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用工高峰与大,中专毕业时间存在着时间差,应当调整其入学时间和毕业时间,以适应企业用工的需求,这一调整将会影响整个学历教育的始业时间。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不断深入和工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推行现代学徒制是高职教育的有效途径,这能有力推进招生与招工的互通,入学与入岗的融合,毕业与就业的对接,大大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企业的用工效果。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精心选择合作企业是基础,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是前提,签订培养协议,明确职责是保障,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教学过程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按照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的文件要求,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考试计划调整工作已分两批完成并已于2001年全部实施新的专业考试计划。依照冀考委自[2001]3号文件精神,考生在2001年内可按照新专业考试计划毕业,也可按照原专业考试计划毕业。结合我省的具体情况,经研究决定,延长我省专业考试计划调整过渡时间。考生按原专业考试计划毕业时间延长到2002年上半年;报考本科段或独立本科段的考生和报考专业考试计划中含有毕业实习或临床实习要求的专科考生在2002年上半年通过全部考试课程后,因需要进行…  相似文献   

4.
网络高等教育学生毕业时间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毕业和辍学的研究是网络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选题,其研究成果对优化网络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降低学习者因辍学而带来的损失、促进学习者更快毕业等有重要价值.目前,研究者多以“辍学”为研究对象,而较少关注“毕业”现象.该文以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来自全国9个地区、38个专业的79352名专科毕业生为研究样本,采用了统计分析和可视化、生存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开展毕业时间特点、毕业时间影响因素和毕业时间预测规则等三项研究,所取得的研究结论有:①专科学生的中位毕业时间是6个学期,从5个学期末开始,有大量学生毕业,这种高峰毕业学期将会持续4个学期,直至8个学期末,到11个学期末,有99%的学生毕业,意即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毕业;②在毕业时间差异方面,女性学生毕业时间显著少于男性学生,已婚学生毕业时间要显著少于未婚学生,本地学生的毕业时间要少于非本地学生,中专学历学生毕业时间要少于高中学历学生,高中学历学生毕业时间要少于专科学历学生;③婚姻状况、籍贯这两个变量是学生毕业的促进性因素(危险性因素),文化程度、性别这两个协变量是阻碍性因素(保护性因素);④本研究构建了以5项个人特征(婚姻状况、年龄、籍贯、文化程度、性别)作为输入值、以毕业时间为预测值的毕业时间决策树模型,并获得了“毕业时间少于6个学期的学生预测规则”和“毕业时间不少于8学期的学生预测规则”等两组规则.该文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样本等方面开拓了网络高等教育毕业现象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如数据挖掘方法也可为网络高等教育辍学研究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既涉及考核政策调整,又涉及鉴定技术变革;既关系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又关系职工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6.
劳务派遣制用工在我国正呈现迅速扩大之势,但是当前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存在劳务派遣用工扩大化、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侵害、发挥工会作用的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政府应从源头上切实加强对劳务派遣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对于用工单位而言,则需调整相应对策,优化业务模式以减少劳务派遣用工数量,同时又要积极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将雇员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实现企业与雇员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博士生延期毕业问题已经引起各国高等教育学界的关注。博士生毕业时间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个人先赋性、外部环境、个体自致性三个方面。个人先赋性对博士生毕业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学科文化、导师等大学支持系统、社会就业环境等,会间接影响博士生的毕业时间;博士生的个体自致性特征是影响毕业进程的关键因素。外部环境和个体自致性因素的叠加、消减作用,使博士生毕业时间的影响因素呈现出个性化、动态化和交互性的特点。对其内在机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博士生进行追踪式的个性化指导。  相似文献   

