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以他特异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艺术手法,用朴素传神的文字,和谐雅丽的诗意,不绝如缕的情思,在小说中展示了湘西儿女纯真质朴的爱情生活。而在这些爱情小说中,多渗和着悲惨怨恨的成分,笼罩着悲剧性的氛围,在那牧歌式的“田园诗’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悲剧感。我们对这种悲剧感要“用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去分析讨论。本文以《边城》、《贵生》,《月下小景》、《媚金、豹子和那羊》等一系列篇什为例,探讨沈从文爱情小说中所蕴含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2.
《长生殿》中的次要人物具有爱情叙事和政治叙事双重功用。在爱情叙事中,次要人物促使唐明皇和杨贵妃实现"密誓"和"重圆",又烘托出他们爱情的浓重悲剧意蕴;在政治叙事中,次要人物指出了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作者还通过次要人物表达了对亡明的哀叹。次要人物的爱情叙事和政治叙事,共同构成了《长生殿》的叙事格局。  相似文献   

3.
中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与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惨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对人们把沈从文《媚金,豹子与那羊》习惯性解读成一篇浪漫传奇的爱情故事进行质疑,主要通过对文本中“故事”--小说、神话--象征、故事讲述者--作者这三个层面的分析,层层递进,从而揭示沈从文精神上的深层次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5.
毛学文 《文教资料》2012,(18):25-26
湘西少女一直是沈从文在小说中极力塑造的形象,她们的名字简单朴实,外表清秀自然,性格开朗乐观,爱情朦胧真挚。她们身上流露出来的自然美、爱情美和悲剧美,体现了沈从文对人性美的追求,不仅在当时有深刻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当今社会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该文探讨了沈从文在创作《边城》中所精心设置的各种叙事元素,包括设置叙事空间和控制叙述时间。笔者认为,作者博采传统与现代叙事艺术手法之长,创建出独特的小说文本,让我们在新旧湘西社会的日常生活形态中,体悟出《边城》理想与现实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论述作者在湘西一派平和宁静的田园诗的背后隐含了一系列乡土悲剧。这些悲剧中有被突降的外力所毁灭的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生命,也有在美的山水之中孕育的爱情悲剧,还有一个完整的洋溢人性温情的湘西正逐渐在外来工业文明的浸染下变得浑浊的社会悲剧。作者带着温爱之情来描述这些不幸和锐变,并且力图以一个湘西人对湘西的爱来拯救陷入迷途中的纯朴人性和民族美德。  相似文献   

8.
宛子鑫 《林区教学》2014,(12):39-40
《呼啸山庄》是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在英国文学史上被称为"最奇特的小说"。小说叙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把一幅当时社会生活的畸形画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作者详细勾勒了在扭曲的人性下种种令人恐怖的事件,爱得热烈、恨得狂暴,以及随后报复的无情。作品中想象的丰富、情感的狂飙,足以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其中男女主人公悲剧的爱情,作为永恒的话题而被学术界和广大读者所探究。基于此,在分析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现实际遇的基础上,主要围绕男女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进行分析论述,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论述作者在湘西一派平和宁静的田园诗的背后隐含了一系列乡土悲剧.这些悲剧中有被突降的外力所毁灭的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生命,也有在美的山水之中孕育的爱情悲剧,还有一个完整的洋溢人性温情的湘西正逐渐在外束工业文明的浸染下变得浑浊的社会悲剧.作者带着温爱之情来描述这些不幸和锐变,并且力图以一个湘西人对湘西的爱来拯救陷入迷途中的纯朴人性和民族美德.  相似文献   

10.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这部篇幅较长的叙事抒情小说,以湘西这个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为背景,描写那里普通的人事,特别借翠翠的爱情悲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寄寓了沈先生“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1.
《边城》这一美丽的“希腊小庙”和‘世外桃源”,融入了沈从文潜心构建“湘西世界”的情感和艺术追求。沈从文通过对“不巧”爱情悲剧的编织和痛苦人生经验的写照来构建“边城”世界的生存悲剧。  相似文献   

