学生总会产生畏难情绪,有位作家曾用了这样一幅对联形容写作文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写作果真如此令人生厌吗?通过总结近十年的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断肝肠。”作文真的如此愁苦吗?学生怕写,老师怕教。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爱上作文呢?  相似文献   

12.
王月花 《成才之路》2009,(14):43-44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幅对联:苦坐苦思苦寻苦觅苦药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不展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让人好笑之余不免深思:是什么让作文如此之难?究其根本,就因为缺乏对写作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此深有感受,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除了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外,更主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写真人真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实践中,我得出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从2001起,高考作文中就增加了“感情真挚”的写作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有思想、有内容的好文章来,而不是虚无、空洞的文章。可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是: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不少同学的文章反映的思想内容,要么是“矫情”,要么就是“假情”。  相似文献   

15.
张彬丽 《中小学电教》2011,(11):143-143
<正>记得一位作家写过这样一副对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这可以说是学生写作文时的真实写照。同学们都怕写作文,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每次写作文都觉得无话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同学们没有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所以我觉得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是培养学  相似文献   

16.
很多年来,很多学生都在说这样一句话:上课愁、上语文课愁、上作文课是愁上加愁。作文在考试分数中所占比例将近百分之五十,而学生对它的恐饰程度却将近百分之百。学生从心里也想写好作文,但大多数都是皱着眉头挤牙膏一般写出几段干巴巴的话,而且千篇一律。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这样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要求教师在指导低年级作文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自主、开放、个性化的原则,引导他们自由地思考,独立作文.这是发展低段学生书面语言的最有效方法.然而,在作文起步教学的具体操作上,却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据我所知,大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赵馨 《考试周刊》2008,(52):35-35
一提起语文,很多学生头脑中马上会出现"作文"二字,也正是这两个字令千千万万的学子望而生畏,他们写起文章来往往是应了一幅对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情愁理愁物愁景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是"写不出来"。好不容易"憋"出来了,却与众人雷同,如刻画人物的肖像,总是"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或"苹果般的圆脸",写高兴是"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往往写不出真情实感,文章的情感空洞、无味.“情”从何而来,如何写出“情”.学生缺乏体验和感悟,为了指导学生写出有感情的文章,要掌握写“情”的方法:触景生情、质疑激情、简评借情、联想增情等,把心中的情写在文章中,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古往今来,写作教学一直是个常说常新却又始终令人纠结的话题。写作经验、作文秘诀层出不穷,可谓仁智互见,却难有被广泛认可的可操作性强、实效性好的系统教学程序。这种状况一来意味着写作教学存在着有待开发的无限广阔空间,二来也导致了写作教学长期以来难以避免的杂乱无章。有人曾写一副对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描述学生写作时的苦愁状态,可谓传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