8.
薛慧 《华章》2012,(13)
中职学校电工电子专业毕业的学生,多从事生产一线,缺乏技术含量,即使是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一样可以胜任.致使电工电子专业在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时候,本专业却在萎缩.电工电子专业教学应进行调整,以社会用工为导向,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劳动密集型的高校物业管理实体来说,影响巨大.如果高校物业实体对规范用工没有足够的重视,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笔者现结合工作实践,谈谈高校物业管理实体应怎样实行<劳动合同法>,努力将用工的风险转为构建现代物业管理企业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0.
李美长 《江西教育》2001,(10):12-12
随着我国加入WTO时间临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企业经营机制逐步转轨,劳动用工制度深化改革,面临许多新的挑战。1生源质量下降与就业市场竞争的矛盾随着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中专彻底取消“统招统分”人才供给模式。但由于大量的高职生、大学生的存在和中职生自身对市场竞争的不适应,中职生的毕业就业率很低。另一方面,大量的初中毕业生加入到普高的行列,这不仅使中职校的生源锐减,更重要的是使中职生生源质量大幅度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2技术型与可持续发展人才的矛盾围绕市场,培养市场所需的技…  相似文献   

11.
世界的开端与终结问题是困惑着人类的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王船山对于这个问题作出了独特的回答,这就是:天地之始今日是,天地之终今日是。也就是说,世界的开始与终结都发生在现在。这一回答的实质是,把世界的始终问题从天地本身的问题那里解放出来,而还原为人自身的问题,这样,问题就具有了与人自身存在相关的视域。从主体的始终来理解天地之始终,这就是把人的在世活动以及人的成长看作与世界的交互作用,视为在当前活动中与不可见的世界总体的沟通过程。这样,在主体的参与中,世界的始终就成为主体通过自身的活动揭示存在的过程,也就是主体之性日生日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从汉初到武帝前经历过一个长期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先秦儒家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时期。虽然焚书坑儒给儒学造成了极大打击,但秦统治者并未完全放弃儒家思想,而且汉初的黄老思想中也渗透有很多儒家的观点。此外,儒学在民间的传承也从未中断。在这一时期,一些儒家学者积极地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使儒学适应了汉代现实政治的需要,取得了独尊的地位,这一切与儒家思想在汉初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1901年到1911年的清末新政时期,城镇政府管理机构朝着司法与行政分开的趋势发展,出现了如警察和城市自治组织等管理机构,清末新政时期的城镇管理机构改革,蕴含了许多现代性的因素,它是中国城市现代化历程中有益的初步尝试,对当时及其以后的中国城市管理改革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作品之一,20世纪以来,学界对《木兰诗》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在《木兰诗》的成诗年代、作者及木兰故里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此进行归纳梳理,对未来《木兰诗》的研究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收入不断增长,与此同时,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本文就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状况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消除不合理现象的对策,从而降低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哈佛大学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是住宿制和导师制,学院式生活方式一直是哈佛大学的崇高目标.哈佛大学的住宿制和导师制经历了模仿起步、中道废弛、改造重振、稳步发展的历程,成为哈佛大学本科生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之外的第三课程.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教育学界正进行着一场崭新的思维方式讨论: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争。本文梳理了双方争论的现状及核心观点,并为教育学反本质主义思维进行辩护。研究认为,反本质主义思维是基于我国反本质主义教育学实践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本质主义现”。它的提出是教育研究追求学术自由与反对学术霸权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地处内陆的张家口地区的服饰习俗受到严重挑战,新式服饰已现端倪,但传统服饰仍占优势,反映出张家口地区社会变革不够彻底,地区不平衡性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年,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股兴办法政(法律)学校的热潮。这一办学热潮是在民初法治思潮的影响及有广泛的社会需求的情况下出现的。受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的制约,民初兴办法政(法律)学校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弊端和问题。虽然如此,其对当时国人以法治国思想意识的含发和法律知识及共和政治常识的传播所引起的积极作用,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20.
论清末民初的道德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末年,进化论的引进推毁了传统儒学的权威,并导致道德标准的丧失,而民初思想界在重建标准时,却碰到宗教与科学的两难,这个两难促成的全社会的道德危机,是当时政治现代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