12.
裘乐英 《文教资料》2008,(30):50-51
<苔丝>和<边城>都是关于纯真、善良的乡村姑娘的爱情悲剧.苔丝和翠翠纯洁美丽,爱憎分明,都拥有一颗无私的爱人的心.但是命运的捉弄、无情的现实阻碍了她们爱情美梦的实现.不同的是同一爱情悲剧主题下表达了主要人物悲剧命运的区别:一个将是轰轰烈烈、凄惨感人的爱情悲剧,一个则是默默无声、发人深思的关于"美丽总是使人忧愁"的曲调.她们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3.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这一传统的婚姻理念遭到了新写实小说家的无情嘲讽。新写实小说家采用爱情偶然性模式展示了恋人无法找到自己满意对象的悲剧命运,从而揭示了爱情的虚无。新写实小说家爱情观的产生是物质困窘和“文化低迷”的产物,其对爱情本质的理解体现出了理想主义溃退的精神实质。经历了爱情悲剧的男女主角采取婚外情等形式进行补偿,但最终依然逃不脱悲剧命运。新写实小说家通过这双重悲剧的叙写表达了他们对于生命终极的思索与追问。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湘西题材的文学有一个很重要现象,就是对湘西独特文化的文学呈现,这种文化呈现主要内容是湘西的民间信仰习俗,由此体现了沈从文文学叙事的独特性。首先,这种文学表达的文化基因显然与湘西古老的民间信仰文化体系完整性和神秘性是分不开的;其次,沈从文把丰富的民间信仰资源作为文学表现的重要对象;再次,沈从文开掘了一种独特的民间信仰叙事手法,来构建湘西文化的诗性特征;最后,这种民间信仰的诗化表达是沈从文对湘西文化进行文化反思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是一位悲剧意识浓厚的女作家。其悲剧意识的形成是由于缺少关爱的童年生活、遭受重创的婚恋经历、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和经典《红楼梦》的文学影响。本文从爱情的现实性、爱情是获得婚姻的手段、爱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三个角度,解读了《倾城之恋》并阐述了作品中的爱情观,及人物的爱情悲剧。从女性之间的斗争、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如同博弈般的爱情与婚姻等方面,剖析了作品中的悲剧色彩,表达了张爱玲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认同,折射出作者对当时女性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玉台新咏》中描写爱情悲剧的长篇叙事诗、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专制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为表现男女主人公之间深挚感人的爱情,长诗中用了一系列的爱情意象作渲染。依课文内容顺序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哭泣的马兰花》通过对一对男女青年爱情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见长的语言表达、环境描写和叙事能力,使作品产生了一种较强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和张爱玲作为现代文学上的两颗明珠,其代表作《边城》和《倾城之恋》,都是以爱情题材的外衣展现对人性悲剧命题的思索,通过现代视野反观其二种爱情,形式虽然不同,一版乡下爱情神话,一版都市爱情现实,但在悲剧意蕴表达上的深刻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孟称舜的《娇红记》演绎了男女主人公大胆追求并且最终用年轻生命祭奠"生同舍,死同穴"爱情理想的悲剧。立足对文本的分析,探索该悲剧的成因,进而对其类型加以界定。得出的结论是:申娇所追求的爱情的理想性以及追求理想爱情时的勇敢性与他们实践爱情理想时的软弱性形成极大的反差,酿成了他们爱情的悲剧。从类型来说,属于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20.
路遥在他的一系列小说中都始终不变的表现了悲剧这一主题。平凡世界里的爱情,总是充满了现实困顿的磕磕绊绊。真诚的爱情,往往要经受人们潜意识中的悲剧宿命的磨难,最后幸存的爱情几乎成了一种理想。短暂的美好和永恒的苦难相比,甜显得那么奢侈,正如沈从文先生说的,美丽的总留下忧伤。此文想讨论的正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的悲剧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